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孟樊诗作《九寨归来不看水》/安琪(《海峡瞭望》2013年第10期)

(2013-11-12 15:59:57)
标签:

海峡瞭望

孟樊

鲁亢

安琪

文化

分类: 安琪收藏

为了心仪的梦想

——读孟樊诗作《九寨归来不看水》

/安琪

 

孟樊在发来的邮件上注明已寄来两本半诗集,并且打下埋伏,“何谓半本诗集,收到即知”。于是我就收到了这样两本半的诗集:《S.L.和宝蓝色笔记》《旅游写真——孟樊旅游诗集》《孟樊诗歌快递:从火中抽出一根火柴》,孟樊秘而不宣的半本诗集说的正是最后这本。在大陆,这个归属于“诗歌EMS”系列的周刊由潘洗尘出资创办并主编,每期推出一位诗人的30首诗,迄今已两百多期。几乎大陆优秀诗人都获免费赠阅的机会,我手头也早就有孟樊这本,但真正起意阅读此书还是因为20136月与孟樊在北京的相见。

那次方群到天津参加两岸三地一个诗学会议,临时驻留北京,我于是拎了刊有台湾诗人推介专栏的《海峡瞭望》,赶去会方群以便让他带到台湾转给诸位诗人,这就和方群口中的“领导”孟樊认识。相比于方群的疑似北方人身材,孟樊可说是典型南方人体态,高矮胖瘦适中。三人一开口便会心一笑,为大家清一色的闽南腔普通话。孟、方二位祖上果然都是从漳州过去的。记得那天在漫无边际的聊天中孟樊问到了为什么大陆这么重视北京户口,当获悉北京户口可以以低于外省几十分的成绩进入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时,他连连惊叹。我也借此了解到台湾的户口制十分宽松,完全随户主所欲,且办理手续十分简便。户口在台湾带不来任何特殊待遇。孟樊的名片很有意思,学位是法学博士,任职却在语文与创作学系也就是我们大陆所说的中文系。按孟樊的文字自述,他曾在编辑岗位上供职十多年,日日朝九晚五,几无自己的时间,以至于他对如下一句话深表认同——

旅游的梦想占据了一年当中没有在度假的其它五十个星期。

旅游,是孟樊最为心仪的梦想,也是他从编辑岗位跳到教师岗位的内心驱动力。在他顺利拿到博士学位并进入大学校园后,他甚至停掉了所有报纸副刊的专栏写作,身心有了一种彻底的放松。诗人进入校园担任教职这几年在大陆也蔚然成风,多多、王家新、萧开愚、徐敬亚、王小妮、柏桦等均已在相关大学执起教鞭,所思所想也许与孟樊不无相似之处:在大学教书,薪资不算微薄,且还有四个月的假期供自己支配,真是最适合写作的地方了。

当然,大学教职也有自己的辛苦之处,一个是赶写论文,一个是批阅学生论文。这两点大陆的大学教师也是一样。而且知名度越高,论文的压力就越大,参与一个学术会议就意味着你得提交一篇学术论文,以孟樊刚任职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为例,五月底六月初假期刚开始,便风尘仆仆地赶去星、马开了两场学术研讨会,之前自然要为了赶写论文挑灯夜战了。返台后接着看学生的学期研究报告(通常规定要写到至少一万字),逐字逐句批改,花去半个月时间。然后开始准备并撰写九月份开学以后学校举办的一场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直到八月下旬才写就,剩下的时间就用在下学期新开课程的备课上。然如此,相较于其他行业,大学教授依然还是佳处多多,让孟樊很安心。

孟樊旅游了很多地方,据我查索到的资料是三十多个国家。于是便有了他的这么一本很见心思的诗集《旅游写真——孟樊旅游诗集》,全书由三部分构成:1)诗作。也就是作者对一些记忆深刻的景点的诗歌呈现。2)图片。也就是作者对所诗写景点的图片呈现。3)旅游写真。也就是作者对该景点的文字叙述,其中包括景点介绍,和作者与此景点结缘的追述。该书的封底文案认为,这本旅游诗集是一种“理念先行”的创作,成书之前,作者已经先有了明晰的主题概念,决定把将近20年来走过的旅游足迹化为诗化为文,并配合自己拍摄的照片。此言大抵不错,诗人自古就有“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海子语)的冲动和能力,但能有通盘考虑的眼光把图片和文字都备下的就不多了,因此,我们看到的旅游诗仅仅以诗歌文本示人,像孟樊这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藉由纸本诗集成型的,在台湾诗坛是一项全新的尝试,在大陆诗坛,应该也是第一次。其实我内心也是有过跟孟樊一样的创意,还曾要求我的在出版社工作的鲁院同学帮我留心一下,有无免费出版我的旅游诗集的机会,如今读到孟樊的《旅游写真》,不免自叹自己的出版期盼看来要永远止于期盼。

除了诗人身份,孟樊另有一个重要的身份是诗歌批评家、学者。在他出版的20余种专著中,学术类占了相当部分,从这些书目中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孟樊对台湾诗歌建设倾注了何其大的心血:《文学史如何可能——台湾新文学史论》《台湾后现代诗的理论与实际》《当代台湾新诗理论》。孟樊深知,大学校园的确像一座象牙塔,它与社会尤其是民间层较为隔阂,而当今学科的不断细化客观上也鼓励着教授们往偏狭、琐细的研究路线钻研,其结果往往让费尽千辛万苦完成的一本著作,沾满灰尘永久躺在图书馆的书架上而没有人再去翻动。因此他选择了直接面对台湾诗歌现场来做自己学术研究的方向,实在是他了然于学界弊病的自觉选择。

这个下午,我在读孟樊的半本诗集《从火中抽出一根火柴》中注意到出入孟樊诗中的大量人名,他们或来自古或来自今或来自中或来自外,但一定都是能与孟樊进行灵魂交流的各类历史人物。可见,除了山川大地,孟樊喜欢去的地方还有这些人杰的身心。因为我也去过九寨沟且认定九寨沟是真正的人间仙境,我想向读者推荐的是孟樊的《九寨归来不看水》,这首诗有一个很大的企图,它对应的是“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样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可以想象在孟樊的内心,大约隐藏着用一句话为九寨沟传世的愿望,至少今后,我可以用“九寨归来不看水”来宣传九寨沟,因为它确实一语道出了九寨沟的实况。在写作上,孟樊采用了传统的藏头诗的方式,比藏头诗更厉害的是,它还多了一层技巧,顶针格——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下一句的开头。学者写诗,果然心思缜密。

 

                                            2013818日。北京。

 

 

《九寨归来不看水》

孟樊

 

九面蓝水晶是海仙子下凡来筑藏式瑶寨

寨寨相连是我层层相迭的意象难以复归

归去来兮一阕自其中湍飞不请自心中来

来回萦绕的是长海的万顷碧波无法说不

不见山不见水是五彩池与我两不厌相看

看山看水的眼睛迎来一首偈语如人饮水

水是水山是山冷暖自知乃不可说之梦境

 

 

 

孟樊简介

 

孟樊,本名陈俊荣。国立台湾大学法学博士。曾获中国文艺奖章、中国政治学会杰出硕士论文奖。现为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曾于中国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南华大学等校兼课,并曾任佛光大学文学系系主任。出版有《S.L.和宝蓝色笔记》、《旅游写真》、《戏拟诗》、《知识分子的黄昏》、《喝杯下午茶》、《饮一杯招魂酒》、《台湾文学轻批评》、《当代台湾新诗理论》、《台湾后现代诗的理论与实际》、《文学史如何可能──台湾新文学史论》、《台湾中生代诗人论》……,包括诗集、散文集、文化评论、文学评论、学术论著与翻译著作,凡三十余册。

孟樊平日嗜饮红茶,酷爱旅游,曾为此出版过《写意红茶》(散文)以及《旅游写真》(诗集),两本作品都附上多幅彩照。他于1980年代初跃上台湾诗坛,早年曾加入汉广诗社。进入文坛即以诗作与诗论评双管齐下,左右开弓。适逢台湾报禁解除,当时他硕士班毕业即进入报纸副刊供职,在各大报副刊与文化杂志开设专栏,前后长达十余年。从此开始长期于传播界任职,除担任报社副刊编辑、主笔外,并曾做过杂志社主编与出版社总编辑。后来取得博士学位才转换管道到学术界担任教职。在台湾文坛一向被视为代表性的诗论家,被称为「台湾二十大文学评论家」之一。在1990年代初出版首部诗集后几乎辍搁诗笔十余年,直至近年才急起直追,最近第四本诗集即将问世。 

——————————————————————————————————————

[相关链接]

【《海峡瞭望》专栏】

2012年第12期:因为太太的缘故——读洛夫诗作《因为风的缘故》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3pa.html

2013年第1期:抓住生活中诗意的瞬间——读紫鹃诗作《动物生活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3y0.html

2013年第2期:她诗中极具先锋意识的书写风格——读颜艾琳诗作《听海子的妈妈朗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46l.html

2013年第3期:每个诗人一生中都要给春天写一首诗——读管管诗作《春天的鼻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4vu.html

2013年第4期:他的想像力总是跑在阅读者和常规思维前面——读白灵诗作《目睭金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5fw.html

2013年第5期:中正诗风的写作——读林焕彰诗作《中国,中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60x.html

2013年第6期:在自己智慧能够指挥到的地方行驶——简读方群诗作《过儋州东坡书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6fo.html

2013年第7期:诗的张默和人的张默——读张默诗作《无调之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6ry.html

2013年第8期:“一整座海洋的静寂”——读罗任玲《风之片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77p.html

2013年第9期:夏天就这样被公报私仇处决了——读杨小滨诗作《四季歌·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7mg.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