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前面,讲述了这一期作业中出现的错漏和余味问题(见本博上一帖),现在接着讲另一个问题,即生活的逻辑性。在这次交来的作业中,这个问题也比较突出。例如第二期学员李彩红的《国庆最难忘的一件事——吃葡萄》,她一开篇就这样写道:
葡萄,谁没吃过?但是我居住中原,在这个国庆节第一次吃到了新鲜的新疆葡萄。这就不能不是人感觉难忘。
葡萄是怕挤怕压的水果,从远在边疆的地方带回来,很不容易。这几串葡萄是二弟从新疆一路颠簸带回来的。他遗憾地说:“路远,也带不多,让大家都尝个鲜儿。”
隔着塑料袋看到它的颜色是淡绿的,我想:是不是没熟?葡萄都是红的才能吃呀。怕拂了二弟的好意,我没好意思问。到家打开袋子,一粒一粒花生米般的葡萄豆儿滚落在眼前。
淡然的绿,温润小巧。一粒粒如玛瑙,散散落落。葡萄豆儿中间夹了几片淡黄细长的小叶片,把人的思绪一下拉到了那千万里之外的新疆。
关于新疆,印象最深的就是大漠胡杨。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三千年,怎样的坚强才能抗击住岁月的风化?我曾经想把它的坚强与不屈写出来,却无从下笔。
那葡萄豆儿里的几片小黄叶,使我想起了屹立在大漠中的胡杨。它也是黄,土黄,接近本质的色彩,最坚强不屈。
急不可待地拿出一串,放在水里泡一会儿。其实早有一粒已经落在嘴里了。是蜜吗?哪有水果这么甜?不信,再抓几粒放进来,满口都是钻心的甜蜜……
——本文点评:文章一开始就有逻辑问题,现在航运发达,大城市都有新鲜新疆葡萄出售,作者怎么就没见过?如武汉,大一点的水果摊点都有出售。
当然,作者没见过也可能是真的,但这里应该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要交代出来,至少能让人接受。
还有,“打开袋子,一粒一粒花生米般的葡萄豆儿滚落在眼前。淡然的绿,温润小巧。一粒粒如玛瑙,散散落落。”这里也没有说清楚,难道整袋全是散的?应该这样交代一下才对:“打开袋子,几粒散落的花生米般的葡萄豆儿滚落在眼前。”
因为亲戚带回来的,肯定不会是散的,散的很难保鲜。必定是成串的,散落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所以,如果不交代,肯定让人误解。这就叫,文章逻辑不严密。
还有,“急不可待地拿出一串,放在水里泡一会儿。其实早有一粒已经落在嘴里了。”
是拿起来掉进嘴里?(从情节看,似乎不太可能)还是自己拿了一粒塞进了嘴里?(但封闭这么久,又没清洗,很不卫生)如此省略是不可以的,容易产生歧义。
这就叫文章的逻辑性,是需要注意的。
再选第二期学员吴咏梅的作业《我的名字》:
小的时候,家里有一套十分漂亮的陶瓷茶具,常年摆在我所在房间的桌子上,我一起床就能看到它。茶壶和茶杯均是在净白的底色上画着一枝怒放的梅花,不同的是,茶壶上的梅花旁有一首词:就是那首著名的《卜算子 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那个时候年龄小,大概刚上学的样子,茶壶上的字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认全的。但我一开始就喜欢对着茶壶看,那支梅花似乎有一种魔力在吸引着我,让小小年纪的我如痴如醉。长大以后我喜欢国画中的梅花,胜过真实的梅花也许就是源于此。
而上面的文字,也是十分地喜欢,最喜欢后面的两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首词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我当时并不太懂。
但每次看到这套茶壶,念着上面的字,在似懂非懂之间,心里会涌起一种的莫名的喜悦,平静而又生动,像水面泛起的一层层涟漪,熨帖而自足。
也许是这首词促成了我与诗词最早的缘分,多年后,当我第一次接触宋词的时候,一下子就想起了那首词,感觉忽然看到了一枝绽放的梅花,心里有说不出的欢欣和喜爱。
尤其让我高兴的是,这几行美丽的文字上竟然有我的名字——咏梅,心里便觉得有些自豪,隐隐地觉得这首词一定有来头……
——诗词中有两个字,和自己名字一模一样,这个最大的好奇应该放在前面。一个小孩对诗词感兴趣,应该在于上面有自己的名字。吴咏梅在文中第六段才提到这点,有点不合情理,应该把这一点调前。
比如,开头可以这样写:“小的时候,我非常喜欢家里的一套十分漂亮的陶瓷茶具,因为上面有我的名字——咏梅。它常年摆在我所在房间的桌子上,我一起床就能看到它。茶壶和茶杯均是在净白的底色上画着一枝怒放的梅花,不同的是,茶壶上的梅花旁有一首词……”
像这些就属于文章的逻辑性,写的细节要合乎情理,经得起推敲。别让人看了,不是疑惑,就是摇头。
再比如我有个作者,写了一个女孩去参加校庆,见到很多故人非常兴奋,结果一不小心喝醉了,到第二天清醒时,发现睡在一个男同学家里。她惊慌失措地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处找自己的包拿手机,给自己的母亲打了一个电话。
我当时看完了就说:不对!在这种情况下,女孩醒来的第一件事绝对不会是到处找自己的包拿手机和打电话,她在绝大多数状态下,都应该是先查看自己身上的衣服和身体的状况。
后来补充采访,证明我是对的,女孩就是在先查明自己未被侵犯以后,才给母亲打电话的。这,就是生活的逻辑性。
(节选自2009年11月1日,“陈清贫写作培训班”授课记录)
作者:陈清贫,联系QQ:14628839

看苏珊大妈视频,谈文学作品的戏剧性
应小青:写作路上,领航我的启明星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常年招正式学员
我为什么要写《写稿赚钱18技》(图)

——作者本人这里接受邮购,书定价36,邮购价40元整(含挂号费或特快专递费,以防收不到)。作者签名,同时赠送最新编辑签名版《知音》两册及作者名片。
汇款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9号知音传媒
邮政编码:430077
收款姓名:陈清贫,联系QQ:1462883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