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人为何变得苟且偷生

(2009-09-24 08:16:42)
标签:

肇事者

老人

围观者

老翁

利害关系

美德

杂谈

分类: 评论天下

城市人为何变得苟且偷生

 

作者:吴永麟

 

 9月19日上午,在重庆南坪,一位约80岁的老翁摔倒在地,手足抽搐,无人敢扶,不少人提醒:不要扶,扶了要遭殃。老人脸朝下倒在人行过道上,一根拐杖丢弃在一边,旁边是七八个围观者犹豫的脚。(《广州日报》9月23日)

 

 一位八十岁的老翁摔倒在地,围观者怕被家属诬陷成肇事者,在一旁回来地踱着犹豫的脚步,无人敢把老人扶起来。这是一个悲情的事件,折射了人世的冷漠,诚信的沉沦,美德的沦落,爱的荒凉。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何一位八十岁的老人跌倒在地,无人敢扶?这仅仅是怕被诬陷成肇事者吗?笔者认为,怕被诬陷成肇事者是其中一个因素,另外还有多方面的背景所造成。当时在场的那么多人,一个人走出来,扶起老人,周围有那么多的人看着,他们是证人,救助者不会被诬陷成肇事者。而当时在场的人却人人有这样的顾忌,这是因为社会诚信的沉沦,人际间沦为一种相互猜疑的关系,没有人愿意面对这一种猜疑,没有人在此展示精神的高度。在城市的街头充满了猜忌与戒备,人们的灵魂变得是如此的卑微、懦弱与无奈!

 当美德为沦为猜忌的对象,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是对这个道德荒凉时代的讽刺和嘲笑。城市的街头,人们不再相信美德,只相信互相的利益,相信戒备,相信狡诈。也许这位跌倒老人家属的到来,对于真心扶起老人的好心人,并不相信是帮助了他们,而被认为好心人看成肇事者。这说明了什么?人不再相信社会的美德,不再相信人间有大爱,人际间流传的是责任的推委与得害关系,人们通过猜忌来自我警惕,他们怀疑与戒备为准则,判断扶起老人的不是好人,而是肇事者。这一逻辑,如同瘟疫一样在城市蔓延,这折射了社会的深度荒凉。

 生活在利害关系中的城市人,他们遗忘了美德,遗忘了人的精神。他们精神中由于缺乏思想与美德的食粮,变得干枯而饥饿,精神的面孔变得猥琐和矮小。在城市的街头,常会看到迷惘的面孔,眸子中闪烁的冷漠与狡诈。他们的生活,处在唯利是图的世界里,在精神上变得弱小与贫困。许多的人,生活上再没有精神的美感,美德渐然在世俗的浮躁中渐然风干。因为人们对于美德的遗忘,人们不再以美德来支配自己,也不在乎从美德中拾获精神的快感。城市缺乏精神的健康者,缺乏美德的巨人,缺乏心灵美的使者。当他们看到一位老人倒在地上,他们如动物般想到的是一种生存上自我保护的本能,想到的是利害关系,那心灵荒凉的道德世界早己干枯,动物的本能超越了道德的力量,人了们只有冷漠地看着一个生命倒在地上抽搐,周围是呆板的木然。

 在物化年代里生存的城市人,精神的饥饿,让城市人群的精神美感不断遗失,城市人由于精神的遗失,美德的力量也愈来愈弱小,他们动物式生存,这是一种苟且偷生的生存,是行尸走肉的苟活,城市人正在走向生命精神的荒野。

 美德是一种力量,当它壮大时,如阳光一样温暖大地,它是人类精神生命的养分。每一个人都会变老,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在老年的某一天倒下街头,当城市的一双双手,一双双眼睛变得温暖与大爱时,社会将变成温暖的家园,倒下的老人被一双双手扶起和一双眼神的关爱,我们将不会因为年老而无助和孤独,我们将在美德下有尊严地生活。我们会实现这个梦想吗?

 

 

精英教育能造就精英吗

 “一夜权”裸露了谁的贪婪

小学女生因坏话自杀警示了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