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玄宗如何开创“开元盛世”
自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失权起,至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李隆基即位止的七年间,六次政变,五易皇位,帝后妃嫔,公主王孙,将相大臣,多有横死;唐玄宗即位之初,面对这种吏治混乱,腐败横行,朝廷元气大伤的艰难复杂局面,如何协调关系,稳定政局,改革弊政,就成了摆在李隆基面前最紧迫的政治问题。
这个时候的李隆基,从他在任命姚崇为宰相之前,应允姚崇的十项约定,就可以看出他的头脑很清醒。姚崇提出包括广施仁政,广开言路,奖擢诤臣,除税赋外勿受贡献,勿贪边功,勿使皇亲国戚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姚崇是一位极富政治经验的正直大臣,之所以没有立即接受李隆基的委任,是想测试新皇帝力挽狂澜的决心。姚崇提出的十项约定,实际上成了唐玄宗在开元初的施政十纲领。
除了太平公主干政的短暂波折外,唐玄宗初年的政治基本按照既定方针进行。从开元元年(公元713年)至开元八年,姚崇、宋璟相继为相,他们大力改革弊政,在短短几年内,就做到了“赋役宽平,刑罚轻省,百姓富庶。”开元时期,著名的贤相还有张嘉贞、张说、卢怀慎、韩休、裴耀卿、张九龄等,或以清慎。或以才干,或以文学,或以耿直而知名。
此时的唐玄宗英明神武,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官场进行了全面治理。首先,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唐中宗时期留下的冗官、斜封官,尸位素餐的官员全部罢免。这不但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还节省了大笔财政开支。其次,确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每年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员,并对违法者严惩不贷。第三,恢复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这一制度创于唐太宗时期,为了开明制度,清明政治,唐太宗让谏官和史官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到武则天执政任用许敬宗、李义府等小人做宰相后,很多事不敢再公开,故将此制度废除。第四,重视县令的任免。李隆基认为,郡县是国家治理的最前线,县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计。故而他经常亲自主持考核县官,优秀者马上擢拔,虚名者即时罢黜。
与此同时,唐玄宗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为了增加劳动力,他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下诏淘汰天下僧尼,强制还俗一万多人。他重视兴修水利,命官吏组织人员完善关中平原灌溉系统,使百姓大获其利。并查办强占土地的豪强,发动检田括户运动。至玄宗天宝初年(公元742年),全国人口达七千万,而当时欧洲的人口加在一起不过二、三百万;耕地面积达六亿六千多万亩,人均九亩多,远远超过我国今日之人均一亩四分的尴尬局面。史称:“开元、天宝之际,耕着益力,高山绝壑,耒耜亦满。”由是,府库充盈,百姓富庶,国家繁盛的太平局面出现了。
为了重新打通丝绸之路,统一在武则天时期丢失的西北方。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张说改革府兵制,建立雇佣兵制即募兵制的主张,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军队素质,提高了作战能力。至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军收复已沦陷多年的营州(今辽宁朝阳一带)等十三州;长城以北的拔也古、同罗、回纥等地也宣布取消割据称号归顺大唐;打败并俘虏了突厥可汗,收复沦陷三十七年的碎叶镇(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并击败吐蕃、小勃律,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拂麻(罗马)、大食(伊朗)诸胡七十二国震恐,纷纷遣使与大唐通好。七十二国,是《大唐六典》列举的开元时期前来朝贡的蕃国数。开元时期,长安、扬州、广州等城市聚集着大量从海陆丝绸之路来唐的胡商蕃客,成为沟通中外经济、文化与政治联系的重要渠道,亚洲各国来唐的留学生络绎于途。不少外国人在唐玄宗的朝廷任职。这时的大唐王朝真正形成了万国朝宗的局面。
唐玄宗的开元时期,文教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李隆基曾组织鸿儒硕学在聚贤院校纂四部图书,即今之国家图书馆所采纳的图书分类。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编订的《大唐开元礼》,是最完备的礼制建设,稍后又完成了《大唐六典》的编纂,这是最完备的行政法典文件,为后世多朝借鉴。同时,提倡并大办教育,广泛设立公私学校。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超级大家都主要生活在这一时代。
开元时期的李隆基也很注意克制自己的欲望,他大力提倡节约。为了向大臣们表示决心,他首先下令将内宫蓄藏的珠玉锦绣堆在宫殿前焚毁,规定后妃以下不得穿戴珠玉锦绣,并废除织锦坊(皇家精品服装厂);又将后宫多余的宫女遣送回家;约束皇家宗室的骄奢纵欲,简省公主的封户租赋,李隆基曾感叹地说:“百姓租赋非我所有,战士出万死,赏不过束帛,女何功而享多户耶!”这时的唐玄宗还是很有民生意识的。在他的倡导下,奢糜之风得到抑制,淳朴之风逐渐形成。
唐玄宗的开元时期,大唐王朝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得了辉煌的成就,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大唐王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最能形象说明“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的莫过于诗圣杜甫的那首《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真是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
然而,一个个体,一个集团,乃至一个国家,兴盛后若无及时有力的防范措施和除旧布新的进取精神,就必定无法逃脱“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祸福相倚”的自然法则,李隆基统治下的大唐王朝亦如是。就在大唐王朝如日中天,欣欣向荣地繁盛了三十年后,志得意满的唐玄宗终于摒弃了他当初的锐意进取精神,开始弃权怠政,享受淫乐了。随之大祸临头,大唐王朝陷入万劫不复的“安史之乱”,盛世坍塌了,繁荣景象一去不复返了。这个当了四十四年太平天子的李隆基,终于成了集成功与失败于一身的两截皇帝,也成了践行“祸福相倚”自然法则的典型范例。
(全文完)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您喜欢的:
一. 龙凤呈祥喜洋洋
(家庭亲情
共八篇)
二. 媚附权贵争当男宠的初唐文人宋之问 (随感杂谈一
共八十一篇)
三. 风流的太平公主为何会被李隆基赐死 (随感杂谈二
共八十九篇)
四. 太平缘何从小公主变成了风流女汉子 (随感杂谈三
共八十九篇)
五. 揭密李隆基为何再次上演玄武门之变 (随感杂谈四
共八十篇)
六. 广西漫游记
(旅行图文 共十六篇)
七. 京冀津之行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八. 初夏鄂赣游
(旅行图文
共十八篇)
九. 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三篇)
十. 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一.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十二.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十三.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四.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五.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二篇)
十六.影像深圳
(图说深圳
共二十九篇)
十七.文革二三事
(往事记忆
共十一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