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家陈仲义谈漳州诗群

标签:
厦门日报陈仲义年月漳州诗群道辉安琪老皮康城文化 |
分类: 人论安琪 |
在刚刚揭晓的“2004中国年度最佳诗歌”中,漳州竟有4名诗人入选 漳州诗群,当前福建最前卫的诗群 漳州诗群是福建省重要的诗群之一 记者:漳州诗群的现状如何? 陈仲义:漳州诗人经过10余年努力,已发展成为福建省重要诗群。目前该诗群有三支主要力量:一是以道辉为代表的“新死亡诗派”,二是以安琪为代表的“第三说”,第三支力量是龙海的“三套马车”,老皮、黑枣和子梵梅。 记者:这三支力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陈仲义:1994年,道辉创立了“新死亡诗派”,这一诗派从诞生之日起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团结了一批漳州诗人,如阳子、林茶居、杨金安、梁石庆、何如等诗人,安琪、康城最初也属于这一团队。后来,安琪、康城分离独立出去,2000年创办了“第三说”,借助“第三说”这一论坛,通过主编中间代诗歌集、70后诗歌集,影响不断扩大。而龙海的老皮、黑枣和子梵梅三位诗人,也都有较长诗龄,这几年佳作不断,各有特色。漳州地区还有简清枝、朱佳发、胡碧福等主要诗人。 具有先锋性、阵容强、能量大的特点 记者:请您对漳州诗群的特点作个评价。 陈仲义:漳州诗群阵容大,特别有能量。以“新死亡诗派”为例,“新死亡诗派”大力鼓吹长诗写作、史诗写作,它提出“死亡”这一存在的根本命题,一切有关死亡的体验、情感、认知,都进入他们的视野。“死亡”并不是什么可怕的问题,而是人类最本质的问题,早在11年前,“新死亡诗派”的文本就已打进到诗歌的本体深部,或者说是诗人主体深部,涉及无人问津的禁区,在当时是挺超前的。 所以从哲学高度上,我对他们的诗歌实践持肯定态度。“新死亡诗派”尤其注重语言实验,主张把潜在的语言能量发挥到极致,善于调动潜意识、利用意识流,但是他们有时强调过头,像沙尘暴一样哗啦啦过来,造成某种失控。我一向主张,语言要与思想“并行”,但“新死亡诗派”的语言绝对高于一切。 在某个阶段扮演了重要角色 记者:漳州诗群在全国的影响如何? 陈仲义:漳州诗群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甚至在某个阶段,扮演了主角或重要角色。真没有想到小小板块,竟有这么大的能耐。“新死亡诗派”在10年的诗歌活动中,总共出了9部大型诗歌丛刊,总量近4000页码,组织了3次跨省的诗歌会议,团结了全国大批前卫诗人,业已出现流派雏形。 安琪和康城创办的“第三说”论坛,在全省10个诗歌网站中排在前列,在全国300多个诗歌网站中也称得上突出。
“第三说”的最大贡献之一,是促成了“中间代”形成,安琪以“第三说”为牵线,全面推出“中间代”近百人,由她主编的《中间代诗全集》,使第三代的“后续部队”整体浮出水面;由康城主编的《70后诗集》,推举全国70多位70后出生的诗人,上下两卷,不敢说把70后诗人一网打尽,但也在相当范围内把他们搜罗进去。 这几件事情,都具有全国性影响和意义。龙海的“三套马车”,多属于个体写作,他们也以自己的方式对诗歌做出贡献,老皮与集美大学的老茂,主办了“顶点”诗歌网站,黑枣的诗歌4次入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最近他们二人与子梵梅出了合集。他们三人,作为龙海作家协会主要骨干,编辑了《龙海文学》,给诗歌很大版面,推动了当地的诗歌发展。 总的说来,漳州诗群(尤其前2个团队),为诗坛所带来的冲击波,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瞩目。 (左起)陈仲义、安琪、舒婷 —————————————————————————————————————— 【相关链接】 诗 人 自 白 我是生活的失败者 文/安琪 在我身上,除了诗歌和生活的关系外,还有一个女性存在。正是这一女性身份,破坏了我的诗歌和生活的关系,使我毫无防范地走到今天这一步,我觉得我多么无助。 性别就像一个砝码,在诗歌与生活之间游移。如果是个男性,这个砝码就会移到生活这一边,即,他的成就越大,他保障生活的能力就越强,他的生活也因此越稳定。反之,如果是女性,则砝码移到了诗歌这一边,那么她的成就越大,生活那一边就轻得高高翘起直到生活本身跌落下来。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生活要求男性的是男性要在生活之外去开辟新天地,诗歌就是这新天地的一种。而生活要求女性的则是女性本身就应在生活里,诗歌只是她在生活这块天地内辟出的一块小自留地,它不能喧宾夺主成为整个天地。 问题就在这里。也因此我承认,我是生活的失败者,在生活这块天地里我的脚无处安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福建诗歌福建诗人谈]
(已找到的……)
退役诗人说三道四/舒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0coo.html
福建:行进中的诗人队列/徐南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f6vu.html
“门”里头的福建诗歌/汤养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f793.html
《福建当代诗歌的印象主义地理》/伍明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0626.html
福建诗歌现状反思与透视/庄伟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f7jl.html
2001-2002年福建诗坛关键词/曾念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f7jz.html
《福建民间诗歌运动史》(修订稿)/安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bgif.html
福建新诗90年/安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088f.html
《陆》诗歌创刊号(2007年8月)“福建诗歌专号”阅读札记(完整版)/安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0bru.html
《2003年以后,福建诗歌》/安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dmnw.html
《福建诗群现象》/蕉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f8ph.html
《诗歌在福建》/安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f4oq.html
《孙绍振教授全景扫描闽派文学》/孙绍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f78x.html
《福建是女诗人的故乡》/林丹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gnln.html
《诗评家陈仲义谈漳州诗群》/陈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