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纯诗刊新乡土诗歌(72)

标签:
转载 |
写在前面:
****************************************************************************
五月的芬芳(外一首)
文/俗子
五月 夏风习习
我嗅到一股股浓郁的汗花香
田野里渐浓渐绿的禾苗 一望无际
锄禾的人们仨一群儿 俩一伙儿
劳作的身影儿在田野里攒动
偶尔直起腰来 擦把额头上的汗
望着眼前蓬勃生长起来绿油油脆生生的希望
还要情不自禁地放开喉咙吼上两嗓
清清的小溪水伴奏
鸟儿们栖在堤坝树梢头打着响亮的口哨
朵朵白云也好奇地赶来凑热闹……
一幅迷人的画面铺展开来
一曲动听的交响此起彼伏在耳旁荡漾
我陶醉似地一个劲儿地喝彩
一只俏皮的小蜜蜂捅了我一下
沉住气——先别激动
压轴的好戏还在后头……
枣花
我知道
只有自己红了的时候
才能给人以甜
不红的时候
我没有理由
不全力以赴我的梦
愧对时光辜负人们对我的期望
我历来喜欢
在无人欣赏的角落默默地
吸取雨露阳光
充实自己的胸膛
不断地蓄积
红量元素和甜的力量
其实
我的欣慰和快乐
也很简单
就在于不捧自红 红了
施人以甜——
也就这么点儿无产阶级思想
年轻时的他
风流倜傥、英俊潇洒
身边常常簇拥着
许多仰慕的目光
只有荷花
对他总是漠然视之
那年夏天
他荣获全市样板戏演唱赛第一名
载誉归来
追猎他的目光
更是既热烈又温存
而荷花
对他依然避而远之
又是一年夏天
从中越自卫反击战中归来的他
双腿被全部切除
浑身有数不清的伤疤
这时,簇拥在他身边的目光
虽然更多的还是仰慕
却完全没有了往日的热烈和温存
唯有荷花
对他却不离不弃
那目光
总蕴含着柔情和娇嗔
诗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81989144
论粮食
文/黄曙辉
小麦,大麦,稻谷,高粱,玉米,青稞
红薯,土豆,芋头,以及,所有的果蔬
这些泥土孕育的粮食
它们总是一言不发
用短暂的生命延养生命——
人类,食草类动物和食肉类动物的集合体
在粮食问题上,食不厌精
越来越贪婪的舌头和胃
被味觉劫持,成为造粪的机器
除了糟蹋粮食
就是无休无止的吵吵嚷嚷和战争
粮食在喊冤。粮食从来不曾想到贪字
恶字
杀字
我现在已经远离粮食,不敢亵渎纯净的朴素的粮食
只用文字喂养身体
或者,在月光之夜,啜饮一滴凉爽的露水
这些子虚乌有的粮食
俨然成了我不玷污这个世界最后的避难所
我已经不在乎饥饿,虚脱,死亡
这一切,早已离我而去
静守心房,露水嘀嗒,月光明亮——
所有谷物,果蔬和块状的薯类植物
以及,虎豹,飞鸟,游鱼
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或者奔跑
或者悠游,或者静默,或者在风中不急不缓地摇动脑袋
宁静祥和,像一幅远古的风景画
是充满浪漫色彩的池子
稻子的头颅,在它内部闪光
它站在水里,不,是站在天上
所有星光都被踩在它们脚下
在它面前,那枚银色的月亮
总是歉恭地放下架子,卧进稻子的根部
为它们提起星空,好让稻子的头颅
进行遐想,更让以后享受它的人群
颅内挤满智慧
哼,那个泼辣太阳
见了它,也总是先把她另一个孪生姊妹放进水底
她们俩对着脸笑呵
废话不说一句
夏夜
天上的星星总是在夏夜忘记自己的身份
它们把小脑袋挤下来,追
几只失踪的萤火虫
而青蛙以为它们是来抢自己的仙女
它断然大喝一声
而那些星光
也顿时摇错了铃声
诗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81195733
雨落黄昏
文/沐墨磐
如果再持久一些,骤升的暑热就被扑灭
喧嚣会逃遁,只留下湿漉漉的风,逡巡
然而,忍住情绪的雷霆,积雨云温婉
勿需闪电穿针引线,淋漓如昙花一现
河面的水花空有可涨的空间,波澜依然
喊渴的嘴唇并不是刚刚打开就要合拢的伞
浇注如隔靴搔痒,更大的力量需要蓄积酝酿
蜻蜓点水般,如中途罢手的事件
——不知是妥协,还是暗暗达成了默契
一场难显高潮的雨,似乎尚未开始就沦为过去
绿叶不大的摆幅里,蝉鸣仍在固执地复述:
黄昏不是一天的尾巴,只是夕阳要告别它
每一扇窗户都是夜的眼睛
有人把手指向天空
那颗属于自己的星星
疲惫的风栖于树的梢头
披着月光的草垛搂紧自己的麻雀
万物在夜色中安睡,夜醒着
一只错过爱情的猫醒着
黑色的皮毛油亮而柔软
两眼发出绿色的光芒
诗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wuenlu
五月之麦
文/杨根德
一场浩大的盛典,五月
春秋之初,鲁西南古老大地
十万亩麦田,心臆大海
所有的麦芒,齐声高歌
所有的麦芒,闪烁着金子的光芒
某种浩荡的恩泽,恣意的宣扬
这些,来自泥土里的草木
以齐刷刷的头颅,登临舞台
一米之上,千里江山一色
像一位苦行僧,展示衣钵
像一枚桃果,展示果肉
黄河与大运河,时空的坐标区里
佛光和土地,再一次色度饱和的涂抹
上苍,蓝的澄净
睿智的目光,一遍遍逡巡。
这些早已应该,镌刻在鼎上的事物
需弓身曲背,我家乡的父老乡亲
顺着阳光的指引,收获
直抵三百里的泰山,五岳之尊
童年的家乡(外一首)
文/麦克诗人
童年的家乡,豆芽儿一样的影子
游弋在门前的小清河里
春天耧铃声声,种籽是眼睛里的金子
播在农谚的风里,汗水穿过长长的田垅
贫瘠的风吹绿禾苖,吹响九月的蔚蓝
秋天带来丰收的芳香,和小小的满足
我在黄昏,坐进蓝草垛的月亮里
为母亲唱起,一首刚刚学会的儿歌
夜或一把旧琴
夜色缝纫旧伤,月亮成了一面镜子
浅绿的长发遮住村庄的流苏
蹄音滑过脖颈,你抓不住风的影踪
山谷的涛声喂肥了河湾的蛙鸣
月光一次次,洗白天使干净的身子
月光一次次,洗亮村庄香甜的鼾声
心事抽芽儿,伸开的细腰挽住一把旧琴
心涧的清流冲洗着缄默许久的石头
树和水(外一首)
文/丽艳
不远,真正的咫尺
相拥时,总是夹着太多的雨
更多时候,树就是树水就是水
树,写生自己
水,给它镜子眼睛
哗啦啦地动情
它们都为对方的语言吸引
一个长着风的耳朵,一个有皱褶的思想
一个色彩迷人,一个澄澈晶莹
蓝色的箭
西折六个经度
抬高三个纬度
蓝色的箭,落进木兰围场
殷红的相思倒下
马背上的伉俪
近了又近
诗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672223535
哭泣的地瓜
文/桦树皮
小区杂树婆娑,绿肥红瘦
没来得及让纸上春风落座的
闲田隙地,有的柿子红了,有的辣椒
挤满篮子,去犒赏汗水流淌的小溪
刘奶奶的地瓜刚刚开花
从老家日照捎来的种子
带来太阳的基因,长得风生水起
让刘爷爷又像回到久别的故乡
一支队伍,捧着保护环境的指令
挥锹舞镰,把两位老人梦里的微笑
顷刻夷为平地。无助的花朵
被葬入泥泞,苍翠的秧苗粉身粹骨
稚嫩的地瓜,坦胸露背,睁着绝望的
眼睛,看着夭折的家族,脸色由紫变黑
刘奶奶坐在一片狼藉的田垄上
呼天抢地,泪雨滂沱,淋湿了整个楼区
请稍安勿躁,车轮,蝉,割草机……(外一首)
文/风荷
风吹门环,窗口的笼子已空
一碗绿豆汤,一块鲜蛋糕,邂逅了我的胃
和一个寂静的早晨
之后,每一寸阳光都雷厉风行
我的手边也多出了
一瓶墨水。一笔,可以把一条河流唤回么
再一笔,可以把荷喊到我的夏天么
你的微笑像一匹白马
我身体里的笛音,正列队跑到路口的柳树下等候
我不知道我为何还有那么多的忧伤
途经
一团墨,是拥挤的夜色
她也有黯然的时候,她照不出远方的天空
她睡着了,蛙声也没能把她唤醒
像一枚琥珀,墨的身上
江水稠绿,松林凹陷,夕阳的脸红了又红
你手提羊毫走来的那刻
她才有可能苏醒,她从眉间卸下返青的光阴
在如水的月下,我希望自己就是
一滴醒着的墨,有你想要的
湿滑的忧伤
风穿过林梢
也没有制止蝉鸣
一路飙升的温度
丝毫没有影响进程
一些客观的事物经过沉淀
枝头上季节给予季节的使命
让本该的可能已具雏形
不管梅雨 大风 潮讯
密集的时空怎样变换
干渴的根茎如何深入命脉的痛
年轮都会打开一个入口,包容。
入伏的饺子已经在沸水里
滚了三滚
沿袭了多少年的习俗
又将在盛夏里出水新生
你,路过这里
文/刘淑江
什么也没有,就什么也别写
给田埂上刻一串脚印
放几枚露珠,生几粒蝌蚪
有幸让脚印与脚印相亲
有脚踩到脚的时候
自己跟自己道歉
什么也没有,就什么也别写
踏踏实实地坐下来
看白云流浪,摘几滴鸟鸣戴头上
捧一束阳光驱散如烟似雾的帷帐
心
什么也别写,恰好
什么也没有
路过这里
湖水缓缓地缓缓地流
偶或牵出一丝丝扯不开的涟漪
像饱经沧桑的老人
把过往抛向一夜夜的月小山高
开怀畅饮
起伏的浪下壮阔的波涛
波涛深处嘶鸣着的万马千军
岁月被阻隔在栏杆之外
如今,风和的日子
这里就是一面镜子,浩淼无边
见出人世上更多堪与不堪
那时,眼角旁汩汩涌出的泪
血管里左右冲撞的奔突、迂回
都藏匿在湖心深处
汽车驶过这里
我跳下来,驻足水泥浇铸的堤岸上
想象若干年后
我同它面目上相似的表情
平静地承受可能来临的一切
享受天阴天晴下
一个普通农人的日出日落
哼着乡间俚曲
荷着锄头上一柄笑弯的月牙
留下田埂上深的浅的足迹
忘记了曾经泼在头顶上的大片乌云
篱笆外一声比一声凄厉的狗叫
提灯的手哆嗦着不听使唤
风还在路上,就已消解
你体内一半的蛊
五月,是一个人的神话
口水慢慢蒸腾——
扑向一万亩桃花
雨水回到屋檐,回到瓦的梦里
遗忘,或者尾随
泥土下,慢条斯理的蜈蚣
赦免上古的石器
罪过。是蜜蜂嘴里的毒素
揭穿一朵花的秘密
诗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824757690
一只水鸟在湖面
涟漪里打捞 走失的
灵魂以及遗落的羽毛
它忘了来时的路
它已记不清湖畔上
有过它丢下的石子
掀起的巨浪
是怎样在沉默的午后
一寸一寸风干了它的肌肤
只记得两只鸳鸯
在偏僻的芦苇丛
轻唤过谁的名字
仿佛那个迷人的眸子
沉睡多年的故事
---------也没有被唤醒
年轻的日子
在光阴里寻觅 那年 那月 那日
那些依偎在身边的曾经
去了哪里
在寂寞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