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馆(二) —— 古砚 中

标签:
天津博物馆馆藏古砚兰亭合璧端砚王岫君王岫君太平有象砚黄任铭墨雨端砚 |
分类: 文房雅玩 |
至清代,砚台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具,而成为了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从而进入一个绚烂的时代。这时期工艺精细的砚,一路走向精雕细琢成,例如顾二娘、王岫君、陈端友等;另一路则走文人情怀的路线。这一时期的砚,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对象。
在清代,由于元、明歙砚开发的停滞,老歙砚坑口鲜有开发,流行于市所谓的歙砚多为老坑口附近或石品相似的石材。因此,这一时期,虽然有更多的砚石被开发出来,但端砚一直保持一枝独秀,独占鳌头的局面。首先看看天津博物馆馆藏清代端砚。这部分,《天津博物馆藏砚》一书中收录了不少,本文尽量挑选了一些没有收录书中的藏砚。
清 兰亭合璧端砚
摹刻兰亭集序的砚有不少,与此形式大体相同。但此件砚体端庄,石质苍润,雕刻精湛,视为瑰宝。
砚面凿了一大井字,中间为砚堂,上端有清周绍龙楷书铭,称此砚为黄任“十砚轩”之一。因石内含有墨色纹点,如细雨,故名“墨雨”。砚背浅浮雕肖像,有黄任篆书铭。
清 纪昀葫芦形端砚
清代葫芦纹饰以吉语“葫芦万代”为寓意。纪昀所铭这件葫芦砚则有别于一般流俗。此砚为葫芦竖断面,葫芦下半部为砚堂,上端凹下为水池,砚背圆雕。铭文分上下两部分:上“因石之形,琢为此状。虽画壶(葫)卢(芦),岂非依样?”下“观弈道人作斯墨注。虚则翕受,凹则汇聚。君子谦谦,憬然可悟。嘉庆乙丑正月铭,时年八十有二”。此砚简约雅致。
清 琅嬛馆绿绕诗铭端砚
清 瓜形端砚
清 印心石屋山水全图端砚
清 带绿草堂端砚
清 金农小像端砚
清 蝠桃纹端砚
清 “富贵昌宜侯王”端砚
清 翁方纲摹《瘞鹤铭》端砚
《瘗鹤铭》摩崖石刻,位于镇江焦山江心岛。瘗,埋葬。一个书法家,家养的鹤死了,埋了并写了铭文。凡是历史上有名字的书法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书法摩崖石刻,并拓了此铭而去。后来遭雷击滑坡,碑文下半截落入江中,再后来,上半段也消失了,传世的拓片多为伪作。
王岫君,又作王幼君、王岫筠,生卒年不详。江南人,清初琢砚名家,其砚雄浑精工,可会意而不可言传,时推江南第一。乾隆年间名流阮葵生《茶余客话》称:“吴门顾青娘、王岫君治砚,名闻朝野,信今传后...”。天津博物馆藏有数方王岫君所制砚,因看不清材质,且标牌说明里也没有注明,考虑到王岫君制砚多为端砚,故将此两方也归为端砚部分。
清 王岫君太平有象砚
这方“太平有象砚”《天津博物馆藏砚》没有收录。笔者亲眼欣赏实物,砚不大,小巧玲珑,雕工精细,深感王岫君雕刻之功力深厚。由于展示区域光线昏暗,此砚无法拍清楚,雾里看花,不能忠实地表现原物的精彩。
清 王岫君卧牛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