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文化符号】(54)江南小镇上的古桥

(2009-10-01 17:39:16)
标签:

北京人在江南

江南小镇

宜兴

古桥

穿山甲1268

旅游

分类: 散落江南乡间的文化符号

【散落江南乡间的文化符号】(54)江南小镇上的古桥

图·文  穿山甲1268

 

图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宜兴,鲸塘桥。

 

   宜兴,因为紫砂壶和紫砂用品而闻名天下,因为顾锦州、徐汉堂等一代传奇的制壶大师而吸引众多的淘宝者,因为大竹海和繁多的洞穴而使小城的旅游指数扶摇直上,还有全国排在第一位的电线电缆,和紫砂壶齐名的宜兴红茶......除了这些,宜兴还有一个称号绝对鲜为人知,那就是小城宜兴还是中国的古桥之乡! 

  宜兴在方圆2000公里的面积内竟然分布了200多座古桥,现存的也有120多座,而且大多石质,拱形结构,非常精美,由于时间关系,我在一天当中驾车转了四个地方,看了四个有代表性的古桥,官林孙家桥、鲸塘桥、张泽桥和常安桥,这四座桥前三座还都在使用当中。

  桥是江南水乡的重要的特色,它是水乡的灵魂,也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据说,建国初期的时候,宜兴境内古桥多达二百多座,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宜兴仍有一百多座明清时期建造的石桥,而且保存的相当完好。

  宜兴现存的古桥中,有石拱桥一百二十座。其中,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鲸塘桥桥梁最大跨度达五十二米,是宜兴最长的古桥。分布在宜兴集镇的孙家桥、大浦桥、鲸塘桥、张泽桥等至今仍是所在区域重要的交通要素。苏轼在宜兴祝陵曾捐赠玉带建桥,这座古桥毗连宜兴善卷风景区,至今仍在使用。

 

 

图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从无锡到宜兴,我没有走锡宜高速,

而是沿着太湖边上的马山十八湾,一边驾车,

一边欣赏初秋的太湖风景,50公里/时巡航,舒适惬意。 

 

 

图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马山太湖边上的渔船,整装待发,就等着9月1日太湖捕鱼开禁,渔民们要大干一场!

 

 

图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太湖边上的渔船

 

 

图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段时间,渔民们有过上了水上生活,岸边种了很多蔬菜,自己吃菜完全没有问题。 

 

 

图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到达宜兴,第一站去的是张泽桥。眼前的是船只卸货码头和单臂吊装设备。远处的就是张泽桥。

  张泽桥,在宜兴市大浦镇张泽老街,横跨于江苏省二级航道蠡河之上,是宜兴现存的三孔古桥之一。

  张泽桥东西向,两侧各有石阶37级。桥面石阶、券石等为花岗石质,其余用青石叠砌。南北桥栏各为13根荷花望柱和12块条形栏板组成。桥长45.95米,中宽4.7米,堍宽5.68米。桥中孔净跨9.55米,矢高5.1米。次孔净跨6.3米,矢高3.5米。桥西堍有清光绪三十一年和民国二十三年修桥碑记各一块。

  据《宜兴县志》记载,春秋时,范蠡凿蠡河,在此建木桥。现存古桥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建。近年来,由于数百吨吨位的航船反复撞击等原因,张泽桥逐步成为危桥。目前的张泽桥是宜兴市政府投资80万元重新修缮的,使这一清代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

 

 

图7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9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鲸塘桥,在宜兴市鲸塘镇老街西端,横跨钟(溪)张(渚)运河之上,为三孔石拱桥。  鲸塘桥梁结构严密,造型美观,气势宏伟,是宜兴现存最大的石拱桥。值得大家去看看!

 

 

 

图1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宜兴现存古桥除了在桥上刻有桥名,很多桥上还镌刻着许多精美的对联。

  让我们看看鲸塘桥的对联。

  其一:荷叶地钟灵,料有才人题柱去;鲸溪波效顺,应逢仙客泛槎回。

  这副对联首先赞美鲸塘桥这地方人杰地灵。用了汉代才子司马相如在成都升仙桥题字的典故。当年司马相如进长安,立下豪言壮语,“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后来,司马相如果真是衣锦还乡。鲸塘桥迎往送来,也是表达了一种希望。明代鲸塘钱氏一门,首创修桥,是一段百姓怀念的历史。

  其二:左墨岭、右烟峰,积翠千寻排对岸;南桃溪、北濑水,长虹一道跨中流。

  墨岭、烟峰,桃溪、濑水,由远而近,都是当地景色,“长虹一道”,可谓诗中有画。 

 


 

图1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和鲸塘桥相连的老街,有很多老房子,细细品味,很有味道。

 

 

图1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老街上的理发馆

 

 

图1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桥头静静停放的小船,在水草中嬉戏的鸭子,加上丝丝的小雨,我陶醉了。

 

 

图1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桥头的建筑

 

 

 

图1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官林孙家桥,位于官林镇东,在古街的重北头儿,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

  官林桥系官林镇保留较完好的古石拱桥。桥面铺麻砂石踏步,东西各23级,左右以麻砂石靠背从凳为栏杆,东西桥堍各有石狮一对,桥南北两面刻有楹联.

  南为:肇迹溯东吴千秋巩固,安澜通北百渎回环。

  北为:纷纭冠盖记题拄豪情,络绎舟车□□□古迹。  

  

 

图1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官林孙家桥下遇见两个划船人,船上堆满了竹筒一样的东西,据同行的朋友说,这些竹筒是用来诱捕黄鳝的,想着这美味就流口水,但河面上的蓝藻却让人倒胃口。

 

 

图17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官林孙家桥两岸的民居。

 

 

 

 图1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常安桥,坐落在丁蜀镇古南街蠡河岸边,建于1828年,距今有181年历史。

 

 

 

图19

【江南文化符号】(54)江南小镇上的古桥

在常安桥边上后修了蜀山大桥,横跨蠡河之上。

 

 

图2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蜀山大桥

 

 

 

    120座古桥中我只是走了4个,

    面对古桥,我还是能感受

    好像与古人临水而语。

    一座桥就是一个故事,

   一座桥就是一段历史。
   这江南的桥还是要继续走下去,

记录一座古桥,留住一段历史。

 

     

(文中部分文字来自网络)

 

 

 相关博文

 宜兴南街,旧时中国繁华的紫砂一条街!

中国陶都明代古龙窑:前墅古龙窑

紫砂(壶)和黄龙山

大山中的小村:岭下村

(18)清名桥,古运河上最美的节点!

(19)古运河畔“枕河人家”

(24)严家桥,“三地一村四码头”

 

 

  欢迎浏览 【散落江南乡间的文化符号】(目前更新到54集)

看看北京人眼里的江南是什么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