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山冈仁波齐》21:圣湖玛旁庸措

(2014-04-19 14:02:09)
标签:

阿里

冈仁波齐

旅游

玛旁庸措

西藏

《转山冈仁波齐》

圣湖—玛旁庸措

 5000

《转山冈仁波齐》21:圣湖玛旁庸措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

    她,是多彩的。夕阳斜下的秋日里,呈现着不同的色彩和曼妙:远处是那一弯冷寂如冰的幽蓝,近处却是翡翠的凝碧;白云飘过,瞬间变成深邃的湛蓝,稍近湖岸的地方却泛着浅浅的黛青……很难想象这么多的色彩同时出现在同一块“调色板”里,层层梯度又极尽变化。恐怕再优秀的摄影师也无法传达这样的变幻,那种天光云影造就出的瞬时美丽,只有在梦里经历过……


《转山冈仁波齐》21:圣湖玛旁庸措

 

    她,也是柔情的,尽管你会惊讶于她的一望无际,但是给人的感觉依旧是那么蜿蜒柔美,就仿佛一位娇柔婀娜的神女,躺卧在皑皑雪山的环抱之中,小憩未醒般的恬静、婉约。

    她,更是神圣的,如果说冈仁波齐是一座永恒的湿婆之宫殿——人们尊崇的极致,那么她则是映照和再现这种极致的一面魔镜。古老的信仰蕴藏在无边的崇拜之中,从一开始就梦幻般地漂浮在碧翠般的湖面上。

    她,有一个让你永远也忘不了的名字:

    “玛旁庸措”。


《转山冈仁波齐》21:圣湖玛旁庸措

 

    玛旁雍措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冈仁波齐峰东南20公里处,纳木那尼峰北侧,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它是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之一,海拔4588米,面积412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70米,周长90公里。不看这数据,你都无法想象,在地球海拔这么高的地方竟然能有这样一个巨大的蓄水池。

   
《转山冈仁波齐》21:圣湖玛旁庸措

 

    玛旁雍措又称玛法雍措,在藏语里,“玛旁”是不败、无能胜的意思,因此玛旁庸措的藏语全名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为什么有一个这样霸气的名字,有一种说法是源起于11世纪,米拉日巴与苯教的纳若苯琼在湖边斗法,以佛教的胜利告终。胜利者就将此湖更名为“玛旁雍错”,藏语意为“永恒不败之湖”,以此纪念胜利——一场斗争的附属品。

    但是,我更喜欢当地关于“玛旁庸措”来历的另一种传说:相传远古时期,有一位名叫怒邦的转轮圣王,他是位慈悲为怀、除恶扬善、被民众敬重的国王。为了让天下贫苦百姓有饭吃,于是在宫殿前架起大锅煮饭施舍给穷人们,煮过米的米汤就倒在挖的大坑里。随着时间的推移,米汤倒的越来越多,坑越来越大越来越深,最后成了一个大湖。米汤刚倒入大坑时便是热气腾腾的,慢慢的变得非常清凉,就有“玛法”(清凉的意思)湖的荣称。再后来,老百姓感激国王的功德,又因为这条湖水是八功德(甘、凉、软、轻、清净、不臭、益喉、利腹)具全的圣水,这块湖泊故得“玛旁”(“不负功德”的意思)的美名。


《转山冈仁波齐》21:圣湖玛旁庸措

 

    玛旁雍错是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最负盛名的湖泊之一,与神山冈仁波齐齐名。她被苯教、藏传佛教、印度教等多个宗教一起奉为“圣湖”,唐朝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也将玛旁庸措称为西王母的“瑶池仙境”的地方。

    据佛经记载,玛旁雍错是世界上的“神湖”之王,圣湖底下有108个泉眼,上有广财龙王的龙宫,聚集着众多的财宝。宫前长着“赞布扎西”神树,可以带来吉祥。朝拜者绕湖一周,若能捡到龙王赏赐的干鱼、五彩石子或湖鸟羽毛,今后一生将财源广进。与之呼应的神奇是每年冬天玛旁庸措都会冰封千里,而在次年藏历的四月十五日前,所有的结冰都会融化殆尽——而这个日子正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日。


《转山冈仁波齐》21:圣湖玛旁庸措

 

    印度教则认为,该湖由婆罗摩神所创造。相传,梵天和雪山神女在此苦修了12年,但一直无处沐浴,婆罗摩神就为他们创造了“玛旁雍错”,在印度它被称为“玛那沙湖”。在古老的印度经典中有这样的记载:凡是身体触到玛那沙的土地或在它的浪潮中沐浴过的人,将走进勃拉马的天堂;凡是饮过它的水,则将升上湿婆的天宫里并解脱百次轮回的罪孽。印度人对它怀有无限敬仰,甚至圣雄甘地的部分骨灰也被撒入了该湖。

    苯教视“玛旁雍错”为“母亲怀抱的碧玉湖”,是生命之源,拥有无穷财富和功德,苯教信徒认为用湖水沐浴能洗净所有污垢、成就一切事业。藏传佛教认定湖水具有八种功德,饮用或沐浴功德无量;修炼密宗者认为此湖为神之根源,湖中居住着金刚佛母。

    另外,众多的佛学大师曾在此修行、开光、加持,诸如莲花生大师、阿底峡大师、米拉热巴大师以及众多直贡和竹巴噶举派大师等亲临赐福此湖,圣湖更因此而美名远扬。


《转山冈仁波齐》21:圣湖玛旁庸措


    玛旁雍错源于雪山融水,极为清澈,被视为胜乐大尊赐给人类的甘露。每年夏季都有成千上万来自印度、尼泊尔和我国西藏的虔诚香客、信徒们扶老携幼、不远万里来此,他们相信饮一口圣水可祛除百病、强身健体。如果能够到湖里沐浴一次不仅可以历练身心意志、消除人们肌肤上的污秽、延年益寿,更能洗掉人们心灵上的"五毒"(贪、嗔、痴、怠、嫉),清除心灵上的烦恼,洗脱百世罪孽。

    所以,在形如满月的玛旁庸措周边有四个洗浴门,东莲花浴门、南香甜浴门、西去污浴门、北信仰浴门可供信徒洗浴。它们也各具特色:东莲花浴门若同含苞待放的莲花,湖水里清晰可见五彩流沙,非常奇特;南香甜浴门是因为它与长有天然香草的峰峦相连,奇香浓味令人流连;西去污浴门有五种天然碱,是天然的洗涤剂,用其熬茶,茶色赤红鲜艳、味道可口;北信仰浴门岸边有五颜六色的小石子,捡到的人就会灵气十足、运气亨通。朝圣者绕湖一周到每个浴门沐浴,便能消除各种罪过。

    不过,我们来的时候已是深秋,试了试,水温冰彻沁骨;想了想,还是歇菜吧!


《转山冈仁波齐》21:圣湖玛旁庸措

 

    玛旁雍措的湖水直接来自神山的融雪,有着“世界江河之母”的美誉,孕育和滋补了不少有名的大江大河,如狮泉河、马泉河、象泉河以及孔雀河这四条以动物名称命名的河流,分别是恒河、印度河、萨特累季河和雅鲁藏布江的源头。


《转山冈仁波齐》21:圣湖玛旁庸措

 

    玛旁雍错被藏传佛教各派所崇拜,沿湖岸一圈建有各宗派的八座寺庙:东面有止贡噶举的修习地色瓦龙寺;位于东南岸的是萨迦派的聂果寺;南面位于纳木那尼峰下的楚果寺(藏语意为“浴门”)属格鲁派,是玛旁雍错周边最大的寺庙;西面的是达果祖寺,阿底峡大师转湖时在此寺内修行7天,后来开创了不丹噶举派;西北面有吉乌寺,莲花生大师在此修行时留下脚印,并从龙宫迎请回塑像及一块椭圆形矿石;孜杰寺是释迦佛为五百罗汉讲经修行之地,后毁于战乱;北面有朗那寺,属不丹噶举派,因位于象鼻形山麓而得名;东北面有苯日寺,属格鲁派。

    在这些庙中,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各自迷人的传说、神话乃至常人永不能理解和苟同的话语体系。可惜这次时间所限,不能一一拜访,甚是遗憾。


《转山冈仁波齐》21:圣湖玛旁庸措

    为尊重和保护西藏各地和邻国教徒的宗教信仰,我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制定相关规定,同印度、尼泊尔等邻国签订了允许信教徒入境朝圣的有关条文及事项。从此来圣湖转湖、沐浴的印度人、尼泊尔人络绎不绝。尽管盛夏季节水温也冷得刺骨,但是一点也不妨碍这些虔诚的信徒们下湖沐浴,成为玛旁庸措一道独特的风景。

 

《转山冈仁波齐》21:圣湖玛旁庸措

 

 

    倘若不是亲身走过,如何想象,在这样一块风干苍凉的大地,会藏着这样一个如绿松石一般的玛旁雍错圣湖,浩渺、瑰丽和无尽的神秘,如柔波般直荡你的心底。她虽然大不如青海湖,高不如纳木错,秀美不如羊卓雍错,动物之多又不如班公错……但没有妨碍玛旁庸措成为“圣湖”,没有之一。

    记得那天下午,夕阳西下,我独自一人站在玛旁庸措周边的小山坡上静静地陪着她的时候,我忽然有些恍惚:玛旁庸措不是那种让你忽然觉得惊艳一方的美丽、也不会让你泪流满面的感动,更多的、你体会到的只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宁静安详——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自己和她融为一体——不悲不喜、不舍不弃!

    这,就是“玛旁庸措”。

 

 

 

连载:《转山冈仁波齐》

 

01. 《转山冈仁波齐》1:Worst or Best

02. 《转山冈仁波齐》2:云中漫步

03. 《转山冈仁波齐》3:粮草充足

04. 《转山冈仁波齐》4:旅游和旅行的差异

05. 《转山冈仁波齐》5:布达拉宫“偶遇”文成公主

06. 《转山冈仁波齐》6:“D”计划

07. 《转山冈仁波齐》7:限速!限速!

08. 《转山冈仁波齐》8:艳遇是一种人生态度

09. 《转山冈仁波齐》9:母亲是佛

10. 《转山冈仁波齐》10:“可爱”的萨嘎…

11. 《转山冈仁波齐》11:冈底斯的诱惑

12. 《转山冈仁波齐》12:喜马拉雅的运动

13. 《转山冈仁波齐》13:马攸木拉山口

14. 《转山冈仁波齐》14:阿里,我来了

15. 《转山冈仁波齐》15:“七年之痒”

16. 《转山冈仁波齐》16:初见神山

17. 《转山冈仁波齐》17:“国际重镇”塔尔钦

18. 《转山冈仁波齐》18:阿里史话

19. 《转山冈仁波齐》19:志愿者之家

20. 《转山冈仁波齐》20:神山之王冈仁波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