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博访谈第21期:怎样成为一个志愿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19:25 新浪博客 | ||||||||||||||||||||||||||||||||||||||||||||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志愿者 主持人:你的博客肯定会有很多年轻人会关注,他们想了解当志愿者是一个什么样的旅程、什么样的感受,我觉得我都充满了好奇心,我大学毕业的时候一个梦想是成为一个志愿者,因为我是学教育的,想到边区去支援教育,这种念头是有的,但是一直苦于没有途径让我很容易地成为一名志愿者。我想这也是很多网友关注的问题。 王雪峰:这个问题我们觉得回答给网友非常有价值。长期以来,我们身边的一些朋友,经常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讲我有满腔的热情,我想帮助别人,想为社会做点事情,但是我就不知道到哪里去报名成为一种志愿者,有一种找不到组织的感觉。 这个对我们非常有启发,也说明我们的宣传还是需要加大力度。1993年诞生了中国的青年志愿者,应该说是一项年轻的事业,还需要不断地扩大它的影响。上个月我们出台了一个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这个办法主要就是回答社会公众如何成为一名志愿者的问题,我们也把《办法》的全文挂在我们的官方博客上。主要的内容就是所有有意愿做志愿者的朋友,都可以到他所在地的地市这一级或者是县、乡这一级、包括大中院校的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去注册报名。甚至可以在他生活的社区、他的企事业单位、他身边的凡是能找到团组织的地方,都可以就近、就便去注册,这样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一个全国唯一号码的青年志愿者注册号码,这样在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的协调、组织下,可以经常性地开展志愿服务,就可以做一个真正的志愿者。 主持人:我举一个例子,我在新浪工作,如果我要成为一名志愿者,要到哪里去注册? 王雪峰:比如你家住在某一个社区,你就找这个社区最近的,比如说是街道的团委报名,说我想成为一个注册志愿者,它会给你办理相关的手续。 主持人:在我成为一个志愿者以后,可以安排我做哪些志愿服务。 王雪峰:这是解决了社会公众做志愿者这第一个问题以后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不能光是注册一个名称最后没有真正的工作做,这也是志愿者工作的重点,要加强项目的建设。比如说要把这些志愿者组织起来,在社区里边帮助残疾人,帮助老人,或者是帮助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解决这些人生活和工作当中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我这只是举的一部分项目。 主持人:在中国已经当过志愿者的青年有多少? 王雪峰:现在我们有一个不完全统计,已经注册的志愿者是1700多万。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1700多万是相当于整个北京市的总人口数量。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组织过1.5亿人次开展了55亿小时的志愿服务。我们的工作主要是这么几个领域,我也借这个机会向大家做一个介绍:一是面向西部农村的扶贫开发志愿服务,比如大家知道的“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他就是参加这样的项目,到西部去支教,每年全国有2万名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当老师,或者支医、支农等等项目。另外,现在陆陆续续有我们的志愿者到国外去,我们知道到泰国参加海啸的救援,到过老挝、缅甸、埃塞俄比亚,这是一块。 另外一块是志愿者参加的大型活动,比如我们历次召开的全国运动会,包括APEC会议,包括各省、各地举行的各种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大型活动,也都需要志愿者的参与。2008年奥运会将有十万名青年志愿者,这是他们大显身手很好的契机。另外,我们在环境保护、在社区领域,包括应急救援这几个方面也在开展志愿服务。 主持人:郑老师,在朝阳区有多少青年志愿者,有没有详细的统计数字? 郑宇:应该说朝阳区近些年来志愿服务工作开展得比较广泛,我们在北京18区县率先成立了区级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青年志愿者协会。我们目前总说一个数字,叫做将近十万志愿者,但实际上现在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特别是在我们区成立了志愿联盟以后,我们把街乡资源经过整合,数字已经远远超过这个范围。主体是驻区高校大学生,还有社区志愿者。 刚才部长已经讲过了,全国是这样一个状况,从朝阳区来讲,各个街乡团委有90多家志愿分会,同时我们还有一个网络平台,朝阳团区委有一个青年朝阳志愿网,大家点击就可以注册成为志愿者,上面有一个注册的程序,就可以看到。应该说朝阳志愿服务的发展,这两年也是随着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志愿者的数量,志愿服务的感召力也不断加强。 志愿者队伍应当老中青兼备 网友:是不是只有年轻人才能成为志愿者? 郑宇:不是,从朝阳来看,实际上我们最初成立的时候是根据共青团工作的需要成立的,服务对象是青少年,我们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但是随着世青赛的落幕,我们一共动员了1779名赛事志愿者,还不包括社会志愿者,社会志愿者是有4000左右,从事社会的一些服务。这些志愿者,既有老人又有中年人,还有年轻人,这也符合我们区委书记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就是要培育老中青三结合的志愿者队伍,因为他们是互为补充的。从客观现实需要来看,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互补作用。比如老年志愿者有很丰富的经验、阅历、技能,包括对社会认知、对事物的把握。青年人有激情、有热情,但可能缺乏经验,对事物一些处理可能仅凭自己的满腔热情,不一定把事情能够做得最好,但是他年轻,有体力、热情,也有专门的技能。小朋友或者是青少年这个阶段,他们是未来能够起更大作用的潜在志愿者,在他们幼小阶段可以通过小手拉大手来带动自己的家长,包括爷爷、奶奶亲人们共同投入到志愿服务当中去。小朋友这种影响力或者打动人的能力更强大,他们的行为往往更能引起社会的关注,所以可能效应更好。 网友:曹晓明,青年志愿者如果去支教、出去做志愿服务,有没有报酬? 曹晓明:我们志愿者是不以追求物质上的报酬为目的的,但是会给我们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 主持人:也会有一些生活补助。 曹晓明:会给基本的生活费。 郑宇:他们支援的地方都非常贫困。 曹晓明:比如我们去的地方非常艰苦,洗澡需要驱车几公里。 主持人:你在北大上学,条件那么好,能适应吗? 曹晓明:去支教就意味着要做好这种心理准备,但当地的一些情况,即使你做好心理准备,还是有不一样的感受,真正去体验还是很不同的。如果我不去那儿支教,很多事情我都不会知道。比如说我去买桔子,问阿姨你家桔子酸不酸,她说我不知道,因为没尝过,就是这么纯朴。我见过一个孩子,我说你家条件好不好,他很自豪地说我家条件可好了,我们家四只鸡呢。当时心真的特别疼。而且看着当地的那些孩子被老师打骂,他自己一点都不觉得难过,不觉得受到伤害,还嬉皮笑脸,那时可能你知道西部的教育真正缺的是什么,也会给你前进的动力。当然支教也会让你更吃苦,更懂得和人协作,有很多收获。 主持人:你打过退堂鼓吗?在那么艰苦的地方。 曹晓明:没有,因为我是队长,很坚定,没有打过退堂鼓。 主持人:你们学校很多人去吗? 曹晓明:对,我们学校有去西藏,有去青海的,我们有5名同学去了西藏,10名同学去了青海。 王雪峰:他们这是研究生支教团,现在全国有70多所高校研究生参与进来,每年派出将近600人左右,而且这个项目的规模逐步增加。 主持人:他们是在读研究生还是准备上研究生? 王雪峰:他们是四年级毕业,获得读研究生资格了,但是先到西部农村支教一年,一年回来接着读研究生。 曹晓明:团中央会对我们进行集中一段时间的培训,使我们获得技能上的提高,然后再出发上路。 不少志愿者已扎根西部 主持人:问你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终生在那里教书,你愿意吗? 曹晓明: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应该说我们有很多志愿者,王部长比较清楚,很多西部计划的志愿者最后选择扎根在西部,我觉得形式会有很多,志愿服务这段时间给我最深刻的一年收获,最难得的收获就是收获了非常非常真挚纯粹的感情。而且我想我是建立了一辈子和西北人的这种联系。 王雪峰:对,他们有一句话叫“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她刚才讲的也比较实际,不是所有的都是永远留在那里,但是他们和西部百姓建立的感情,可能是要维系一生的。她刚才提到的有一个北大毕业生,到内蒙去做志愿者,做了一年志愿者以后就决定留下来,现在已经娶了一个蒙古族姑娘,已经成家了,都快生小孩了,他真正是把根就扎在了那里。 主持人:我记得没有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时候,好像有人去边远地区支教要去很多年,好像八年。 王雪峰:也有民间一部分志愿服务的力量,他们是自发的,有一些零星的个人行为去支教的,时间就根据他自己的愿望,可能比较长一些。这些人的事迹也非常感人。 主持人:我记得你们北大毕业的一个叫李威的男孩,正好是我老师的一个孩子,他去西藏去了八年,现在回来好像在西藏出版社工作,就在离我们很近的西藏大厦上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