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怡爨底下村古镇农家菜京郊游 |
分类: 边走边吃 |
如果没去过成都雅安附近的望鱼古镇,我或许会觉得,驱车2个多小时,来到这个被媒体狂推荐n多次的小镇子,爨(cuan4)底下村,还有点儿意思。
进村儿之后,好多处正在新建的农家院儿,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儿,形形色色拉你就餐的大爷大妈,扑面而来的商业气息(别担心,这里还远没周庄那么糟糕),让人有点儿烦躁。
更令人不悦的是,还没进入爨底下村时,在收费口就有人拦截你,“门票35,怎么着哥们儿,我带你们进去25一人儿?放心,收费处的人不管,我们都熟着呢。”
有一句怎么说的来着?生活就像QJ,如果无法反抗,就学着享受它。
恩,那好吧,这诺大的一个小村子,我就不信,还找不到点儿,我感兴趣的东西。
冲过村口儿大妈们的重重“封锁”,真正进村儿之后,就好些了。一条条崎岖的小路,瞎走瞎逛吧,如果你能迅速调整一下进门时稍许不悦的心情,自然就能“捡”到一些有趣的“内容”。
这里的很多老房子,还是比较有意思的,有一些都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打算在这里住一个晚上的话,我建议你选老房子,凉快的不得了,住着很舒服,新房子的条件虽好,但少了一份特殊的味道。
老房子的价格呢,每家都不同,几十块吧也就。
用市场经济的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黄金新岁月。
新北京,新农村啊。好事儿!
烤玉米,烤红薯,价格不便宜,5块钱一个。搁我妈的话,“多钱?5块?够我买一车的了。”
咱别学她喜欢跟人家抬杠的毛病,既来之则安之吧。
这个古老的计量工具,让我心头顿生暖意。哦,其实也不古老,只是俺们这些70年代的孩子,看了或许能回忆起小时候,帮奶奶买芝麻酱舔碗边儿之类的经历。
晾晒的玉米在这里已成为一种装饰品,专业点儿说,是“软装”,但也算装修的比较到位。
而家家户户窗户里传出的小野丽莎的音乐,我就找不到合理合法的解释了?
一打听,嗨,合着是跟丽江的酒吧们学的,说是老外们喜欢。
哎,敢情是这样儿啊。我还真够老外的。
确确实实,这里的外国游客,和我这样“牢骚满腹”的本土游客,基本上以各50%的比例,一同在此村儿“扫荡”。
这里每一样儿有着年代感的古旧东西,哪怕是块木头,我都恨不得给装兜儿里带回家,幸好朋友及时提醒我,“注意素质,你可是每周做公益小广告儿的人啊。你的行为,一旦超越未遂,就不是道德问题了。”
我小的时候,住在一个四合院里,院子里只有一个水龙头,每家儿都有这样一口大缸,用来存水用。
半人高的缸,以前全是我一个人用个小塑料桶接满水,再一路趔趔趄趄来来回回几十趟,才能把它装满。你说,我看到它,能不激动吗我?
对对对,就是这种水龙头,永远滴滴答答,关不严的水龙头,抛开浪费水资源的痛诉,看着真亲切哈。
这里的农家饭,咱有一说一,除了农家炖豆腐尚可之外,其他菜的味道,很一般。
我终于找到怀柔山吧,为什么比王府井人还多的原因了。
花椒芽,是这位大姐从自家树上摘的。虽说叶子有点儿老吧,但这种现摘现做现吃的“一条龙”感觉,还是不错的。
这农家炖小鱼儿,做的比较腥。基本上,怎么端上来,怎么端下去的。
香椿摊鸡蛋,基本上,怎么做,都是那个味儿。
凉拌黄瓜,基本上,还凑合,能达到我妈的水平。
葱花饼,基本上,没层儿,跟鞋底子似的。
“你丫吃不吃啊?基本上,带你出来,很败兴。”说这话儿的女人,就是我哥们儿的丑媳妇儿,和我一起去武汉的那位不注重精神文明和五讲四美的女同志。
吃过午餐,用这样的脸盆儿洗洗手,在找不到毛巾的情况下,把手在别人的裤子上擦干,算原生态旅游的一部分吗?
树荫下,围坐在破旧的八仙桌儿旁,沏壶这里的山茶,跟朋友们扯扯淡,聊聊天,仔细一琢磨,生活还真挺美好的。
更美好的事儿是什么?你知道吗?
那就是,端午节过了,她们几个都要上班,而我一个人还可以留在这里,事事儿的,拿着小上网本儿,在村子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上上网,更更博,淘淘宝,飞飞信,八八卦。
新北京,新农村,21世纪的新世外桃源啊。
《文怡的边走边吃》:
我最爱的西安7in1
迟到10年的蜜月:非常新加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