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山冈仁波齐》
马攸木拉山口

佛曰:万法皆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的回首,注定彼此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然而,芸芸众生、人间凡体的我们却会经常错过,错过彼此、错过因缘、甚至错过交汇的那一刹那……

冈底斯山脉的巍峨、喜马拉雅山脉的隽秀无不抵消了旅途的单调和贫乏,向来上车就睡觉的我,这一路上竟然没有丝毫的困意,一直在不停地看、不停地拍。时间也仿佛过得飞快,忽然间小何师傅停下了车,告诉大家前面就是日喀则和阿里的分界点:马攸木拉山口。
抬望眼,可不,这座日喀则与阿里的分水岭正排着车龙。小何师傅收走大家的边境通行证下车去边检站办理登记。我倒觉得这个这个通行手续似乎更像个仪式——提醒我们终于正式进入阿里,在拉萨出发后第二天的下午13:16。

早就听说,坡陡、路烂、海拔高的马攸木拉山口是一道“鬼门关”。来到山下抬头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新铺的上山柏油马路嘎嘎新,而且是长约两公里、没有一个弯的大直坡!我们的4500尽管老爷车一部,也毫不费劲就冲了上去。

中国人是有每到一地务必留下“到此一游”的传统,几千年前的孙大圣一个跟斗云后在佛祖的手指下撒尿“纪念”,那叫做“神话故事”;官方小到路边的路牌、大到地界分界线上的宏伟门楼,那叫“边境界碑”;我们摄友尤其是爱照相、爱自拍的家伙到某个景点的田间地头务必端起相机,那叫“留影纪念”或“自拍”。不过,相比某些游客在埃及金字塔下的“到此一游”,我倒觉得我们藏族同胞的“到此一游”的方式最好——飘扬的经幡、风马便是他们留下足迹的地方。
不知你注意过没有,但凡景色最美的地方,比如有雪山的地方、路经的山口、渡口都会有很多飘扬的经幡,鲜艳的经幡迎风飞扬、给大地的景色更增添一份惊艳和神秘。马攸木拉山口自然也少不了经幡的簇拥,也许这个山口可能是太过有名的缘故,以至于这个高达数米的、标明“马攸木拉”的路牌都被经幡包裹着,不过你还是可以清晰地看见它的海拔高度:5211米!

当然,俗话说“小赌怡情”,我并不是对所有的“到此一游”都很反感,相比起美国“阿波罗”16号登月宇航员杜克先生在月球留下全家福照片的经典“到此一游”,在马攸木拉山口路边水泥路垛上发现的、这样的“到此一游”的爱情表白更会让我们的小心脏柔软一下:
“亲爱的单小姐:我站在5000米的高度说爱你——周口小虎。”
祝福你们,早生虎仔!

果然,翻过山口就是不一样;果然,进了阿里就更不一样!这样的路牌,也只有阿里人民才敢理直气壮地竖起来!坐车坐的腰酸背痛你立马像打了鸡血一样——尽管它还是只是路牌中的景象!

接下来,我们马上就要进入我们的终极目标——巴嘎乡!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东北部的巴嘎乡距离普兰县城140公里左右,占有4万平方公里土地。如果不是冈仁波钦神山就座落在它的境内,而且神湖玛旁雍措也有一半的面积属于巴嘎乡的话,估计巴嘎乡在地图上都不会有任何标志——更不用说天南地北的驴友、中外的朝圣者对它趋之若鹜了!

这是高耸于巴嘎乡“交通枢纽”的、一路以来最令我兴奋的一个路牌!距离冈仁波齐神山26公里——别急,仔细看看路牌的背后是什么?!

是的,世间的很多相逢、相遇就是这样不经意间突兀与你的眼前,甚至在你念叨了无数遍、梦想过多少回的刹那,它就这样毫无征兆的来到你的面前!
她,就是圣湖玛旁庸措。

他,就是神山冈仁波齐。
连载:《转山冈仁波齐》
01.
《转山冈仁波齐》1:Worst or Best
02.
《转山冈仁波齐》2:云中漫步
03.
《转山冈仁波齐》3:粮草充足
04.
《转山冈仁波齐》4:旅游和旅行的差异
05.
《转山冈仁波齐》5:布达拉宫“偶遇”文成公主
06.
《转山冈仁波齐》6:“D”计划
07.
《转山冈仁波齐》7:限速!限速!
08.
《转山冈仁波齐》8:艳遇是一种人生态度
09.
《转山冈仁波齐》9:母亲是佛
10.
《转山冈仁波齐》10:“可爱”的萨嘎…
11.
《转山冈仁波齐》11:冈底斯的诱惑
12.
《转山冈仁波齐》12:喜马拉雅的运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