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山冈仁波齐》
旅游和旅行的差异

毫无疑问,这肯定是中国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拍摄角度是布达拉宫西侧的药王山的一个土坡坡上,几乎每一个来到拉萨游玩的人都会在这里仰望布达拉宫,就连50元人民币的背面都印上了它的光辉形象。初到拉萨的那个下午,闲来无事的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取景极好的地点,在这泡了一个下午。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驴友行者色友,忽然脑海里蹦出一对近义词:“旅游”和“旅行”。
中国词语的确很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简单一字之别就韵味无穷。当年康熙爷传位儿子遗诏里传位“于四”阿哥胤禛和传位“十四”阿哥胤禵的一个字的不同,造就了一个千古奇案;民国初年,群雄逐鹿中原,“沁阳”写成“泌阳”一字之差的错误使得冯玉祥阎锡山在中原大战中败给老蒋。今天不说那些没用的,既然来到布达拉宫脚下,咱就讨论一下“旅游”和“旅行”这两个时下流行词语的差别。

现在我们吃饱了肚子,自然向往出去走走,去祖国的大好河山逛逛。有的人称之为“旅游”,有的人叫做“旅行”。表面上“旅游”与“旅行”意思相近,老外是看不出来其中区别,但是两词相差之一字,背后的意境可“谬之千里”。
去到同样一个地方,采取不同的形式——“旅游”或是“旅行”的结果、效果都有可能完全不一样。尽管旅游者和旅行者也常常去到同一个地方,“狭路相逢”,但从外表、装束、音容相貌到精神状态、心理心态都有一定的差别,基本上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

“旅游”的核心是一个“游”字,游逛、游玩、游乐、游荡,游山玩水。讲究什么呢?讲究走的顺利,住得舒适,玩得开心,食得美味,购得称心如意。所以“游”自然要带一些享受的意味,即便达不到土豪们游艇商务机夏尔巴航拍的级别,也得让自己或心情愉悦或眼睛养眼、再不济也要逞个口舌美食之快!
“旅游”至少也应该带一些潇洒的状态,也就是说要有自由的概念。好不容易离开了自己天天必须面对的人、事、物,好不容易摆脱了平日里的条条框框,来到一个崭新的地方,开开眼界、看看新的风景、见见新鲜的玩意儿、认识认识新人,大爷(姐)俺能逍遥一点不?!(虽然网上有人说“旅游”就是从你自己活腻味的跑到别人活腻味的地方,此话有些偏颇,允许您在丽江天天烤太阳、艳遇什么的,就不准俺看看异地他乡的MM过过干瘾?!)
但是,不能不遗憾,当下绝大多数时候、绝大多数人曲解了“旅游”的真正含义、或者说偏离了“旅游”原来的本质,特别是“黄金周”的做法彻底把“旅游”这个概念沦为一个被人鄙视的状态。
君不见现在大伙儿口里的“旅游”就像快餐一样,将景区、景点作为集中目标,恨不得省略一切过程快速到达,以了却此生到此一游的心愿。跟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旅游团、旅行团的“旅游者”们经常这么自我解嘲: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疯狂拍照,回家一问啥也不知道。当然,也有“聪明”人士为了加深对景区的印象、广而告之大众我来过此景点,不惜违背社会公德,刻上诸如孙猴子的标识:XXX到此一游!最过分的莫过于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也居然能够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XXX到此一游”,如此“杰作”出自一位中国游客之手,不仅让人震惊,也让国人感到羞愧、痛心。这又何尝不是当下的“旅游”状态的写照呢?!
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人的“旅游”状态也是当下社会管理缺失、文明程度相关的。飞机火车晚点、前往景区的交通狭窄拥堵;景区管理混乱,景区设施的缺失,且不说坐个索道要等上三四个小时,就连上个厕所也要几十米的长队;旅游公司的素质低下、旅馆脏乱、购物挨宰,居然还有黑导游气死前国手这样无法想象的悲惨故事;国家黄金周设定缺乏合理性、带薪休假制度的不完善等等无一不是造成“黄金粥”拥堵的直接原因,试想想一年只有那么一两次的七天长假,
4亿多人口涌向各大景区,看看“十一黄金周”各个“著名景点”人山人海的照片、看看景区内接踵而至、前胸贴后屁股的人流、看看景区管理处窗前集体示威的“游客”(我想这是中国境内唯一可以游行示威的集会吧?!),您难道不会怒气冲冲,怨天尤人?不要说您的“旅游”可否称得上完美,估计就连旅游的心情都没有了吧!?

好,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旅行”:旅行的核心是一个“行”字。行走、行旅、远行、独行等等这些都是突出一个“行”字。
“旅行”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体验。它是把在路上作为一种经历,一种尝试,而不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到此一游”的标识。相比“旅游者”意淫的高档、奢华、星级标准、服务设施和世界知名人头攒动的旅游胜地、五星级风景名胜区来说,“旅行者”更钟情于人迹罕至的荒野荒原,深山大川,天涯海角。他们更喜欢亲密接触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探寻自己未曾见过的风景、盼望邂逅命中注定的“她”或者“他”;“旅行者”注重的是漫漫旅途中的细细品赏和观察,以获取新知、体验新的感受、见识新的世界。所以,可以说“旅行”没有终点、没有目的,永远在路上。
“旅行”也是一个感悟,一个自己留给自己思考的过程。旅行在一个人独行的时候,会有独特的眼光和思索;令人身心愉悦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异域他乡,又使行者容易敞开被城市禁闭的心扉、拓展自己的思路。细细算来,自古以来多少朗朗上口的名词佳句何尝不是来自“在路上”的感悟?!

“旅行”还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你会发现一个崭新的自己,或者见到一个不同面的自己。正如一位叫马赛•普罗斯特的学者说的那样:真正的发现之旅不仅在于发现新的领域,而在于拥有了新的目光。也有人会说这是你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而去改变的自己,我倒宁可相信这只是发现了原本藏在你内心深处的那个真实的你。
“旅行”还是一种磨练。身处异域他乡,旅者经常会遭遇到毫无征兆的恶劣环境,会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件、面临必须当机立断的抉择——而这个时候,如何激发你的潜力、不惧怕遭遇雨雪风霜和艰难险阻,把一切都视为人生的随遇而安,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沉着应对,这是对任何一个旅者最好的考验和磨练。
古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我想,更多是指“旅行”这样的方式。实际上,旅行如人生,人生也是一次长途旅行。我经常会有这样的感慨:包罗万象的人生有时候竟会浓缩在一次不平凡的旅行当中。

最后呢,请允许我做如下的总结陈词:旅游是享受层面,旅行是属于心灵层面;旅游是一种娱乐,属于大众消费;旅行则是一种修行,适合于智者、践行者,当然,如果你非要强调的话,可以加上所谓的“文艺青中年”——简称“愤青”“愤中”。如果,你非要问我喜欢哪种方式,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
我喜欢“旅游”——等我哪天成为土豪或是交一个土豪做朋友时!
连载:《转山冈仁波齐》
01. 《转山冈仁波齐》1:Worst or Best
02. 《转山冈仁波齐》2:云中漫步
03. 《转山冈仁波齐》3:粮草充足
04. 《转山冈仁波齐》4:旅游和旅行的差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