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命就去坐牢?
文/天涯默客
听到自己因抢劫被判决18年有期徒刑时,李大伟(化名)长舒了一口气。身患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他,近日在急救中心等来了专程前来宣判的法官。法官的宣判意味着——他能到监狱里免费治疗,保住性命。(《新京报》11月26日)
我相信看到这篇报道的人,没有人会感到这样的黑色幽默好笑,留给我们的除了心酸之外还有什么?我们想起100多年前,美国短篇小说之父欧·亨利创作的《警察与赞美诗》,也是描述了一名流浪汉为了躲避寒冬里流浪街头,想方设法作案以进监狱。作为文学作品,我们从作品的字里行间品味幽默的时候,多引发我们对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的思考,而今天,这种似乎只应在文学作品出现的故事情节,却实实在在的演绎成一个真实在我们身边发生了。我们或许要说,以不惜犯罪坐牢来换取保命的代价,有些过于惨痛,有些不道德。可是,在监狱中可以得到免费治疗,就会保住性命,相比于老老实实待在家里等死,或许这样更划算一些。
李大伟已经触犯刑律了,自然由法律来进行相关的处罚,他也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然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一直在强调法律人性化关怀的今天,是什么原因成为刺激李大伟犯罪的催生剂?有这样一句俗语“良知丧于困地”,当一个人连自己最起码的生存权利都得不到保障的时候,他是不会去高唱什么“君子固穷”“不喝盗泉之水”之类的调子,更不要说还要去顾及自己的面子了。这种时候,最原始的求生本能便会突破自己的底线,向着生存的唯一目标进发了。
试想,如果李大伟自己可以拿出这笔救命的钱,他绝不会铤而走险,走上这样一条让人心酸的路;如果,就算李大伟拿不出这笔钱,而是有医保政策的强大支持,我想,这个被成为中国版的《警察与赞美诗》就不会发生,就不会让我们看到这个让人笑不出来的黑色幽默。
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被我们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的很艰苦,没有钱看病,没有钱住房,有的人甚至连最起码的生活保障也得不到,假如他们在走投无路、极端窘迫的情况下,也学着李大伟这样投监得到温饱、得到生存下去的保障。那么,我们是不是可悲的呢?如此,我们没有不担心还会有更多的“李大伟”出现的理由,我们只希望,以后这样让人压抑的、心酸的故事不再上演。
但愿“李大伟投监自救”只是一个个案。
于08/11/29
既然来了,不妨看看下面的涂鸦:
顿生的疑惑
如此“礼让”,甚妙
还有多少民意被“专家”强奸
我只想做个正常人
让《报告文学》死去?
坚决反对财务公开
如此鲁迅,可以死矣
还有多少牢未补,还有多少羊将亡
油价,我们接的什么轨
“禁操办”是个什么东西?
是谁制造了“真正的钉子户”
从北京消协的“牛气”想到的
用掌声送别《百家讲坛》的死去
让“包青天”永远的死去
当“平安”需要拿钱来买的时候
是谁给了“剽客”这张床
天价烤肉,13人吃掉一万八 北大新雕塑:另类的强奸
深圳警方:林书记只是酒后行为不检
我的十月世相小语二
怪事一桩 《现代家庭报》某记者:问问你的良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