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温总理在和北航大学生座谈时请同学们放心,“我们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在随后赴南方考察期间,温总理又临时决定看望了重庆大学的学生们,再次讲到了这个问题。总理在短短的几天内,两次给大学生鼓劲,的确意味深长。
就业形势严峻是不能回避的现实。温总理毫不隐讳国家目前遇到的困难。美国次贷危机造成了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对我们国家产生了的影响。温总理最担心的两件事情之一,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温总理要求政府必须把大学生就业问题摆在首位,提出要研究一整套措施。包括一些重大科研专项吸收优秀毕业生参加;大型企业尽可能吸收大学生等。他说,我们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会出台一系列措施,让大家毕业有用武之地。
我相信,温总理会认真履行他许下的诺言,从总体上来说,会对化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创造必要的条件。但真正解决职业,既需要国家的重视、支持,更需要大学生自己的信心和努力。坐等着天上掉馅饼,恐怕不大可能。
就业难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便不遇经济危机、即便在发达国家,也同样会出现这个问题。从一般意义上看,就业实际上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一是社会需要,二是要适合社会的需要。解决前者,可以依靠政府,但做到后者,就离不开大学生自己的努力了。
据我所知,就业难不仅仅影响了应届毕业生的情绪,一些刚刚走进校门的学生都有了这样那样的波动。依我所见,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才是硬道理。如果大学四年什么都没有学到,估计就业机会再多,人家也不会选择你。所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首要的是平心静气,抓紧学习,勤于实践,多学本事,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否则,等你毕业时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可能过去了,但荒废了学业、浪费了时间、虚度了年华,同样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同学来说,可以发发牢骚,但“发昏当不了死”啊。一味地抱怨不但与事无补,还会恶化自己的心情。温总理一直鼓励我们树立信心,激励大家对未来、对祖国、对自己都要有信心。在他眼里,信心比货币和黄金还重要。有了信心,就有了化解问题的动力;有了信心,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有了信心,就有了在逆境中前行的力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我们人还在、知识和本领还在、信心和勇气还在,最终一定能找到适合的工作。
适合自己,其实也是个相对的概念。在就业问题上,恐怕不能过于理想化,更不能脱离现实。温总理对大学生们说,有可能从事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完全相符,但这只是暂时的。他建议大家,岗位很紧,所以先找到工作,解决生活问题,然后随着经济复苏再调整工作。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在特殊时期,要适当降低对工作的要求。骑着驴找驴,总比走着找得快。不信?试试!
奥巴马就职,邀请中学生干吗?
自主招生的题目你别猜......
给温总理一个怎样的回答?
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大学校园里的山寨生活......
上海4名女生丧命火场留下了什么?
北京大觉寺的人造古松,我看早该拔!
在这个不放假的节日里......
你没看见我在拖地板吗?
惊见:北极熊驮上了爱因斯坦......
“好色”究竟有多难?
半夜三更,谁在想着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