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博物馆特展 —— 研语(下)

标签:
研语研语轩研语轩艺术馆砚拓行囊砚 |
分类: 文房雅玩 |
元明清砚
明早期,砚形多仿宋式,至明中期开始发生变化,明晚期至清代逐步偏向工艺技术的炫耀。“研语轩”藏砚偏宋砚,喜好线条优美的简约形制,因此明清砚藏品不算丰富。特别是那些清中后期雕工繁缛堆砌的复杂砚式,“研语轩”似避而远之。
历代行囊砚
行囊砚、行箧砚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不可考证,但从出土的汉代石砚中发现,亦有些小巧精致的砚板,装在漆盒之中,如同行箧砚。至宋代,则有更多的行囊砚、行箧砚出土,说明在那个时代行囊砚已很流行。至清代,有更多重装饰、精雕细刻的行囊砚、行箧砚出现。至晚清同治年,墨盒的出现,使这类砚逐步丧失了市场。这次特展展出了15方行囊砚,展现了从宋至明行囊砚的发展变化过程。
砚拓
“研语轩”这次砚展不但有丰富的砚藏展示,也有不少砚拓展示。而且这些砚拓的表现方式也较多样、新颖。
最后以《研语》之序结尾:
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
润彼元墨,染此柔瀚,申情守意,经纬群言。砚为研墨之器,文房之重器,抒写中华文明的工具。自齐家文化开始至今,砚文化延续不断。
----------------------------------------------------------------------
前一篇:杭州博物馆特展 —— 研语(中)
后一篇:杭州博物馆馆藏文房用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