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的股票不涨怎么办? vs 内在价值
(2013-11-04 18:18:18)
标签:
低估内在价值现金流折现系统性的影响未知的风险 |
分类: 理性投机/投资 |
1.首先投资者需要确定“低估”的含义。实际上“低估”的确认只有在考量公司静态资产负债表基础上的价值判断才是接近“客观”的。因为此时的“低估”并不依赖于投资人对该公司未来经营的重大判断。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以及现金等价物、应收款、存货等等,都是相对可以客观衡量的。如果再剔除商誉无形资产等虚拟资产外,实物资产按照资产评估学来看,是有较严谨科学方法来识别计量的。而从30年代现金流折现理论出台以后,基本上得到了投资界的普遍认可。这种方法显然适用于股票甚至其它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定价:即该公司在存续期内所能产生的全部现金流折现值即为公司内在价值。【赟注:多多了解内在价值可以点击查看《内在价值vs折现估值》以及里面的相关文章】
当股价低于该内在价值即为“低估”。但这种方法有非常强的前提条件:
第一,
第二,
而在实际应用当中,对于公司存续期、期内的现金流折现总值、贴现率的判断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而这类模型对于:存续期长短、期内(特别是永续)现金流的增速预测、贴现率具有很强的敏感性,所谓参数差之毫厘、结果谬之千里。这意味着,一位严谨保守的投资者应用该方法,可能尽量采取了保守的预测和贴现率,虽然可能丧失很多投资机会,但也可能规避了一些为乐观所付出的代价。而一位激进乐观的投资者,则可能采取了乐观的预测和参数,最终可能抓住了更多机会,也可能避免不了为乐观所付出代价。
2、而即便已经拥有熟练的投资技巧和成熟的投资心理,一样可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经过深思熟虑评估后的低估股票,买入后依然不涨(内在评估价值与股价的差距没有缩小)。原因很多,例如:
1】最终股价的上涨是需要市场更多的认可,而通常情况下,较低估股票形成的原因,至少是短期内遭遇到一些不利因素,以至于市场将短期影响放大到长期影响,并且做出了集体性的错误判断。而这种集体性判断失误的扭转,从心理学和历史经验看,需要时间。
2】更加糟糕的是,在这段时期内,又遭遇到新的变化以至于最初的判断环境发生了转变。这里面有一方面是由于最初的判断就不够前瞻性,还有一方面是未知的风险(外界和内部因素的不可预见的动荡)。
3】系统性的影响(整体经济及资本市场的萎靡),这里面有一部分也是可以通过经验排除的,但还有一大部分因素无法通过经验来完全排除。
3、因此,即便非常成熟的价值投资者,也应该考虑到这里面参杂的未知风险。能听到最荒谬的言论,就是“价值投资”=“100%确定投资”。还有基金管理人以此作为投资理论。按照凯利公式,100%的单一仓位意味着100%的确定盈利把握。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不会这么认为。霍华德.马克斯曾说过这么一个故事:他的父亲爱好赌马,有一次发现只有一匹马的比赛,父亲欣喜若狂的压上全部筹码。还有比这更“确定性”的事情?结果,这匹马跑到中途忽然跳出栏杆而去!对于单一股票压上30%的仓位,意味着把握性需达到65%。因此,适度的分散(但不是那种为了分散风险而分散)是有益的。而分散的另一种好处,在于平衡一批“低估”股票恢复到内在价值的序列,从而平滑投资的业绩(当然,这并不是刻意的目标,而是被动产生的结果)。【赟注:俺所认知的一些股民一般是全仓一只并不怎么样甚至还能垃圾的股票(完全不考虑风险,其实是是大赌!),运气好的虽然也有:如一湖南朋友09年上半年实现8倍的浮盈(经验/心态占大头,运气占小头);有一深圳朋友07年大牛时段盈利10多倍(兑现/取出所有A股资金,一点不懂股市,全听别人乱建议,运气占大头);有一珠海朋友07年全仓一ST股改重组股不到一年盈利超10倍(兑现并购买物业/汽车等消费掉。该快要退市ST股因股改必重组而停牌快一年,不太懂股市,听别人乱推荐,运气貌似占大头);一公务员同学07年高点进入,到2011年实现近10倍盈利(兑现/取出所有现金付楼款消费,勤快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运气各占一半)。而更多认知的一些股民大都暴亏,总的亏损大都在50-90%以上,有的有18-23年股龄的老股民在小调整年也多次每年暴亏50%以上。另,巴菲特其实也不算集中投资,他目前/前10大重仓股平均每只个股仅占其近2万亿人民币总资产中之 3%,还是比较小的,总体看,很不集中。】
4、对于大资金而言,如果不受外界干扰,且有持续性的现金流入。这种“低估股票不涨”的现象,其实是非常有利于投资者。因为真正意义上的“低估股票永远不涨”是不存在的!因为当估值到真正低时,企业自由现金流充沛,管理层对待股东态度良好,不论是通过派息、或是回购股票,公司的股价都迟早会走向回归。这是“巴式投资”方法的精髓,而格式价值投资而言,静态资产的低估,除了进入控制董事会进行清算,否则由于资产的回报率低下,这种低估值的回归需要市场偏好的转变。而巴式类型股票则不太依靠市场的偏好转变。对于大资金而言,如果找到这种巴式低估机会(治理优秀、自由现金流充沛、竞争壁垒稳定、持续派息回购),股价越是低迷,越有利于大资金的持续买入。【赟注:越“低估”越买入(当然是所谓的低估,杀涨追跌),俺貌似从进入股市就是这么投机操作的,貌似天生就具有这特质,其它本事倒没有,哈】
5、对于小资金而言,由于缺乏足够的现金流入,被低估股票套住后,的确会丧失低位持续买入带来的机会。但同原来的股息再投资实证一样,理论上这类巴式低估股票,仍然会在未来某个时期带来较好的投资收益。但是这个过程由于小资金对于股票回报率的短期要求较高、缺乏资金投入而变得比较困难。【赟注:嗯,俺一直认为大资金有大资金的优势,小资金只是投机大转弯时会灵活一些。】
6、总之,面对低估的股票不涨,甚至下跌,需首先检讨自己的仓位控制是否合理?投资逻辑推理和价值评估是否理性客观?检讨客观环境是否发生变化以至于最初的判断基础发生改变?还要避免因为不涨(或下跌)导致的投资情绪变化而影响投资判断。对于A股而言,在做好自身的检查后,还是更应该坚持,而不是被市场所影响。实际上自身的检查,在市场偏好时,更应该严厉。一个成熟投资者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就是不被市场情绪所干扰。当然,投资的事情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枯荣小友)
《投资低估低增长股 能获得更好收益 IBM与新泽西标准石油》
《该跌照样跌与A股IPO8次暂停情况 IPO发行PE经历4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