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博诗风云/蕉椰

(2011-08-13 15:07:53)
标签:

微博诗风云

蕉椰

菲律宾

《世界日报》

蕉椰杂谈

安琪

文化

分类: 人论安琪

微博诗风云        

蕉椰

原载二零一一年八月三日菲律宾《世界日报》“蕉椰杂谈”专栏

 

  今年端午节,中国“腾讯”微博发起“首届微博中国诗歌节”并推出“微诗体”的网上创新创作形式。短短两个月,便在诗歌界内外产生极大反响。主持诗微博赏诗和该谈栏目的福建籍北京著名女诗人安琪认为,主因是系列栏目的设置,诸如读诗、访谈、诗人认证、微诗接力等,即“腾讯”在构想并实施一切举措时,集拢了当下诗歌界最为活跃的诗歌力量,并经由这些力量的推行,向一切诗歌乃至文学爱好者幅射。

  安琪迄今已点评、访谈数十位诗人和诗作,并在“腾讯”微博第一时间推出,短短两月,已达十万粉丝。在“腾讯”,爱诗读诗的人潜伏在各个角落。安琪感动于他们强烈的关注和反馈,令她享受到参与此一公益读诗活动的力量:我们都需要在诗歌中感受到汉语的魅力,在诗歌中得到温暖的慰藉,在诗歌中恢复人与人最为淳朴的友谊和情意。

  她还强调,网络的公开性、开放性、便捷性和即时性,非常适合诗歌这一文体的传播。“腾讯”适时推出“微诗体”,是对网络和诗歌两种力量的整合。

  在菲华,当前文学难以兴盛的一个原因,就是网络运用的高度不发达。许多作者依然采用手工书写,不会或不擅使用电脑,造成信息传达的不便、稿件交流的困难;比如说,“腾讯”“微诗体”的网上受追捧,也是只有耳闻而不曾参与互动。

  现在大部分国外的报刊,投稿都要求有电子文本,手写的作者就很吃亏了。但,这是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的定律,我们无法改变,只有改变自己,去迎合时代,与新世纪接轨。如果没有网络,没有像“腾讯”“微诗体”的尝试,诗歌这种高雅的文学,就要被逼迫走进死胡同和象牙塔了。

微博诗风云/蕉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蕉椰杂谈几篇文章。

 

福建诗群现象

             原载菲律宾《世界日报》二零零九年九月六日“蕉椰杂谈”专栏

         /蕉椰

 

  读安琪的《2003年以后,福建诗歌》一文,让我对当代福建诗坛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福建向来是一个诗歌大省,福建自古就有八闽大地的说法,如今涌现的八大诗群,也按地域归类:福州诗群、漳州诗群、三明诗群、闽东诗群、厦门诗群、晋江诗群、惠安诗群和莆田诗群。如今,诗歌地理学已成一门显学,得到越来越多诗人和批评家的关注。诗人们能在同一场域进行亲切友好的交流切磋,进而产生群体的组织力量来作为后援。

  其实,对福建现代诗歌发展的推举、追踪、阐述,一直都是福建诗坛的优良传统,诸如蔡其矫、孙绍振、刘登翰、陈仲义、舒婷、郭志杰、戴冠青、安琪、谢春池、邱景华、汤养宗、徐南鹏等诗人和评论家均有文章论述过福建诗歌现象。

  《黄河诗报》请安琪选编一期福建诗歌专辑,但她2003年已离开福建移居北京,便托福建诗人马兆印共同挑选如下名单(我把诗人按地域作了归类):昌政、张漫青(三明),蚂小回(建宁),高漳、关子(永安),然墨、楚雨、南闽老茂、于燕青(漳州),本少爷、张旗(莆田),巫小茶、不雨、顾北、笔尖、三米深(福州),陈功、颜非、吴银兰、威格、南方、岸子(厦门),赖丹萍(南平),晓寒深处(顺昌),张鞍荭(惠安),且歌且骚、吴谨程(晋江),叶逢平、浪行天下(崇武),马兆印(沙县)。
    为何我要不厌其烦的列出三十位诗人的姓名和地市,是为了说明这些入选的作者为我们菲华文坛所熟知者少之又少,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福建诗坛新人辈出。

福建人遍布世界,福建籍的现代诗人同样遍布世界;而菲华诗人又大多来自或祖籍福建晋江,因此,晋江籍菲华诗人广义上也属于晋江诗群。福建学者诗评家研究福建诗群现象,若能幅射到海外,则视野更广、天地更大。

 

二零零九年九月四日,菲律宾

 

诗,无处不在

             原载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六日菲律宾《世界日报》“蕉椰杂谈”专栏

                                      /蕉椰

 

  若要了解福建诗歌,可以阅读由中国大陆诗坛“中间代”代表诗人安琪列出的一组文章,网上都能找到:《退役诗人说三道四》(舒婷),《福建当代诗歌的印象主义地理》(伍明春),《福建:行进中的诗人队列》(徐南鹏),《“门”里头的福建诗歌》(汤养宗),《福建诗歌现状反思与透视》(庄伟杰),《福建民间诗歌运动史》(安琪),《《陆》诗歌创刊号“福建诗歌专号”阅读札记》(安琪),《2001-2002年福建诗坛关键词》(曾念长),《福建诗群现象》(蕉椰),《诗歌在福建》(安琪),《福建新诗90年》(安琪),《孙绍振教授全景扫描闽派文学》(孙绍振),《2003年以后,福建诗歌》(安琪),《福建是女诗人的故乡》(林丹娅),《诗评家陈仲义谈漳州诗群》(陈仲义),《福建80后10人》(安琪)。

福建诗人如海潮般浪涌不息,大小活动更是月月都有,大型的如年度“海峡诗会”,以及“鼓浪屿诗歌节”;举办十多届的由诗人柔刚设立的“柔刚诗歌奖”,各种各样的民间诗报诗刊、诗歌网站和诗人博客,真的可以说是只要你想读诗,诗,无处不在。

相比之下,一水相隔的菲华诗坛就寂寞多了,但再寂寞诗人依然要读诗写诗编诗集推广诗。迈入第八届的菲律宾华文作家协会,其作协出版基金丛书继《椰岛相思——菲华作协散文集》、《碧海花舞——菲华作协专栏文选》之后,正策划进行编印另外两本选集:《诗菲华——菲华作协诗选》和《从菲华出发——菲华作协小说选》。

与海外接轨,尤其是与福建接轨,作协出版的书近几年都进入各种研讨会、颁奖会、发行会的交流天地,让书有了与读书人爱书人交心的天地。

 

                                                2010-5,菲律宾

 

                                   進入中年

              原载二零一零年六月十六日菲律宾《世界日报》“蕉椰杂谈”专栏 

                                       /蕉椰


  中國大陸文壇人才輩出,想要在全國範圍內揚名立萬,真的是難中之難。據我的了解,福建籍作家目前能夠擠入全國性名家地位並被認可的有:詩歌舒婷、安琪,散文:南帆、舒婷,小說:北村、楊少衡、北北、須一瓜,評論:孫紹振、南帆、陳曉明、謝有順。
  舒婷近幾年已不寫詩,不過還是當代詩歌的一面旗幟。安琪是一位六後的女詩人,出自漳州,幾年前北漂到北京,在新生代民間詩壇享有很高知名度。有論者排列福建女詩人的代表人物,就是:冰心——鄭敏——舒婷——安琪。
  評論家中劉再復應該是不可少的一位,但他去國二十年,新著和文章在大陸公開發行和登載有限,影響已不如以上所列四位。
  小說在全國獲大獎還有六後的李西閩,以寫「恐怖小說」聞名,汶川大地震被活埋七十六小時後獲救,著有記錄震災的《幸存者》。七後的李師江,曾獲二零零五年《華語文學傳媒盛典》年度最具潛力新人獎,授獎詞指出,「李師江的出現,將有力顛覆中國當代小說僵化而陳舊的秩序」。
  江山代有人才出,菲華文壇多麼希望也是人才輩出,尤其是新人迭出呢?年輕一輩現在都已進入中年,不再年輕。是什麼原因造成菲華文學寫作者青黃不接?因素不一,很難清楚探究。但其中一項我感覺比較深刻的是,坦誠客觀的交流氛圍太過薄弱,客套話讚美的話太多,有成見、挑剔的話也不少;這些都造成寫作者的創作激情,無法省視自身的局限。除非是意志力堅定、不怕刺激者,反而能越磨越亮!
  進入中年,心態要平和,創作仍應保有青春的激情!

                                                          201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