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思政 |
分类: 评论杂谈·书评 |
马克思主义可以说是最为国人所熟知的现代思想体系,原因无他,乃是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之一写进了教科书,成为人人必修的思想政治课。然而,若要深究一二,很多人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思政课也成为许多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科目,这就造成了一个荒谬的局面:人人都知道马克思主义(这个名字),但不是人人都懂得(甚至是很多人都不懂得)马克思主义。这其中,思政课本编排的不友好(没错,说的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那几本书。)恐怕是重要原因之一。
到底有没有对小白更友好的入门马克思主义的途径?很遗憾,国人似乎尚未创作出这样的东西,已有的要么是落入思政课本写作方式的窠臼,要么是过度娱乐化、肤浅化而失去了教育功用。三年前,B 站上线了一部献礼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的动画片《领风者》,结果却搞成了车祸现场,风评极为不堪。最终发现,这个任务早就被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完成了,正是这本书《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Why Read Marx Today?)。
本书的编排方式与将马克思主义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分别讲述的思政课本结构截然不
标签:
原神倦怠社会韩炳哲倦怠 |
分类: 游戏随笔 |
《原神》可以被解读为刻画现代功绩主体心理机制的隐喻,即对自身施加暴力,同自身发动战争。功绩主体幻想自己身处自由之中,实际上却如同《原神》中的旅行者(玩家)。游戏中的丘丘人每日见旅行者就打,旅行者又不断主动去找丘丘人打,丘丘人即是他的另一个自我,不断同自身作战。如此看来,旅行者同丘丘人的关系是一种自我指涉关系,一种对自我的剥削。旅行者角色自身并无痛觉,而由此导致玩家的疼痛感即是倦怠感。旅行者(玩家)作为自我剥削式主体被一种永无止境的倦怠感攫住。
上面这段话的原文出自思想家韩炳哲的著作《倦怠社会》的序言,原本说的是普罗米修斯神话,但稍加修改就可以套用在《原神》这款游戏上,这样做并非只是玩弄文字,而是意在说明《原神》正是当下倦怠社会的最新症候。为了说明这点,我们有必要从《倦怠社会》的视角看《原神》。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超越福柯的“规训社会”的新社会形态,即“功绩社会”,“其中的成员也不再是‘驯化的主体’,而是功绩主体。他们成为自身的雇主”。这两者有什么区别?按照作者所说,“规训社会是一个否定性的社会。……否定性的情态动词
标签:
同人作品著作权二次创作 |
分类: 微型研究 |
标签:
吾辈汉语日语 |
分类: 微型研究 |
标签:
注音符号 |
分类: 微型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