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政有点隔鞋瘙痒
在各地的房地产救市行动火暴登场后很久,即使在国家的房地产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后,北京的房地产政策才开始缓步亮相。
从11月23日起,北京将实行新的“普通住房”价格认定标准。新标准较以往大为放宽。这意味着,能享受到契税、贷款等优惠政策的住房将大幅增多。 目的是“鼓励市民合理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这项政策最早是石家庄在今年初就开始执行的。
按照北京市相关规定,普通住房在北京可以享受到优惠政策。例如,购买普通住房缴纳的契税可以减半,即总房款的1.5%,而非普通住房则要缴纳3%。这样的优惠政策其实是国家的统一政策,上月,财政部下发新规,对普通住房又提出多项优惠政策。包括,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等。北京市只不过是降低了门槛,所以能够因此受益的只是一部分人。
按照新标准对“普通住房”的定性,享受优惠政策住房平均交易价格调整为:三环以内总价人民币215万元/套、三环至四环之间175万元/套、四环至五环之间165万元/套、五环以外100万元/套。这样高的标准,对大多数购房者来说,依然有很大的限制,而如果真的具备了这样的购房条件,往往“普通住房”这点优惠又不能成为决定其购买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北京之所以没有其他地区那样紧迫感,主要还是北京的财政收入结构与其他地区不同,北京在发展房地产业的过程中,虽然也是获利不浅。但是,北京的市政建设有奥运会的举国性支持,北京财政有总部经济的税收进帐,何况还有金融街不断的资本流入,北京政府不用依赖房地产那点卖地款维持。
北京这几年的土地开发其实还是以以前的协议拿地为主导,即使是现在8.31大限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但是那时的协议地块还有大量的压在开发商手里等待开发。所以北京最近的地块连连流拍,就是因为开发商根本就不缺地。
通过北京的政策调整我们也可以看出,地方政府的调控目标都瞄准在了交易环节,这些小政策虽然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是十分有限,这已经被各地的政策效果所证明。可以肯定北京政策出台后也不会在市场上造成多大的影响,试图依此重新振奋房地产市场更是没有可能性可言。
虽然这对目前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但是不足以改变楼市的观望态势。要想彻底扭转当前楼市局面,还是要从卖方着手。
相关博文:
2008.11.20
不降价联盟只是一场闹剧
2008.11.19 四万亿投资直接迫使房价下降的理由
2008.11.19 危机面前硬挺房价是死路一条
2008.11.17 救市路线图:一降三升步步为营
2008.11.16 4万亿投资为啥没有直接救楼市?
2008.11.13 加大保障房投入不会导致房价回升
2008.11.11 发展民生地产是防范经济危机根本
2008.11.10
4万亿投资终结了房地产暴利时代
2008.11.6
放松“二套房贷”就是制造次贷危机
2008.11.5
房价调整还远没有到底
2008.11.2房地产投机才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