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克华诗作《车站留言》(《海峡瞭望》2014年第5期)
(2014-06-18 20:33:54)
标签:
海峡瞭望安琪陈克华沉默的母亲台湾诗人 |
分类: 安琪文论 |
据陈克华自述,台北医学院的北极星诗社使其受益良多,当时台湾校园的文艺创作风气鼎盛,北极星在大专院校颇为知名。正是这样一个良好的创作语域,拓展了陈克华的创作视野,锤炼了陈克华的诗歌技艺。值得一提的是,大四以后脱离繁重的医学基础课程,有较多创作时间,陈克华尝试了两种诗以外的文字创作,一是歌词,一是剧本,两者也都获得几个大奖或是提名。歌词方面因诗人管管及作家袁琼琼而结识了一些唱片界的制作人,有机会参与了国语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从大四至大六,不到三年间竟然创作了近百首颇为畅销走红的歌曲,包括脍炙人口的《台北的天空》《沉默的母亲》等。
陈克华曾自嘲创作历经“清纯玉女”、“肉弹脱星”与“削发为尼”三个时期,因资料欠缺,我无法很系统地读到他的这三个时期,就我目前所能搜索到的资料,陈克华是一个创作风格极具多样化的诗人。在《中国新诗百年大典》杨小滨主编的第26卷中,陈克华入选了16首诗作,其中有三首类似组诗。仅就这16首诗,陈克华便既展现了他的“非理性、非线性、浑沌等阴性书写的特质”(西苏语),也展现出了他朴素的民间关怀。下面我想选取他的《车站留言》一诗加以推介。
国立清华大学中文系刘正忠教授的诗学论文《逼向“后人类诗”》,专文论述了陈克华的科幻诗,据其文所述,陈克华“陆续用多种型态将科幻元素带入诗里,形成重要的创作资源”。诚如刘文所言,科幻进入小说、电影、动画等载体比较理所当然,进入诗则有相当难度,陈克华究竟如何处理科幻题材到他的诗作中?我也十分好奇。
《车站留言》
阿美阿草
我先搭11点37的南下了
如果台风明天到达
来电:(00)7127*998*
父留。孩子记得我
先生下再说
钱,不要等我了
我家不在台北ECHO:ECHO
欠你的
工作已找着
很久很久以后,本质
和现象冲突
祝
三只母鸡和甘蓝菜
都好
你最真诚的爱匆此
再还你。
陈克华简历:
陈克华,1961年生于台湾花莲市,祖籍山东省汶上県,
[相关链接]
【《海峡瞭望》专栏】
2012年第12期:因为太太的缘故——读洛夫诗作《因为风的缘故》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3pa.html
2013年第1期:抓住生活中诗意的瞬间——读紫鹃诗作《动物生活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3y0.html
2013年第2期:她诗中极具先锋意识的书写风格——读颜艾琳诗作《听海子的妈妈朗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46l.html
2013年第3期:每个诗人一生中都要给春天写一首诗——读管管诗作《春天的鼻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4vu.html
2013年第4期:他的想像力总是跑在阅读者和常规思维前面——读白灵诗作《目睭金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5fw.html
2013年第5期:中正诗风的写作——读林焕彰诗作《中国,中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60x.html
2013年第6期:在自己智慧能够指挥到的地方行驶——简读方群诗作《过儋州东坡书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6fo.html
2013年第7期:诗的张默和人的张默——读张默诗作《无调之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6ry.html
2013年第8期:“一整座海洋的静寂”——读罗任玲《风之片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77p.html
2013年第9期:夏天就这样被公报私仇处决了——读杨小滨诗作《四季歌·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7mg.html
2013年第10期:为了心仪的梦想——读孟樊诗作《九寨归来不看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89j.html
2013年第11期:诗人可以为历史作证 ——读鸿鸿诗作《闻以军退出加萨走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8q5.html
2013年第12期:变造古典,添入现代意识 ——兼读唐捐诗作《细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8q8.html
2014年第1——2合刊:女性命运悲剧的一面——读洪淑苓诗作《女声尖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9o0.html
2014年第3期:一首动人的乡愁诗——读痖弦诗作《红玉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a8m.html
2014年第5期:新风格实验的女诗人——读阿芒诗作《打打打打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azm.html
2014年第5期:他不会顺着常人的思路去构思写作 ——兼读陈克华诗作《车站留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az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