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从未远去——评《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

2022-04-26 21:56:36
标签: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思政

马克思主义可以说是最为国人所熟知的现代思想体系,原因无他,乃是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之一写进了教科书,成为人人必修的思想政治课。然而,若要深究一二,很多人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思政课也成为许多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科目,这就造成了一个荒谬的局面:人人都知道马克思主义(这个名字),但不是人人都懂得(甚至是很多人都不懂得)马克思主义。这其中,思政课本编排的不友好(没错,说的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那几本书。)恐怕是重要原因之一。

到底有没有对小白更友好的入门马克思主义的途径?很遗憾,国人似乎尚未创作出这样的东西,已有的要么是落入思政课本写作方式的窠臼,要么是过度娱乐化、肤浅化而失去了教育功用。三年前,B 站上线了一部献礼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的动画片《领风者》,结果却搞成了车祸现场,风评极为不堪。最终发现,这个任务早就被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完成了,正是这本书《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Why Read Marx Today?)。

本书的编排方式与将马克思主义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分别讲述的思政课本结构截然不同,它将马克思的思想分为早期和成熟时期两部分,大致以时间先后顺序编排,并在介绍早期思想之前先铺垫了这些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避免一上来就对着读者输出各种不明觉厉的哲学词汇。这样一来,同样是讲马克思主义,这本书带给人的观感与思政课本相比就大为不同,在循序渐进学习马克思的思想的同时,仿佛也亲身经历了马克思的一生。

不仅如此,这本书在内容选择上也别出心裁,它简化了对于没有哲学史背景的读者来说难以理解的部分哲学思辨,但补充了思政课本缺失的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即《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异化和异化劳动的论述。异化是指两个本应在一起的东西分开了,异化劳动是说工人在资本主义下以非人的方式从事生产活动。这是一个和当下现状有紧密关系的概念,996 式的工作不正是一种异化劳动吗?

需要指出的是,这本书也并非单纯是一本导论书,正如其书名所说的,作者在讲述马克思的思想的同时,也在尝试回答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从近的方面来说,弄懂马克思主义对于理解中国政治和社会必不可少;从远的方面来说,当下全球的资本主义问题不断、危机重重,马克思主义没有如某些人所期望的那样进入历史垃圾堆,弄懂马克思主义就有了一把理解这个世界的钥匙。

总之,不管你是本来就对马克思主义感兴趣,还是对它不感冒,读这本恰到好处的入门书都会让人有所收获,这正是这本小书的魅力所在。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