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上)-2015.12.2

本博主有关全部博客相关文章随时更新;总目录详见:本博主相关博客总目录
本博主有关各地旅游景点分类相关文章随时更新;
详见各类分目录:
本博主有关各地旅游景点总目录。
中国古建筑有关旅游景点相关目录
徒步穿越名山大川旅游景点相关文章分类目录
全国各地高铁站总目录
全国各地机场航站楼总目录
宇宙生命探索相关文章目录。
全国各地机场航站楼总目录
宇宙生命探索相关文章目录。
孔子庙,即孔庙,又称作文庙,(详见: 孔庙、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中国传统文人及帝王的治国儒学的精神家园-2015.12.2)
是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中国各地都有,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孔庙、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
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文化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孔庙便被古代帝王所器重。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我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历史沿革
中国最早且至今规格最大的曲阜孔庙修建于公元前478年,即孔子逝世的第二年。据《左传·哀公十六年》,在孔子逝世的第二年,鲁哀公将曲阜的孔子故居三间辟为收藏他生前的衣冠琴车书等的场所,并派兵卒守护,一年四节予以祭祀,建筑规模和内容都非常简朴。到了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195年12月自淮南还途径鲁地时,亲自以太牢(猪牛羊三牲)之礼祭祀孔子,开创了帝王祭孔的先河。
后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儒家学说成为显学,在中国古代社会开始居于正统地位,于是祭孔活动也倍受统治者的重视,成为国家不可缺少的常典,扩建孔庙之风随之兴起,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代的扩修,到了清代已发展到九进院落,占地327.5亩,殿宇466间。巍峨雄伟的大成殿与故宫的太和殿、岱庙的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殿。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在当时的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建立了第一座位于京城的孔庙,然后各郡、县大力修庙祀孔。
唐朝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太宗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自此孔庙遍及各地。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衍圣公孔端友奉孔子及夫人亓官氏画像南下,宋高宗赐其安居于浙江衢州,1253年建立孔氏家庙,即所谓“南宗孔庙”。
蒙古元朝在平定西南完成统一后,大尊儒术,要以文来治理国家,14世纪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袭历代旧典,命人在当时的都城北京修建宣圣庙。元成宗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在京师正式修建孔子庙。
明朝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朝廷颁发“大成乐”专祀孔子。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增祭孔乐舞为八佾,加笾、豆为十二,扩大规格祭祀。
清代更是尊崇孔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康熙皇帝亲自到曲阜孔庙行叩拜大礼,雍正时期破格准许只能是帝王宫殿建筑才能使用的黄色琉璃瓦用在各地的孔庙建筑之上。
二、文庙类型
历史上的孔庙有两千多所,根据其性质或类别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孔氏家庙,二是国庙,三是学庙。
2.1、家庙
历史上中国有两座孔氏家庙。最早的孔氏家庙,就是现在称之为“国庙”的曲阜孔庙。孔子卒于公元前479年,次年他的弟子将其居住的三间小屋改造成庙堂,由孔氏族人供奉之,其间经历了283年的家庙历史。公元前195年汉高祖亲临曲阜孔庙祭孔后,家庙开始向国庙过渡。第二座孔氏家庙就是宋室南渡后,在浙江衢州建立的孔氏南宗家庙。孔氏家庙分南宗和北宗,南庙和北庙。南宗南庙指孔子后第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率族人迁至浙江衢州而建立的衙州家庙。北宗指留在曲阜的孔氏族人孔瑶袭封衍圣公,称北宗。
2.2、国庙
作为国庙性质的孔庙,全国只有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它们与“学校”没有关系,是专为封建帝王、地方官员祭祀孔子的专用庙宇。曲阜孔庙是中国面积最大、等级最高的孔庙,孔庙是专为清代帝王祭孔的专用庙宇。国庙重在“国”字上,曲阜孔庙由委派孔氏衍圣公(朝廷命官)来管理,并由国家出资维修的专为祭祀孔子的国家级礼制性庙宇。孔庙也由朝廷命官来管理,祭祀人员往往是皇帝本人或政府主要官员。
2.3、学庙
学庙或称庙学,在古代中国就是以办学为宗旨的将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与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庙”宇相结合的国家行政教育场所和祭孔场所。它由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学庙重在“学”字。除作为国庙的曲阜孔庙、孔庙和现曲阜孔府内家庙、衢州家庙这四座孔庙外,中国其他的孔庙都属学庙性质。包括历朝历代的京师太学或国子监(详见:2011年9月9日实拍北京国子监街; 2011年9月9日实拍北京国子监系列1--国子监; 2011年9月9日实拍北京国子监系列2---十三经刻石碑; 2011年9月9日实拍北京国子监系列3--《中国科举制度》展; 2011年9月9日实拍北京国子监系列4-《国子监原状陈列》展;)。作为学庙的孔庙,它是一座古代儒学教育的殿堂。中国古代的正统官学是儒学。儒学是古代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支柱。具体表现为三大支柱:一是朝廷的治国理论;二是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三是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文庙学宫。三者互为联系,互为因果。
三、祭祀活动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中国的皇帝每年均会祭孔。自汉代以后,祭孔活动延续不断。规模也逐步提升,明清时期达到顶峰,被称为“国之大典”。
清代,顺治皇帝定都北京,他在京师国子监立文庙,内有大成殿,专门举行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并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祀礼规格又进化为上祀、奠帛、读祝文、三献、行三拜九叩大礼。
民间也有祭孔,直至中华民国结束统治大陆时期。公元1949年,中共政府在中国大陆建立职权以后,基本取消祭孔活动,被有些人认为是去中国化。
在1966年~1976年
四、文化象征
孔庙本来就是最高的文化殿堂,又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累着文化艺术,每一座孔庙本身就是一座博物馆,其建筑、碑刻、礼器、乐器以及祭祀礼仪、音乐、舞蹈等等都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地位的越来越重要,文化大国的形象也越来越重要,孔庙的功能也远远超出了纪念性建筑的本身含义,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孔庙的存在,体现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在未来的发展中,孔庙将承担着文化传承与教化、促进中华民族融合与统一的双重功能。
五、发展现状
中国历代连续不断的尊孔崇儒,在明代,孔庙已有1560余座,清代孔庙有2000余座。这些孔庙分布于全国各地,至今保存尚好的还有数百座,截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全国大约建造了各级学校文庙1749所。如今遗存的文庙大约有509所,其中保存比较完整的约有60所,基本完整的约有109所,保存中心一组的约有53所,保存大成殿等零星建筑的约有287所。幸存下来的文庙和孔子庙大部分都被公布为全国、省(市、自治区)、市(州、盟)、县(旗)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曲阜孔子庙于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各地孔庙的保护利用上,完整或比较完整的文庙大部分被改做了博物馆,小部分被学校或其他单位占用,只有零星遗存的文庙处于无人管理的境地。
六、建筑的基本规制

6.1、棂星门
中国传统古建筑名,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古代汉族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
“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后汉书》记载,汉高祖祭天祈年,命祀天田星。天田星是二十八宿之一“龙宿”的左角,因为角是天门,门形为窗棂,故而称门为棂星门。皇帝祭天时,要先祭棂星。袁枚在《随园随笔》中说:“后人以汉灵星祈年与孔庙无涉,又见门形为窗灵,遂改为棂。”在宋代,棂星门又称“乌头门”,文庙修棂星门,象征祭孔如同尊天。文庙中的棂星门是在明太祖洪武十五年以后出现的,象征祭孔如同尊天。后来人们又将棂星解释为天镇星、文曲星、魁星。古人认为“天镇星主得士之庆,其精下为灵星之神”,以棂星命名孔庙大门,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又意味着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统一于儒学的门下。

6.2、泮池
“泮池”又称“泮宫”,是位于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古代“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泮宫。”

依古礼,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学宫,称为“辟雍”,四周环水,而诸侯之学只能南面泮水,故称“泮宫”。又因孔子曾受封为文宣王,所以建“泮池”为其规制。《诗经·泮水》篇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等句,意指古时士子在太学,可摘采泮池中的水芹,插在帽缘上,以示文才。有的孔庙在池畔砖壁中央嵌着“思乐泮水”的石刻,便是出自这个典故。
泮池上一般有石桥,或拱或平、或三座三洞、或单座多洞不等,被称为泮桥。科举考试时,学生过桥去拜孔子,称为“入泮”。
6.3、大成门
“大成门”位于泮池之后,是文庙的最后一道大门,因形似古代的兵器“戟”,故又称戟门。“大
成”二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者”一语。大成门有三门,为表示对圣庙的礼敬,遇有重大仪典才开启中门,平日均以两腋出入。大成门呈朱红色,每组扇门按照皇宫礼制共有一百零八颗门钉,左右各五十四颗,因为九是阳数之极,九的倍数一百零八更是礼制中的最高者,以此表示孔庙建筑规制之高。大成门的门槛甚高,意在进大成门谒圣庙者自然小心举措、端正举止,符合圣庙谨严的气氛。其建筑的式样一般为:两边有对称的耳房,正中开门,中轴线贯穿其中。

6.4、崇圣祠

崇圣祠奉祀孔子五代祖先:
肇圣王木金父、裕圣王祈父、诒圣王防叔、昌圣王伯夏均(清雍正元年追封)、启圣王叔梁纥(宋大中祥符元年追封为齐国公,建专祠于曲阜孔庙,元至顺元年(1330年)加封为启圣王,明改称启圣公,嘉靖九年从祀于全国各地学校,清雍正元年复封为启圣王。) ;
清雍正元年(1723年),世宗追封孔子上五代王爵,命将启圣祠改称崇圣祠以奉祀。曲阜孔庙因有家庙性质,启圣祠且有寝殿,于是将孔庙东路家庙改作崇圣祠,奉祀孔子五代先人,并将原启圣祠配祀先贤先儒移入崇圣祠。崇圣祠正中供奉孔子五代祖肇圣王木金父,东侧向外依次供奉高祖裕圣王祈父、祖父昌圣王伯夏,西侧向外依次供奉曾祖诒圣王防叔、启圣王叔梁纥,均面南。东面面西供奉颜无繇、孔鲤,西面面东供奉曾点、孟孙激;东面再外供奉周辅成、程向、蔡元定,西面再外供奉张迪、朱松。
四配之父及宋代理学家周、张、程、宋、蔡之父配享从祀。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命以孔子弟子从祀。
颜无繇、颜回父子与曾点、曾参父子均从祀孔庙,但颜回位列十哲,塑像坐于堂上,曾参因孝道可崇,塑像坐于十哲之后,而颜无繇、曾点因事迹不突出只能于墙上画像。子处父上,从宋代起就受到一些人的指责。明嘉靖九年(1530年),采纳张璁的建议,命国学及天下学校均建启圣公祠,主祭孔子之父叔梁纥,并以颜回之父颜无繇、曾参之父曾点、孔伋之父孔鲤、孟轲之父孟孙激配享。
程颢、程颐之父程向、朱熹之父朱松、蔡沈之父蔡元定从祀,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又增加
周敦颐之父周辅成从祀。
颜无繇,字路,颜回之父,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孔庙,追封杞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曲阜侯,元元统三年(1335年)加封杞国公,谥“文裕”,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入启圣祠配享,清雍正元年改祀崇圣祠。
曾点,字晳,曾参之父,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孔庙,追封宿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莱芜侯,明嘉靖九年入启圣祠配享,称先贤,清雍正元年改祀崇圣祠。
孔鲤,字伯鱼,孔伋之父,宋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泗水侯,宋咸淳三年(1267年)入祀孔子庙,明嘉靖九年配享启圣祠,称先贤,清雍正元年改祀崇圣祠。
孟孙激,字公宜,孟子之父,元延?三年(1316年)追封邾国公,明嘉靖九年配享启圣祠,称先贤,清雍正元年改祀崇圣祠。
周辅成,周敦颐之父,字伯大,宋代人,曾官桂岭令,赠谏议大夫。明万历二十三年从祀启圣祠,称先儒,清雍正元年改祀崇圣祠。
张迪,张载之父,宋代人,曾官涪州知州,赠都官尚书郎中。清雍正二年命从祀崇圣祠,称先儒。
程向,程颢、程颐之父,字伯温,宋仁宗时曾官龚州知州,累转大中大夫,封永年县开国伯。明嘉靖九年从祀启圣祠,称先儒,清雍正元年改祀崇圣祠。
朱松,朱熹之父,字乔年,宋代人,曾官知饶州,主管台州崇道观。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追谥“献靖”,次年追赠齐国公。明嘉靖九年从祀启圣祠,称先儒,清雍正元年改祀崇圣祠。
蔡元定,蔡沈之父,字季通,宋代人,嘉定三年(1210年)赠迪功郎,谥“文节”。明嘉靖九年从祀启圣祠,称先儒,清雍正元年改祀崇圣祠。
6.5、大成殿
是祭祀孔子的正殿。殿内正中悬挂孔子画像,向下有木龛,龛内主要有“大成之圣文宣王之先师”牌位,两旁配有孟轲。曾参。颜回。孔伋四亚圣汉白玉石像。用于祭祀的古乐器置于孔子像前。殿内基座上有孔子青铜像一尊,高4.18米,重2.5吨。大成殿内四周墙壁镶嵌有《孔子圣迹图》壁画,表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典范形象。

奉祀 :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
四配: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
十二哲: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
6.6、东西庑奉祀

先贤先儒牌位
从春秋时代开始,截止清朝,两庑共奉祀儒家历代先贤及先儒158位(牌位),代表儒家活生生的血脉传承,也是为了说明凡是贡献国家、社会、文化的人,都有机会跻身”圣贤“的行列。因历史原因,现有的孔庙并没有恢复这一礼制,使两庑沦为展厅,也使历代圣贤之灵成为游魂。”逝去的两庑“被外国学者视为儒家文化传统死去的表现之一。
先贤:以明道修德为主。
先儒:以传经授业为主。
6.6.1、东庑
奉祀先贤、先儒合计74位。
1
先贤蘧瑗字伯玉,卫国人,卫灵公称贤大夫。2
先贤澹台灭明孔子门人,字子羽,鲁国人。
3
先贤原宪孔子门人,字子思,宋国人。4
先贤南宫适孔子门人,字子容,鲁国人,孔子以兄之女妻之。
5
先贤商瞿孔子门人,字子木,鲁国人,孔子以易传。6
先贤漆雕开孔子门人,字子若,蔡国人。
7
先贤司马耕孔子门人,字子牛,宋国人。8
先贤梁鱣孔子门人,字叔鱼,齐国人。
9
先贤冉孺孔子门人,字子鲁,鲁国人。10
先贤伯虔孔子门人,字子析,鲁国人。
11
先贤冉季孔子门人,字子产,鲁国人。12
先贤漆雕徒父孔子门人,又名文,字子期,鲁国人。
13
先贤漆雕哆孔子门人,字子歛,鲁国人。14
先贤公西赤孔子门人,字子华,鲁国人。
15
先贤任不齐孔子门人,字子选,鲁国人。16
先贤公良孺孔子门人,字子正,陈国人。
17
先贤公肩定孔子门人,字子中,鲁国人。18
先贤鄡单孔子门人,字子家,鲁国人。
19
先贤罕父黑孔子门人,字子索,鲁国人。20
先贤荣旗孔子门人,字子祺,鲁国人。
21
先贤左人郢孔子门人,字子行,鲁国人。22
先贤郑国孔子门人,字子徒,鲁国人。
23
先贤原亢(原亢籍)孔子门人,字子籍,鲁国人。24
先贤廉洁孔子门人,字子庸,卫国人。
25
先贤叔仲会孔子门人,字子期,鲁国人。26
先贤公西舆如孔子门人,字子之,鲁国人。
27
先贤邦巽孔子门人,字子敛,鲁国人。28
先贤陈亢孔子门人,字子禽,陈国人。
29
先贤琴牢(琴张)孔子门人,字子开,卫国人。30
先贤步叔乘孔子门人,字子车,齐国人。
31
先贤秦非孔子门人,字子之,鲁国人。32
先贤颜哙孔子门人,字子声,鲁国人。
33
先贤颜何孔子门人,字子冉,鲁国人。34
先贤县亶孔子门人,字子象,鲁国人。
35
先贤乐正克孟子门人,邹人,在鲁为政。36
先贤万章孟子门人,邹人,佐《孟子》著作七篇。
37
先贤周敦颐字茂叔,宋代人号濂溪先生。38
先贤程颢字伯淳,宋代人,述明《五经》,号明道先生。39
先贤邵雍 字尧夫,宋人,号安乐先生。40
先儒韩愈字退之,唐时人。
41
先儒范仲淹字希文,宋时人。42
先儒胡瑗字翼之,宋时人。43
先儒韩琦字稚圭,宋时人。44
先儒杨时字中立,宋时人。45
先儒罗从彦字仲素,宋时人。46
先儒李纲字伯纪,宋时人。
47 先儒李侗字愿中,宋时人。48 先儒张栻字敝夫,宋时人。49 先儒黄干字直卿,宋时人。
50 先儒辅广清光绪六年从祀。51 先儒真德秀字希元,宋时人。52 先儒何基字子恭,宋时人。
53
先儒文天祥字履善,宋时人。54
先儒赵复字仁甫,宋时人。55
先儒吴澄字幼清,元时人。
56
先儒许谦字益之,号白云先生,元时人。57
先儒曹端字正夫,明时人,著《孝经述解》。
58
先儒王守仁字伯安,明时人。59
先儒薛瑄字德温,明时人。60
先儒罗钦顺字允升,明时人。
61
先儒吕柟字仲木,号泾野,明时人。62
先儒黄道周字幼平,明时人,明末殉节。
63
先儒陆世仪字道威,号桴亭,明亡隐逸不仕。64
先儒顾炎武清光绪三十四年从祀。
65 先儒汤斌字孔伯,清时人。66 先儒谷梁赤字元始,周时人,著《春秋谷梁传》。
67
先儒伏胜字子贱,秦之博士,独壁藏之作《尚书》传四十一篇。
68
先儒毛亨汉时人,以《诗》学授毛苌。69
先儒后苍字近君,汉代人,传《礼记》于戴德及戴圣。
70
先儒刘德汉景帝之子,封河间王。71
先儒许慎字叔重,汉时人,著《五经正义》。
72
先儒董仲舒汉代人,仕汉武帝,博识高才。73
先儒杜子春东汉时人,著《周礼》解。
74 先儒 范宁 字武子,晋时人。
6.6.2、西庑
奉祀先贤、先儒合计74位。
1
先贤公孙侨字子产,仕郑为大夫。2
先贤林放字子邱,鲁国人,问礼于孔子。
3
先贤宓不齐孔子门人,字子贱,鲁国人。4
先贤公冶长孔子门人,字子长,鲁国人,孔子以其女妻之。
5
先贤公皙哀孔子门人,字季次,齐国人。6
先贤高柴孔子门人,字子羔,卫国人。
7
先贤樊须孔子门人,字子迟,鲁国人。8
先贤商泽孔子门人,字子季,齐国人。
9
先贤巫马施孔子门人,字子期,鲁国人。10
先贤颜幸孔子门人,字子柳,鲁国人。
11
先贤曹恤孔子门人,字子循,蔡国人。12
先贤公孙龙孔子门人,字子石,楚国人。
13
先贤秦商孔子门人,字子不,鲁国人。14
先贤颜高孔子门人,字子骄,鲁国人。
15
先贤壤驷赤孔子门人,字子徒,秦国人。16
先贤石作蜀孔子门人,字子明,周人。
17
先贤公夏首孔子门人,字子乘,鲁国人。18
先贤后处孔子门人,字子里,周人。
19
先贤奚容蒧孔子门人,字子哲,鲁国人。20
先贤颜祖孔子门人,字子商,鲁国人。
21
先贤勾井疆孔子门人,字子疆,卫国人。22
先贤秦祖孔子门人,字子南,秦国人。
23
先贤县成孔子门人,字子祺,鲁国人。24
先贤公祖句兹孔子门人,字子之,鲁国人。
25
先贤燕伋孔子门人,字子思,鲁国人。26
先贤乐欬孔子门人,字子声,鲁国人。
27
先贤狄黑孔子门人,字子哲,鲁国人。28
先贤孔忠孔子门人,孔子兄伯尼之子。
29
先贤公西蒧孔子门人,字子尚,鲁国人。30
先贤颜之仆孔子门人,字子叔,鲁国人。
31
先贤施之常孔子门人,字子恒,鲁国人。32
先贤申枨孔子门人,字子周,鲁国人。
33
先贤左丘明周人,作《春秋》传。34
先贤秦冉孔子门人,字子开,蔡国人。
35
先贤牧皮孔子门人,鲁国人。36
先贤公都子孟子门人,十七弟子之一,鲁国人。
37
先贤公孙丑孟子门人,齐国人。38
先贤张载字子原,宋代人,号横渠先生。
39
先贤程颐字正叔,宋代人,与兄程颢同著作经书,号伊川先生。
40
先儒公羊高子夏门人,周末时人,著作《公羊传》。41
先儒孔安国 孔子十一世,汉时人。
42
先儒毛苌字长生,汉时人,注《诗》传著《毛诗》。
43
先儒高堂生字子伯,汉时人,《礼经》被秦毁独能传十七篇。
44 先儒 郑康成 汉时人,受书于马融,
融曰:我道东矣。
45
先儒诸葛亮字孔明,后汉时人,辅刘氏重兴汉室有前后《出师表》。
46
先儒王通字子淹,隋朝人,卒谥文中子。47
先儒陆贽字敬舆,唐时人。
48
先儒司马光字君实,宋代人,著《资治通鉴》。49
先儒谢良佐字显道,宋时人,著《论语说》。
50
先儒欧阳修字永叔,宋代人。51
先儒胡安国字康侯,宋时人。52
先儒尹焞字彦明,宋时人,师事程颐著作《论语解》。53
先儒吕祖谦 字作恭,宋时人。54
先儒袁炜字懋中,号元峰。明时人。
55 先儒蔡沉字仲默,宋时人。56 先儒陆九渊字子静,宋时人。57 先儒陈淳字安卿,宋时人。
58
先儒魏了翁字华甫,宋时人。59
先儒王柏字会元,宋时人。
60
先儒陆秀夫字君实,宋时官左丞。崖山之变以身殉节。61
先儒许衡 字仲平,元时人。62
先儒金履祥字吉甫,元时人。63
先儒王夫之字而农,明末人,著作《周易内传》。64
先儒陈澔字大可,元时人。65
先儒陈献章字公甫,明时人。66
先儒胡居仁字叔心,明时人。67
先儒蔡清字介夫,明时人。68
先儒刘宗周字起东,明时人。69
先儒吕坤字叔简,明时人。70
先儒孙奇逢字启泰,明时人,纯孝笃学,博通经书。71
先儒黄宗羲字太冲,明时人,明亡归隐于乡。
72
先儒张履祥字考夫,明时人。73
先儒陆陇其字稼书,清时人。74
先儒张伯行字考先,清时人。
6.7、尊经阁
尊经阁即是藏书楼,是古代学宫建制的一部分,是贮藏六经、御制诸书及百家子史,供儒家弟子阅读的地方。 
6.8、明伦堂
明伦堂多设于文庙、书院、太学、学宫的正殿,是读书、讲学、弘道、研究的场所。
是传承了千年的文化教育品牌,过去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社会精英讲学论道的地方,同时也承担着传播文化与学术研究的功能。“明伦”二字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意思是乡里办的地方学校的名称,夏朝叫“校”,商朝叫“序”,周朝叫“庠”;至于国家办的学校即大学,三个朝代都叫“学”。无论是乡学还是国学,共同的目的都是阐明并教导人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标准。这种伦理道德标准,处于社会阶层上面的诸侯卿大夫都明白了,下面的普通百姓就会紧密团结在一起。明伦历来是中华文化圈家族教育的重要内容,如《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联稿·家训百联》一:“明伦昭统序;尚理洽区寰”,就突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明伦思想。
至少从宋代开始,文庙、书院、太学、学宫便皆以明伦堂来命名讲堂。对庙学合一的中国古代来
说,各地的文庙不仅是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地方,也是当地的官办学校。当地的学子大多数都会在其中学习。而明伦堂作为“明人伦”的讲学厅,是当时参加科举考试的社会精英们获取知识与智慧的庄严神圣的讲堂。士人们在此十年寒窗之后,都希望通过科举能登上朝堂,从而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
七、中国四大文庙
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统治安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尊崇备至,从而把修庙祀孔作为国家大事来办,到了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治所所在都有孔庙或文庙。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7.1、曲阜孔庙

详见:曲阜孔庙(战国)(年初二)棂星门、弘道门、大中门(上)-2012.1.24;
曲阜孔庙(战国)奎文阁、大成门、大成殿(年初二)(中)-2012.1.24;
曲阜孔庙(战国)东、西路建筑(年初二)(下)-2012.1.24;
是祭祀中国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本庙,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城内,又称“阙里至圣庙”,与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历代增修扩建,与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
曲阜孔庙以其规模之宏大、气魄之雄伟、年代之久远、保存之完整,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位于曲阜城中央。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
孔庙的建筑群贯穿在南北的一条中轴线上。中路从金声玉振坊起,由南向北依次要穿越棂星门、太和元气坊、圣时门、过壁水桥。进大中门后,再经奎文阁、十三碑亭、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到最后一座殿堂——圣迹殿,这是孔庙的主体。由大成门向东,进圣承门,达诗礼堂、鲁壁、孔宅故井及祟圣祠、后为家庙,这是孔庙的东路。由大成门向西,进启圣门,达金丝堂、启圣殿及启圣寝殿,这是孔庙的西路。
7.2、南京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四大文庙,为中国古代江南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现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重要组成部分。
夫子庙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
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宋景祐元年(1034年)改建为孔庙,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范蠡、周瑜、王导、谢安、李白、杜牧、吴敬梓等数百位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有这里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写下了千古传诵的篇章。 
南京夫子庙四毁五建,最后一次破坏于1937年侵华日寇的炮火中。1985年修葺夫子庙后已接待游客一亿多人,平日接待游客在10万人次以上,节假日均达30余万人次上,是中国著名的开放式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
详见:2011年2月6日(年初四)夜拍南京夫子庙灯会;
7.3、北京孔庙

详见:
2011年9月9日实拍北京孔庙系列1-先师门;
2011年9月9日实拍北京孔庙系列2-大成门;
2011年9月9日实拍北京孔庙系列3-大成殿;
2011年9月9日实拍北京孔庙系列4-崇圣寺;
2011年9月9日实拍北京孔庙系列5-北京孔庙历史沿革展览;
2011年9月9日实拍北京孔庙系列6-《大哉孔子》(下)西展厅;
此建筑位于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为中国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与南京夫子庙、吉林孔庙和曲阜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1302年(元大德六年)建,大德十年建成。孔庙,门内院落共有三进,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及崇圣祠。有元、明、清三代的进士题名碑198块,为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文献资料。孔庙从1928年起对外开放,供人游览。
北京孔庙规模宏伟,占地广阔,约2.38公顷,古建筑面积约有7400平方米,现有房屋286间,前后共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依序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崇圣祠五座建筑。大成门外东有碑亭、宰牲亭、井亭、神厨;西有碑亭、致斋所、神库、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据《国子监志》记载,致斋所和宰牲所之南原有更衣亭和更房各一间。
大成门内系中心庙院,院内青砖铺地,苍松翠柏,古树参天。中间一条笔直甬道通向大成殿。甬道两旁浓荫掩映着十一座清代碑亭。甬道西南设有祭奠焚纸燎炉,甬道正中西侧还有一眼古井。甬道尽头是巍峨庄严的大成殿。它坐落在以汉白玉雕云头石柱栏杆的月台上。院内东西两侧各有庑殿十九间,左右对称,布局完整。东西庑北端有东西掖房各十间,南端有祭器、乐器库各十二间。东西掖房及两库均为L形平面附属建筑。
孔庙珍藏丰富古迹众多,而以石刻最为著称。主要有进士题名碑、乾隆石鼓、十三经刻石以及明清石刻碑亭等。
7.4、吉林文庙
吉林文庙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与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并称“中国四大文庙”。是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清朝在东北建立的第一座孔庙——吉林文庙,既是清朝对汉文化传入东北的认可,更是汉文化与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互通的历史见证。吉林文庙建筑群规模之大、等级之高,在封建社会所建的地方文庙中是独有的。它不仅是东北最大的孔庙,也是著名的中国四大文庙之一。文庙中每一处建筑设施,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升祭孔为国家大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吉林改设行省,巡抚朱家宝和提学使吴鲁认为文庙简陋,不足崇礼,特聘江苏训导管尚莹去关内考察各地孔庙,决定在东莱门外(即今址)拓建新庙,就是后来的吉林文庙。
吉林文庙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的古典建筑群,其建筑仿皇宫之制,占地16354平方米,东西宽74米,南北长221米,有殿堂配庑64间,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三大主体建筑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辅助性建筑呈对称状排列,四周由3米高红墙环绕,正门前为长40米,高5米的照壁。进入正门建筑次序依次是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三大主体建筑构成三进院落,整个文庙红墙黄瓦,殿宇轩昂,富丽堂皇,宛如帝王宫殿,整体建筑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配饰雕琢无不精工。
八、中国文庙其他
8.1、上海嘉定孔庙

孔庙坐落在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南大街,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现占地17亩左右,称“文宣王庙”,“规制崇宏,甲于他邑”,有“吴中第一”之称。
详见:
上海嘉定(南宋)《孔庙》》(嘉定系列3)-2012.4.18;
最后形成的建筑结构是,门前有石柱牌楼三座,东西两座“兴贤”、“育才”,分别建于宋淳枯九年(1249)和元至正十三年(1353);通道正中的“仰高”牌楼高约9米,四往重檐,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沿牌楼有石雕柱,上面雄踞72只姿态各异的石狮子,象征孔子72贤徒。与“仰高”牌楼在同一中轴线上的建筑,有棂星门、泮池桥、大成门、大成殿。大成殿是祭孔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崇基石栏,庄严肃穆。大成殿东的明伦堂,宽敞宏伟,是旧时“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大成殿、明伦堂虽为清光绪初年重建,但仍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现在孔庙内设有“考场”,向游人介绍古代的科举制度。
8.2、上海文庙

上海文庙位于上海老城厢,黄浦区文庙路215号,具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目前,上海文庙目前成为了一个综合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场所。详见:七百年历史文化底蕴的上海老城厢儒学圣地--(南宋)《文庙》--2012.2.12;
8.3、上海宝山文庙
详见:上海宝山文庙暨临江公园-2014.7.2
宝山临江公园是宝山区中心城区的主要公园,于1956年3月开始筹建,原名“共青公园”, 1956年利用清代宝山庙宇古建筑残存的孔庙大成殿和清代形成的土山建成公园。公园内有一段仅存的宝山古城墙和一座古代水关,默默地向游人诉说着宝山古城的百年兴衰。园址原系文庙旧址。1956年3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宝山县委向宝山县和上海市北郊区团员、青年提倡议,以义务劳动在文庙旧址一带建造共青公园。


8.4、济南府学文庙

详见: 老济南府学文庙的今昔;
济南府学文庙坐落于济南市历下区明湖路248号,北临大明湖,临近芙蓉街等老城街巷。文庙创建于宋熙宁(公元1068-1077年)年间,元末倾塌,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到了清代,也多次对文庙进行修整,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庙的规模和建筑布局。
8.5、天津文庙
详见: 天津县学文庙、府学文庙、文昌祠及文庙博物馆(明)(市保)-2014.9.21


天津文庙整体分为三个部分,西侧为县学文庙,中央为府学文庙,东侧为文昌祠。府学文庙从南至北由万仞宫墙(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和崇圣祠以及东、西配殿组成,县学文庙在布局上与府学文庙相同。府庙建筑体量大,覆盖黄琉璃瓦,是规格等级最高的古建筑。县庙建筑体量小,均为青砖、青瓦。正门两侧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座牌楼。
天津文庙博物馆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东门里大街。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提学御史程富提出上奏,要求在天津设立卫学。天津卫指挥使朱胜将住居一所施为学宫,首建堂斋、公廨,至此天津建起了第一所官办学校。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大成殿落成,始称卫学,为天津地方教育官学和尊孔的庙宇。
蓟县文庙

蓟县文庙始建于隋,位于县城西北隅,现存主体建筑大成殿、东西庑、戟门、泮池、登瀛桥、棂星门、名宦祠和乡贤祠等建筑。
详见:因关门没有进入实地考察的文庙--2013年春节行天津蓟县(初一)第五站:蓟州文庙(清)-2013.2.10;
山西平遥文庙
平遥文庙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是全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在公元1957年地震后,平遥县政府揭瓦维修时发现,殿脊梁下记有“维大金大定三年岁次癸未四月日辛酉重建”的墨迹。
河北正定文庙

正定县文庙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其大成殿建于五代或宋初,是现存最早的文庙大成殿建筑。文庙现仅存照壁、戟门、东西庑和大成殿等建筑,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详见:“五代中国古建筑”--河北正定府文庙--2013.2.1;
河北定州文庙
详见:河北省保存规模最大的文庙建筑----
定州县文庙(明)(省保)-2014.2.3


定州文庙始建于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有着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不仅是河北省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文庙,也是全国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文庙之一。据史料载,文庙是长期跟随裴度、时在定州任上的卢简求(唐代著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卢纶之子)废天佑寺后创建的。文庙的整体布局,是中国古建的典范。
海南三亚崖城孔庙
崖城孔庙,又称崖城学宫,为古代崖州最高学府。也称孔庙、圣庙、文庙,位于崖城镇中街。是一座中国最南的孔庙,堪称“天涯第一圣殿”,1994年11月2日公布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见: 中国最南端的孔庙――海南三亚崖城孔庙(学宫)-2014.3.2;
海南海口琼山县古书院
琼山县学宫又称琼山学宫、琼山孔庙、琼山文庙,位于琼山府城文庄路17号。学宫始建于宋代,几经迁移,经历沧桑之后,学宫大部分建筑已经消失,现仅存大成殿,被列为海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琼山县学宫。琼山县学宫位于府城镇文庄路5号的琼山区供销社院内,坐北朝南。另名圣公庙,原名孔庙。据清朱为潮篡《琼山县志》载:文庙始建于宋代,原设在海口浦,历代多次迁移,后置于古城南门和护城河北边300米处,庙顶九条脊,为重檐歇山式结构。原有后殿、大成殿、东庑、西庑、棂星门、丹墀等建筑,十分雄伟壮观,为琼山历代儒学教育机构,占地面积最大时“直500尺,横128尺,面积64000方尺”。今仅存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3间,坐北朝南,重檐歇山式顶。梁架结构为七架木结构式,梁檩之间雕刻精美的龙狮、莲花、卷云、纹刻,庄重典雅,为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见:历经6年修缮迄今未完工的琼州儒学文明的摇篮――海南海口琼山县学宫大成殿――2014.3.1;
河南归德府文庙
归德府文庙坐落在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商丘古城内,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庙建筑,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555年至1559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孔子周游列国,回到祖籍宋国老家商丘时,曾在此讲学,后人为纪念孔子,就在此修建了文庙。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孔庙,为祭孔圣地。据《商丘县志》记载,大殿始建于元延佑四年(1317),明弘治年间知州张玺重建为7间,后历代重修。原有大殿、棂星门、照壁、泮池、名宦祠、乡贤祠、戟门、东西庑、启圣祠、教谕宅和训导宅。现仅存大成殿、明伦堂和泮池。

详见:左殿右学的独特建筑格局的归德府文庙(明)-----商丘古城文庙(省保)-2015.6.16
山东乐陵文庙
详见:
孔子亲自开课讲学半年的山东乐陵文庙(明)(省保)-2013.3.16
乐陵文庙坐落于山东省乐陵市城区开元路与兴隆北大街交汇路口东北侧,始建于1369年
(明洪武二年)。洪武十七年、清康熙二十年、乾隆二十年、光绪八年,历经维修扩建。拥有明伦堂、兴贤斋、育才斋、名宦祠、崇对词、忠义祠、节孝祠、戟门、棂星门等建筑,曾是一组错落有致、规模可观的建筑。今仅存大成殿、两庑及崇圣祠四座建筑。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在中国古代,文庙一般具有双重功能:一是作为祭祀孔圣人的场所,所以也称孔庙;二是县学的学堂,也称为学宫,供本地学生读书之用。古代官办儒学,往往依循左学右庙之制,右为孔庙,左为学堂。

山西太原文庙
详见:太原文庙《千秋孔子展》-2014.9.18;
山西太原文庙-2014.9.18 。
山西太原文庙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位于上官巷东端,是太原规模最大的文庙。占地31000平方米,现中轴线基本保留了文庙原有建筑格局,前后三进院,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六角亭、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东西两庑和崇圣祠。太原文庙1996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0月10日,在此成立了山西省民俗博物馆,直属于山西省文物局。
岳麓书院文庙
详见: 绿荫深处的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中)--文庙-2014.5.3;
岳麓书院文庙是全国规模最大,建筑规格最高的一座书院文庙。按照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凡办学的地方就要祭祀孔子,祭孔的建筑统称文庙,或孔庙,官办的学宫可以有独立的文庙,建筑可以享受皇家建筑的等级待遇,民办的书院则只能在书院内建一座殿堂来祭祀孔子,不能有独立的文庙。而岳麓书院这座民办的书院却有着独立的文庙,而且是皇家建筑的等级,这在全国书院中是独一无二的。
岳麓书院文庙始建于明朝(1368—1644),由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牌坊、照壁等部分组成。

苏州文庙
苏州文庙创建于北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由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创办。它是江浙沪地区最大的孔庙,也是全国第二大孔庙。
详见:
“苏州市碑刻博物馆”、“古玩市场”、“府学”三合一的江南学府之冠的苏州文庙(南宋)(国保)-2012.1.1.2
文庙占地面积近二百亩。有江南学府之冠的赞誉。现有面积仅为当时的六分之一,保留下来的重要建筑有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崇圣祠,七星池,明伦堂等,另有数十棵古银杏及廉石、文天祥石刻等文物点缀其间。现被用作苏州市碑刻博物馆,馆内的“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和“平江图”碑,简称为“天,地,人,城”四大宋碑,均为南宋刻石。苏州文庙古玩市场也是苏州地区最大的古玩市场呢!
苏州文庙府学旧制伟岸,至清代乾隆时东临卧龙街(今市人民路),西倚东大街,南枕新市路,北至书院巷,占地面积约十万平方米,其中府学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庙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就占地面积而言,在当时是仅次于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孔庙。

山西襄垣文庙
详见:被中学占用的山西襄垣文庙(元)(国保)-2015.8.25
文庙大成殿现位于学校内,座北朝南。据襄垣县志记载,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建成文庙大成殿。原建小殿三间,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扩建为大殿五间。历经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隆庆元年(1567年),天启元年(1621年),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康熙五十一年(1713年),嘉靖十年(1806年)多次重修。

各地文庙、孔庙博客目录:
孔庙、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中国传统文人及帝王的治国儒学的精神家园(上)-2015.12.2
孔庙、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中国传统文人及帝王的治国儒学的精神家园(下)-2015.12.2
曲阜孔庙(战国)(年初二)棂星门、弘道门、大中门(上)-2012.1.24;
曲阜孔庙(战国)奎文阁、大成门、大成殿(年初二)(中)-2012.1.24;
曲阜孔庙(战国)东、西路建筑(年初二)(下)-2012.1.24;
2011年9月9日实拍北京国子监街;
2011年9月9日实拍北京国子监系列1--国子监;
2011年9月9日实拍北京国子监系列2---十三经刻石碑;
2011年9月9日实拍北京国子监系列3--《中国科举制度》展;
2011年9月9日实拍北京国子监系列4-《国子监原状陈列》展;
2011年2月6日(年初四)夜拍南京夫子庙灯会;
2011年9月9日实拍北京孔庙系列1-先师门;
2011年9月9日实拍北京孔庙系列2-大成门;
2011年9月9日实拍北京孔庙系列3-大成殿;
2011年9月9日实拍北京孔庙系列4-崇圣寺;
2011年9月9日实拍北京孔庙系列5-北京孔庙历史沿革展览;
2011年9月9日实拍北京孔庙系列6-《大哉孔子》(下)西展厅;
上海嘉定(南宋)《孔庙》》(嘉定系列3)-2012.4.18;
七百年历史文化底蕴的上海老城厢儒学圣地--(南宋)《文庙》--2012.2.12;
老济南府学文庙的今昔;
因关门没有进入实地考察的文庙--2013年春节行天津蓟县(初一)第五站:蓟州文庙(清)-2013.2.10;
“五代中国古建筑”--河北正定府文庙--2013.2.1;
中国最南端的孔庙――海南三亚崖城孔庙(学宫)-2014.3.2;
历经6年修缮迄今未完工的琼州儒学文明的摇篮――海南海口琼山县学宫大成殿――2014.3.1
左殿右学的独特建筑格局的归德府文庙(明)-----商丘古城文庙(省保)-2015.6.16
太原文庙《千秋孔子展》-2014.9.18
山西太原文庙-2014.9.18
绿荫深处的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中)--文庙-2014.5.3;
河北省保存规模最大的文庙建筑---- 定州县文庙(明)(省保)-2014.2.3
上海宝山文庙暨临江公园-2014.7.2
被中学占用的山西襄垣文庙(元)(国保)-2015.8.25
文庙大成殿(清)(市保)---山西运城临猗县临晋文庙-2013.6.12
孔子亲自开课讲学半年的山东乐陵文庙(明)(省保)-2013.3.16
天津县学文庙、府学文庙、文昌祠及文庙博物馆(明)(市保)-2014.9.21
“苏州市碑刻博物馆”、“古玩市场”、“府学”三合一的江南学府之冠的苏州文庙(南宋)(国保)-2012.1.1.2
始建于唐代维修前的古建筑----山西忻州代县文庙(明)(
国保)-2012.4.15
长子一中内遗存的大成殿(元)(省保)----山西长治长子县文庙-2013.6.25
安徽寿县孔庙(元)(国保)-2016.2.14
“太和元气”“透龙壁”----山东聊城高唐清平文庙暨高唐民俗博物馆(明)(省保)-2016.8.27
仅遗留古柏、宋碑、琉璃影壁及大成殿的山西运城万荣万泉文庙(明)(国保)-2013.6.11
佛山孔庙---佛山禅城祖庙(三)-2016.5.2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