久别重逢重回故地(四)

标签:
友情记忆情感 |




在铁张村印象较深的是村子里的小学校,约是三间的一幢房屋,教室里轮流要给一到四个年级的小学生上课,当给一年级上课时,其他年级的学生自习,依次轮换上课。这是我当年在城里闻所未闻的事情。
校舍就处在知青房的东面,如今早已没了踪影。那时,代课的老师是位姓张的男青年。张老师谈吐不凡,还有一手刻印章的本事。我在他那间小小的住所里攀谈,亲眼目睹了他简单的刻制印章的工具。回来后,我就自己动手做了夹印章的木楔子,父亲按用废弃的钢锯条帮我打磨了两把刻刀。于是我平生第一次捉起刻刀,完成了自己篆体印章刻制,并有了小小的成就感。
后来,张老师因有事,姐姐还代为担任了一段时间教课工作。放学时,姐姐要把年纪小些的学生一一送回家里,方算放下心来。当我提及到张老师,村子人告诉说那位张老师后来考上了北 京大学,离开了这里。看来,张老师真是不简单啊。
话说那次和我一同去乡下看望哥哥的小明,先到了姐姐插队的村子。姐姐收工后,我们一起陪着他到他哥所在的村庄。走过一段山岭小道,到了他哥哥插队的地方。我看到姐姐的女同学珍姐正在吆喝着老驴碾粮食,一边和我们笑谈,一面还“得起、得起”的吆喝着毛驴快步碾磨。那场面在当年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觉得分外新奇,又觉得姐姐她们插队真是辛苦不易。
之后的几年,姐姐他们先后招工进了工厂。不久,我又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接续着他们的足迹,走到农村插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姐姐几次到我插队的地方看我,帮我拆洗被褥床单,走时还硬要留下一些零花钱。我把姐姐省吃俭用给我的钱,用在了队里的拖拉机修理上了。然而,姐弟之间的亲情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让我永生难忘!
↓乡村院落
p5
p6
p7
↓这里依然是劈柴烧火做饭
p8
p9
↓黄牛是从房屋牵出来的,想必牛是住在屋后院的牛棚里。
p10
↓黄牛不识来客,怯生生的。想起来四十年前,我还在村子的后山坡放过牛呢,这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后代?
p11
p12
↓牛气冲天
p13
↓得知群兄来咧,老人家高兴地来看望。
p14
↓农家后院
p15
p16
↓门前合影留念
p17
p18
↓屋旁的麦秸垛
p19
↓处在密林掩映中的农家房屋
p20
p21
↓一种安然
p22
p23
↓母子
p24
↓瞅着对面的山梁,那应该就是姐姐她们曾经修路的地方。
p25
↓沟壑田野
p26
↓彷如回到了四十年前
p27
↓在田间劳作
p28
↓一草一木都显得亲切
p29
p30
↓这是曾经也是知青劳作的地方
p31
↓山区照常用到的独轮车,只是轮子已由木轮换成了辐条橡胶轮。
p32
↓负责供水浇灌甜瓜苗的农者
p33
p34
↓来到了他们中间,呼吸黄土的气息,感受他们劳动的快乐。一经询问,方知他们在点种甜瓜,这些朴实的农者乐呵呵地要我们瓜熟咧再来。
p35
p36
↓浇上水
p37
↓覆盖薄膜
p38
↓一幅幅田园耕作图
p39
p40
p41
p42
相关文图链接:
《牧牛图》
《芦花鸡》
《探游白鹿原影视城》
《葛牌古镇掠影》
《蓝田九大碗》
《秋游赛峪》
《赛峪水库》
《避暑王顺山》
《悟真寺》
《再观水陆庵》
《辋川随拍》
《山乡风光》
《山村农家》
《葛牌古镇掠影》
《上棋盘山——山峦》
《游汤峪西峰山》
《春到东汤峪》
《新春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