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应走在孩子发展的前面

(2011-06-23 07:11:52)
标签:

最近发展区

儿童教育

父母教育

育儿技巧

敏感期

兴趣

育儿

分类: 父母教育

  最近,一些朋友对怎么把握自由与教养之间的分寸,感觉很难。这样的结果,导致目前的儿童教育比较混乱,大家也不管孩子的情况,按照自己的想法,感觉只要对孩子有益,统统都上,什么音乐陶冶性情,什么舞蹈培养身形,什么口算心算训练思维,等等不一而足。有错吗?大方向是没有错误的,可是,什么时候教孩子什么东西,是有规律的,而孩子在什么时间能学什么,也是有讲究的。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在儿童教育方面,说过非常重要的话:“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在这里,我井中月先和大家说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幼儿脸上经常有脏东西,你想让其改掉这个毛病。可是,你想过没有?有几个幼儿会在意脸上的脏东西?而进入少年后,有几个孩子会不在意脸上的脏东西?所以,大家说应该什么时候教孩子注意自己的卫生习惯?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是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他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两类。前者的发展受个体的生物成熟所制约,后者的发展则受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他论述了儿童心理机能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和指标。心理机能改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即将社会文化的外部活动形式,转化为内在的心理结构。

  

  在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上,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思想,即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这种差异就是教育教学所带来的发展,是潜力的开发。儿童的这两个发展水平的动力状态是由教育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创造出“最近发展区”。

  

  另外,维果斯基认为教育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决定着智力的发展,其决定作用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和活动特点上。教学可视为“人为的发展”。同时,在学习的最佳期限上,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如果错过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将不利于其发展。教育教学的最佳期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

  

  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应着眼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为孩子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如果教育能够按照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和实施,也就必然能促使孩子获得“原则上为新的东西”,从而使教学即跟随孩子已有的发展成果,同时也不是简单的机械灌输。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指望于孩子的昨天,而应指望于他的明天。这就是说,若只根据孩子现有的智力发展水平,来确定教育目的、任务,就是指望于孩子发展的昨天,面向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度。这样的儿童教育,从发展意义上说是消极的,它不会促进儿童发展。教育只有建立在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上,才能产生潜在水平和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又可引起孩子心理机能间的矛盾,从而推动了孩子的发展。

  

  可能大家看到这里,感觉有一点抽象,不是很明白。这样吧,我井中月给大家举个例子,也许可以帮助大家来理解。通常情况下,孩子3岁能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所以,如果我们在3岁就让孩子辨别左右,就过于超前,孩子就是“强记”也是经常搞混。而在5岁教识别左右,又偏晚了,这可能导致孩子未来对方位知觉的认知差。正确的时间,是在孩子4岁以后。

  

  我再说一个例子,加深大家的理解。现在的父母,在孩子幼时,教了孩子许多知识类的东西,什么算术、汉字、唐诗等等,加上家长再给孩子看电视、玩电脑,使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了大量的“知识”。而需要知道的是,学前的孩子的记忆是以识记为主,所以,虽然他们的信息量不少,但缺乏的是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分析、比较等思维处理能力,以及遇到问题时选择与运用策略的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入学前,如果还以大量零散的知识教育为主,就是错误的了。正确的是,此时应当能够向孩子展示问题解决的高级思维过程和解决策略。这才是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儿童发展规律,使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否则,你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在浪费孩子宝贵的时间,同时也使孩子感到厌倦,失去学习的兴趣。

  

  既然“最近发展区”这么重要,那我们作为家长的,如何去挖掘这块“宝藏”?对此,我井中月给大家几条建议:

  

  第一,“最近发展区”的定义,多读几遍,一定要真的明白其含义。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理解错了,也许就是缘木求鱼了。理解这点后,你就需要了解你的孩子目前的水平和能力,而引导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就是比他们现有水平,略高一点。比如孩子已经相对熟练进行加减法运算,此时你就可以逐步开始给孩子讲由加法变化出来的“乘法”。

  

  第二,多少了解一点发展心理学。在这其中,你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心理、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特点,这样才能进行适时的教育。否则,你就是花了天大的精力,效果也不显著。我有对应的笔记版本,有兴趣和需要的朋友,可以对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的情况进行了解。

  

  第三,在孩子的发展中,有几个重要的敏感期。在对应的敏感期,进行对应方面的教育,将事半功倍。比如在4.5岁左右,孩子进入阅读敏感期,此时加强对孩子阅读的引导,就比较容易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对应的能力。在这里,我就不啰嗦了,详细内容,大家可以自行查找一下。

  

  第四,多方法训练。这条是我井中月最看重的。当孩子“学会”一种技能的时候,往往都是单一的。而从成人角度看,解决问题却是有许多方法的。如果我们教会孩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一个问题,不仅孩子的兴趣极具增加,还在无形中使孩子学到了深一层的东西。比如我出一个简单的算术题:3.6×2.5=?

  ● 常规的,直接乘就是;

  ● 变种1:3.6×2.5=(3.6×2.5×4)÷4

  ● 变种2:3.6×2.5=(3.6÷4)×(2.5×4)

  ● 变种3:3.6×2.5=3.6+3.6+1.8

  ● 变种4:3.6×2.5=4×2.5-0.4×2.5

  ● ……

  

  最后,需要大家知道的,“最近发展区”是很重要的,但具体怎么做,你还要根据你的孩子具体情况,包括其智力发展水平、发展潜能、兴趣取向,以及孩子的性格、个性、气质特征,实施有针对性、有差别的教育。所以,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把握“最近发展区”,才有可能让你对孩子教育,走在孩子发展的前面。(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相关父母教育:

  《毁掉孩子注意力的战争经历》               教养坏习惯:“童言无忌”让人欢喜让人忧

  《教养坏习惯:被你“逗”坏的孩子会撒谎!》     教养坏习惯:别让好孩子被你“逗”坏了

 

  本周育儿考试:实战模拟:孩子用新帽子换回一张小卡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