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言奶爸教子女说普通话

(2011-12-11 20:13:19)
标签:

龙凤胎老爸

育儿

育儿心得

马未都

保护方言

两人成长足迹

饮食起居

分类: 育儿亲子

驳马未都先生的“保护方言”论/明明白白教孩子说普通话OR方言

文、龙凤胎老爸原创,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言:

    最近有关于“保护方言”和推广普通话间的讨论。我认为,有必要推广普通话,但这并不是说抵制方言。方言是一种文化,文化的存在,发展,兴盛和隐退都是一个历史过程。方言的发展不是靠保护,而是要靠自身活力与价值体现。育儿中,我对方言,普通话或任何一种语言持开放性的态度。孩子的接受能力是无穷的,学习或者使用任何一种语言,只要无碍于交流和互动就可以,而这也是人类使用语言的意义所在。我希望小容小韬在语言发展上,能理解和接受更多。

 

 

    别看平常我坳着口对小容小韬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有模有样的,但其实,日常交流我是说家乡话的,入乡随俗嘛,我生在山东,长在山东,骨子里是山东人,当然也说山东话了。这没什么不对。

 

    我和妈妈都是土生土长山东人,小容小韬也是地地道道山东人,所以,我不担心他们以后不会说山东话,倒是担心普通话会说不好。而现在的“官方方言”是普通话,我日常的工作语言也是普通话,那就对他们说普遍话好了。

 

方言奶爸教子女说普通话    我对他们说普通话,幼儿园老师对他们说普通话,妈妈嘛,经常一会儿是山东话,一会儿普通话的,其他亲人,比如爷爷,姑妈等,他们不说普通话,但我与两人交流比较多,其它人的干扰又比较少,所以,小容小韬的语言是普通话,还算标准吧,自我感觉,哈哈。

 

    而我为了保证与小容小韬顺畅的普通话交流,语言切换技术一流。有时候碰到熟人,上半句还有山东话呢,下半句如果是对小容小韬说,就已经就普通话了,切换技术之熟练都令我咋舌。哎,看来,我的潜力也是无限的,如果我会说鬼话,我绝不会混淆,可以人前说人话,鬼前说鬼话了。

 

    但是这样的做法并不会得到所有人认同。有@天才主妇在微博里跟我说,为啥跟孩子说普通话?不说家乡话?我回复说,当然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和交流有好处了。@天才主妇回复说,恕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哦。我觉得普通话早晚都会的,我可是你正宗的老乡,18岁前没出过山东,但是现在不也一口流利普通话?但是家乡话呢,只有在家乡这几年可以说。只有会说方言的人,我觉得才有“根”。我们现在是无奈,孩子只会说普通话,我一直替他遗憾,因为他一种方言也不会。山东话其实跟普通话蛮相近了,不会影响孩子将来学习和交流的。我现在走到哪儿,都会说我是山东人,碰到老乡就说两句家乡话,不会说山东话的山东人是不可思议的。保护方言是每个地方的责任,上海已经意识到这点,希望山东人也都说山东话。

 

方言奶爸教子女说普通话
    @天才主妇这一说,让我想起前段时间马未都先生曾经发过五篇博文,来呼吁大家保护方言。

    一篇是《拯救方言》,大意指“方言做为一种文化正在消失,要求各地必须设立纯方言的电视台和广播台,用方言上至播新闻下至播天气预报,让方言保持活力,保持魅力,保持多样性”。方言做为一种文化我认同,但这样的措施我却认为不妥。各地方言差距比较大,比如同在山东,我去半岛那边就听不懂,如果这样一来,反而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各地区说各地区的,谁也听不明白谁的,失去了媒体,网络,言语方面的交流和沟通,这个社会上的人还有存在的意义吗?同样的语言信息需要被加工成万千种方言形式才行以传播,这是一个怎样的重复和浪费呀!有那点工夫,干点啥不好呢?

 

    一篇是《文学方言》,大意是指“普通话在文字语言能力上有些欠缺。普通话是官话,在语言提纯的过程中,标准会将枝枝杈杈去掉,而正是这些枝杈才能使一棵大树枝繁叶茂,庇护成荫;语言是棵大树,方言就是枝杈。”但他后面的文字却已经表明,方言可以走进文学中,比如方先生认为,“北京有老舍、王朔,陕西有路遥、贾平凹,四川有巴金、沙汀,湖南有沈从文、杨沫等等,他们的小说写得生动有赖于方言提供的营养”,既然这样,方言也是继续存在并持续发展的。而普通话也不是停滞不前,一成不变的,它也是在吸收和发展中,很多方言文化不也在一步步溶入普通话和文学中了吗?每个地区的普通话也各有自己的特色,都是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发展而来,就是全国通行的普通话,不也在受着英语,网络语等的影响和改进吗?所以,方先生大可不必担心,普通话方言会从一些地区消失。我们民众普通话的推广,只是为了交流的需要而推广,它更强调的是语音和语调,而非文字。而一些方言文字也正在日渐丰实着普通话,普通话是活的,而非一成不变的东西。

 

方言奶爸教子女说普通话
    第三篇是《商业方言》,这篇我更不敢同意其观点。方先生自己也说,“全国方言以省份而论,浙江方言最为复杂。有些地方甚至山前山后都互相听不懂。浙江方言中又以温州方言最难懂,除温州人之外,谁也甭想听懂一句半句。”所以,他认为方言在商业上能“有效保密,乃致胜法宝,中国某些地方方言是天然的法宝,丢掉十分可惜。”哎,语言的存在的意义在哪?就是交流呀,如果这样的话,方言让人们失去了交流,那倒反而更应该丢弃,商业上最重要的是沟通与合作,如果因方言问题而需要各地区一人带一个翻译去进行商业交流,呜呼,商人们都跳楼算了!在现代这个日益强调人们互动与沟通的信息时代,正需要普通话让人们的交往和理解畅通无阻!如果像方先生所言,各家人说各家话,那无疑是各家人过各家日子,颇有些闭关自守的意味哈,因为,方言让大部分人不明白别人,而别人也无法明白自己。商业秘密能否可能泄露不了,可是彼此的商业活动似乎更受影响,孰重孰轻,不言自明。

 

    第四篇是《娱乐方言》,方先生文章指出,方言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存在于相声,一些影视作品中。其实,我来总结一下,这些方言的娱乐性其实就是一种地区文化,是每个地区的老百姓自身发展出的一种适合本地区的,喜闻乐见的娱乐文化,而这种方言文化在省内甚至全国得以推广和盛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除了娱乐,更重要的还有理解,交流和欣赏。试想,如果山东快书大家都听不明白,肯定只能在小地区内发展,而不可能有机会流行到全国。而山东快书也是普通话形式了山东文化,单纯的山东话复杂多样,各地区交流都有困难,更别提娱乐文化上会有共通之处了。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娱乐方言的发展也是基于交流和理解,而这种交流和理解的基础就是沟通,各地区通过各地区的方言能沟通顺畅吗?方言,绝对是对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阻碍。

 

    而娱乐中的方言文化,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其它文化一样,有欣赏,接受和继承,才会有发展。如果它的存在阻碍了社会交流或者不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势必会被淘汰。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莱芜有“莱芜梆子”剧种,但却正在慢慢消失,因为观看的人越来越少,它的娱乐价值已经远远不能大于现代人的需要,它的出路在哪?如果缺少变革,或者创新,或许有一天,它真的在慢慢消失。而如果它继续存在,那么它的意义和价值在哪儿呢?正如相声也在慢慢隐退一样,我见到的越来越少了。方言文化不用刻意去保护,有它的价值,它就会存在。

 

方言奶爸教子女说普通话    第五篇是《方言魅力》,方先生的文章是指每个地区的方言都有它自己的特色,比如,“上海话中,“阿拉”是我,“侬”是你,“白相”就是玩,一句我请你来玩用上海话说立刻妙趣横生;河南人管鸡下蛋叫“嬎(泛)蛋”,字古音也古;答应人说“中”,发自丹田,气足韵也足;北京土话有个万能词叫“得”,什么时候都管用,都合适,一切尽在不言中……”但是,很多言已经随着大家的交流变得互通有无了,如果一个地区的方言有很好的表达效果和交流体验,那会马上被补充在普通话中,比如,河南人说“中”,北京土话“得”,甚至上海人的“阿拉”,广东的一些粤语,甚至港台话都开始流行起来,这说明了一些方言的魅力,但也在表明,如果方言缺乏了交流的语言这种最基本的功能,势必也在慢慢淘汰,试想一下,一个方言只在一个地区流行,而外人又无法关注或理解,甚至觉得没有推行的意义,那它还存在干什么?在这个信息社会,一些方言已经越来越OUT了!一些方言如果只在极少数地区流行,而如果该地区又不代表先进和文明,坚持下去,文化保住了,但落后也始终存在,什么样的语言文化能发展兴盛?很简单,做为一种沟通工具,有保留和发展的必要即可,当然语言也可用文字形式来展示。

 

    所以,基于以上的原因,方言做为一种文化,存在自有它存在的理由,如果它适应历史,适应人们沟通或者娱乐的需要,将会继续发展,否则它的存在也没有什么意义。文字亦然,如果我们还推行文言文,而说白话文的肤浅和低劣,那文化的传播就不可能深入大众,并波及到更多影响。语言和文字要适应人类文化发展,这在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播已经证明这一点,比如汉字的发展。

 

    以上的观点,也算是对@天才主妇一个比较明确的观点和答复吧。

 

    再转回到小容小韬身上,对他们来说,很地道的山东话也已经难以完全掌握。在我们莱芜,一些落后的小山村里,我跟他们的交流都有问题,而这也严重制约着那里的发展和前进,要想发展,就得有吸收和改进。我们山东人平常说的也是山东话,但再“山东”,做为语言,它是交流的工具,这一功能得首先凸显出来。

 

方言奶爸教子女说普通话    其实,我对两人这方面的安排也是大部分妈妈的选择。我好几个同事的孩子,小学以前都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小学后,校内是普通话,校外是山东话。因为,生活在山东,山东话是最畅通,最舒服,最投入的交流方式,而出了山东,你也要学会交流,在那里,或许普通话就是最佳的选择了。你可以坚持你的方言,但如果没人能懂,各个说各人的,恐怕,人的生存都成问题了。

 

    所以,我只遵循语言发展最基本的规律和功能,教会小容小韬交流,沟通和生存。至于保护方言遗产的重任,谁爱操那闲心谁操去吧。我现在也说方言,我没有意识到在保护它,我得先让语言保护了自己再说,否则,互不理解的人们,还能干什么?

 

    我不反对别人用任何语言来跟小容小韬说话,只要他们能明白就好。我不担心他们会“学坏”其它方言,如果他们喜欢并且可以,那随便说什么都好,包括任何一门外语,虽然我现在教他们说普通话,也只是教他们掌握一个工具技能,他们爱使用什么语言,普通话或任何一类方言,我都不反对,只要无碍于沟通和理解,大家明白就好语言是文化,也是吸收,发展和继承的过程,相信,我们的孩子比我们做的会更好。

 

    PS:我知道马未都先生有很多粉丝。观点不同,欢迎讨论,谢绝人身攻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