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绍兴】鲁迅故里,重温那些课本里的真实场景!

(2011-03-08 08:26:41)
标签:

春节

北京人在江南

绍兴

鲁迅故居

三味书屋

穿山甲1268

旅游

分类: 江南轶事

【绍兴】鲁迅故里,重温那些课本里的真实场景!

摄影·撰文  穿山甲1268

 

图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温一碗醇香的黄酒,来一碟入味的茴香豆”,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深入人心,酒店门前的“孔乙己”塑像也成为游客争相合影的“明星”。这个在鲁迅著作中多次提及的酒馆,已成为绍兴旅游的标志和“名片”。

 

 

拍摄时间:2011年2月14日,正月十二。

拍摄地点:浙江省绍兴市,鲁迅故里。

拍摄主题:鲁迅博物馆,三味书屋,咸亨酒店。

拍摄设备:尼康D700,AF-Nikkor 35mm f/2D

行车路线:无锡-沪宁高速-乍嘉苏(常台)高速-南浔-乌镇-宁波-绍兴。

行驶里程:400公里。

气象条件:阴,温度5度,风2-3级。

 

  上午在游览了乌镇南栅之后,我继续驱车赶往宁波。

  乌镇到宁波100公里的路程,而且路况很好,1个小时就赶到了。

  小雨中游览了宁波博物馆、宁波大学城和院士雕塑园,当晚和朋友喝酒聊天直到深夜,热情好客的宁波朋友执意要留我们在宁波住上一晚,考虑到明天只是去绍兴一地,时间宽裕,我们答应住在宁波。

  次日,我们在酒店用过早餐,把汽车加满油,沿杭甬高速向绍兴方向行进。上午10点钟,杭甬高速气候突然发生变化,天空降下了大雪,地面非常已经积雪而且非常湿滑,我立即把车速降到了50公里,此时已经发现了路边有很多事故车辆,大多是追尾的,当时我还想掏出相机拍摄这突如其来的大雪,但看到这么多车碰撞追尾面目全非的车辆,考虑到安全我放弃了拍摄的念头,专心驾驶,不过当时还是用手机拍摄了几个画面,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微博把消息发送了出去,提醒行驶在此路段和即将驶入的司机朋友注意,呵呵,微博还是厉害啊。第二天在广播中就听到了“昨天杭甬高速突降大雪,造成30多辆汽车追尾的事故”的新闻,现在想起来尽管只有50公里的路段,当时的情景还是挺可怕的。

  旅行中的花絮也是旅行的一部分,经历了,感受了,整个旅行才饱满,才完整,好了,下面书归正传,临近中午,我赶到绍兴古城。

 

 

图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绍兴,一个从小就渴望了解探究的神秘地方,在小学、中学课本里读了很多鲁迅的著作,后来又陆续看了不少鲁迅的名著,其中很多文章就是在我今天要去的绍兴鲁迅故里酝酿完成的 

  鲁迅故里现在已经成为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成为一个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怎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 

 

 

图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鲁迅故居门前的小溪

 

 

图4

【绍兴】鲁迅故里,重温那些课本里的真实场景!

 小溪里停泊的乌篷船,让我想起了当年鲁迅偷偷坐船去看戏的情景......

 

 

图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鲁迅故居门前的石板路

 

 

图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老街上的招贴画很抢眼

 

 

图7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从百草园来到了三味书屋,鲁迅学习的地方,如今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8

【绍兴】鲁迅故里,重温那些课本里的真实场景!

 

  鲁迅纪念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都昌坊口,建成于1953年1月,由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组成。

  文字介绍:这里原有的正中大门是六扇黑漆竹门,改建后已不复存在。新台门整座屋宇是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它是老台门八世祖周熊占 ( 1742 ~1821)在清朝嘉庆年间购地兴建的,同时建造的还有过桥台门。鲁迅曾高祖一房移居新台门,世系绵延,到了清光绪、宣统年间,整个周氏房族逐渐衰落。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群屋宇连同屋后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拆掉重建,但鲁迅家居住的地方主要部分幸得保存。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整修,已经恢复旧观,原来的家具也多数找回,并按原样陈列。鲁迅故居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9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1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11

【绍兴】鲁迅故里,重温那些课本里的真实场景!

  三味书屋,清朝末年绍兴城内颇负盛名的一处私塾,鲁迅12~17岁在此读书,前后长达约五年的时间。三味书屋正中上方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三味”的意思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额和《松鹿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两边的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

  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他非常留恋这个属于自己的乐园。他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图1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书屋正中的木方桌和高背椅子是塾师的讲台,两旁的椅子供来客歇坐,边上则为学生的座位。这是书屋角落中鲁迅的书桌,现在已经不让靠近,当然我自然就没有看到鲁迅当年刻在桌子上的“早”字了。

  这个“早”字的故事大家可能熟悉了,就是有一天早上,鲁迅不知什么原因迟到了,受到了老师的责问,他于是就刻了一个字,表示以后一定要早来,以后他果然再也没有迟到。以小见大,很值得我们深思。

 

 

图1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1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鲁迅的母亲鲁瑞(1858—1943),绍兴乡下安桥头人,这张照片是我在鲁迅故居母亲卧室里的墙上拍摄的。我还是第一次看见鲁迅母亲的样子。

  鲁迅的母亲,性格和善而坚毅,原先不识字,但“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在她的卧室南边放着一张大床,是鲁瑞睡过的原物。

  靠北窗的桌子上陈列着鲁瑞做针线活用的生活匾、剪刀、尺子、粉袋、熨斗、线板等物,其中的一只袜船系当年她给工友王鹤照亲手缝制的原物。

 

 

图1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鲁迅故居是鲁迅的出生地,这是鲁迅的卧室,也是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成长、生活和学习的场所,直至1899年出外求学。室内陈设按当年原样摆放,不少家具和用品均是原物。 

 

 

图1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鲁迅故居里的厨房,厨房里有一乘大户人家用的三眼大灶,还陈列着八仙桌和其他炊具。壁上挂着一只很大的竹编菜罩,那是当年的“忙月”(季节工)章福庆为周家所做的原物。活忙不过来时,章福庆便将儿子章运水带来帮忙。章运水和小鲁迅年纪相仿,“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鲁迅就是在这厨房里和他初次见面,成为好朋友的。运水教鲁迅怎样捕鸟,讲述在海边沙地里看管西瓜、拿胡叉刺猹的故事,是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著名小说《故乡》时,以运水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图17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鲁迅和闰土

 

 

图1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百草园,鲁迅曾经回忆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图19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园,原是周家与附近住房共有的菜园,面积近2000平方米,童年时代的鲁迅常在这里玩耍,捕鸟。

  年轻时的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来到百草园中玩耍嬉戏,捉蟋蟀,玩斑蝥,采桑椹,摘覆盆子,拔何首乌。夏天在树荫下乘凉,冬天在雪地里捕鸟。关于百草园的详细情状,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图2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我为什么要在中午之前赶到绍兴,呵呵,主要目的就是要去传说中的咸亨酒店去品尝绍兴美味。

 

 

图2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咸亨酒店,三开间平屋,无窗、无分隔墙,一个方桌配6个方凳,整齐有序,整洁干净,全然没有我想象的小酒馆那种乌烟瘴气的味道。酒店的主人不再是什么掌柜,那酒客也不再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和短衫帮了,而是千里迢迢,甚至不远万里寻踪来到这里的国内外游客,当然还有本乡本土的绍兴人。  

 

 

图2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西首朝外摆开曲尺型柜台,柜台上还放着“过酒坯”(下酒菜)风味纯正,豆腐干、百叶包、烩鸡蛋、熟蟹,以及猪内脏等价格低廉的菜肴,自然少不了当年孔乙己尝过的茴香豆。 

 

 

图2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我在咸亨酒店的午餐,5个菜100多元钱,价钱不贵,味道不错。

 

 

图2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咸亨酒店对面也是一家有名的绍兴菜馆

 

 

图25

【绍兴】鲁迅故里,重温那些课本里的真实场景!

 墙上的巨幅剪纸广告

 

 

图2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绍兴有许多土特产品,除有名的“三乌一黄”(乌干菜、乌毡帽、乌篷船以及绍兴黄酒)外,还有臭豆腐、茴香豆、绍兴腐乳、枫桥香榧、诸暨珍珠、新昌名茶、小京生花生、嵊州竹编等,无不洋溢着浓郁的绍兴风情。

  来绍兴千万不能不尝绍兴老酒,越地酿酒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时期。绍兴老酒采用传统独特工艺,以得天独厚之鉴湖水酿制,集饮料、药用和调味于一身,为中国黄酒之冠。绍兴老酒品种颇丰,有:元红酒、加饭酒、善酿酒、香雪酒、花雕酒等,其中的古越龙山牌加饭酒和绍兴花雕坛酒为国宴专用酒,屡获国际金奖。  

 

 

图27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2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29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3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3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3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3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3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3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个老人叫胡俊,是全国老年书法大赛的冠军得主,他在折扇上的书法很不错,现场书法的折扇可以出售,每把200多元。

 

 

图3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金不换”毛笔 

 

 

图37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3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祝关心、关注、支持和帮助过我的姐妹们节日快乐!

 

 

【2011·乌镇系列】

   乌镇:大年里的最美水乡        夜色乌镇:静谧悠然,钟灵毓秀!  乌镇东栅:走进《似水年华》拍摄地

   nEO_IMG_DSC_3459    【乌镇路东栅】走进《似水年华》拍摄地,感受最后的枕河人家!    nEO_IMG_DSC_8763

    乌镇南栅:最后纯碎的古镇

   nEO_IMG_DSC_8518

 

 

【穿山甲·江南古镇系列】

 nEO_IMG__DSC8636    nEO_IMG__DSC5928     nEO_IMG__DSC6001   

   七里山塘街,姑苏第一街!                     苏州堂里古街                  苏州东山上的古镇:明月湾        

   nEO_IMG__DSC9717   nEO_IMG__DSC9595    nEO_IMG_DSC_3091

木渎古镇,江南园林之都!                 木渎古镇上的泥塑老艺人                  江南·古桥 

  nEO_IMG_IMG_8330   nEO_IMG__DSC0634    nEO_IMG_IMG_7143

       香雪海,探梅胜地!                   葛逮村,5000年的传说!           小娄巷,江南才子巷!   

  nEO_IMG_DSC_0765    1     nEO_IMG__DSC0356

        古运河畔的古老米市               锦溪,睡梦中的少女!               沙溪,可与周庄媲美的水乡!    

  nEO_IMG__DSC4271     nEO_IMG__DSC6200    nEO_IMG__DSC8407

       南泉,太湖边上的古镇!            荣巷,江南最大的同姓建筑群!            高邮,江南古老驿站! 

  nEO_IMG__DSC2167     nEO_IMG__DSC6404   nEO_IMG__DSC4007

     崇安寺,最无锡的地方!             岭下村,大山里的小村!                 百年地主老宅

 nEO_IMG_IMG_1736    nEO_IMG_DSC_2023     nEO_IMG_DSC_4735

   莲花岛,水弄堂里的大闸蟹           中秋夜太湖仙岛绚丽烟            醉迷淹城,惊艳江南撩人的秋色    

 

 

 

点击浏览

【北京人在江南】·【散落江南乡间的文化符号】

一个北京人在江南的足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