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冬游7小南村二仙庙

标签:
府城关帝庙小南村二仙庙宋代遗构天宫楼阁宋韵彩绘 |
分类: 自驾篇 |
府城玉皇庙内容多,出庙已近16:00。冬日昼短,时间紧张了。公园东南角的关帝庙,2013年列入第七批国保,相距不远,不到可惜,走过去需要10来分钟。

这里距小南村二仙庙不过10公里,不知能否看上。天色已暗,返回北侧新路停车处又耗近20分钟。车停北侧是个错误。
简介:二仙庙位于泽州县东13公里金村镇东六庄村东南村自然村境内的高岗之上,下临丹河。创建于宋大观年间(1107-1110),两进院落。前院仅存建筑基石,后院建筑有正殿、耳殿、香亭(献殿)、配殿等。坐北向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地址)、乐亭、献殿、正殿,两侧有东西厢房(西为新建)、东西垛殿。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用材硕大,斗拱分布疏朗,系宋大观年间作品,在中国建筑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殿内的二仙塑像。系宋代作品,是山西境内仅存的二仙塑像。殿内的天宫楼阁,斗拱出跳多为宋代建筑之罕见,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大殿东侧竖立的宋大观年间的创建碑是这一建筑的历史见证。
献殿也称拜殿、香亭,面阔五间,比北侧的正殿宽出许多。以前在这里祭祀二仙,陈设供品。
“新修二仙庙记
霍秀(泽州县)西社卫尚撰,招贤西社王重书。
窃闻:观天之神道,而不忒于四时;察地之阴灵,而有益于兆庶。圣人者,居天地之两间,故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焉。洪惟二仙之神,顺坤道以发生,握乾符而济物,恩霑九有,泽润八方。然奋其威力,有以荫群品;法之聪明,有以奉上苍。用均平以施雨露,行正直以役鬼神。四惠布而康万汇,五稼丰而育群黎。岂同常祠,不比凡神。恭念我二仙之初,夙为圣女,起自任村,生隐寒门,族称乐氏。虽无得之传云(志?小字)闻,实有传平(小字)于上古。(雙)化于上党之东南,留迹于壶关之境内,秦城北寨,至今而存,洞府依然,手迹尚在。每遇岁之愆阳(天旱),乡民为之祈祷,求之有验,雨不失期。鼓之风雷而不役乎箕星,降之雨露而无用其毕宿。枯槁再发,草木敷荣。朝廷因此祀典,黎庶以时享祭。既克诚之无嗟,信威灵之有应。古人所谓有功于民则祀之者,于此见之矣。于是管内五社,纠及四邻,乃卜地修建。运石兴工,材植云集,斧斤雷动,经之营之,不日而成。殿阶三尺,效尧庭之遗基;台甃九层,同楚宫之玉砌。命其名工修饰神像,粉绘若秋月凝光,丹藻如朝霞散彩,布其上下,内外一新。又率众坚诚,亲诣灵祠,礼请其神,来居是庙。三奠献酌祀之珎,九醖助苹藻之馔,永伸诚恳,仰潜化威,如出乎其时,如见乎其神。不惟当管被泽于庇庥,远方之民亦同加福祐,则神之于人,岂曰小补之哉。今有五社管人竭力共同,修完已讫。堡子头北弦田宗地内施地一所,充为庙基,挟屋、行廊、门楼、五道,周以垣墙,栽以松柏。其地离(南)枕青莲之寺,坎(北)靠龙门之神,震(东)依翁婆,兑(西)临梁府。四面八方,景相不可遍举。见者拭目欣然,过者回首仰顾,岂不伟欤。庙自绍圣四(1097)年五月内下手,至政和七(1117)年秋方始工毕。今直书是文,以传其永耳。时
大宋政和七(宋徽宗,1117)年九月十五日立石作记。
都维那施地人田宗,男安正。招贤社副维那杜琮立,副维那张干。
招贤管西五社管老人郭衍廿……,纠司张起。招贤社老人王庆……;招贤西社老人张庆……;北村社老人……;南下社老人……;崔家社老人……。
东侧还是块宋碑,时间早10年,按理已建成,为什么西碑称“政和七(1117)年秋方始工毕”?额题合一:“二仙庙记”。碑文:
“其仙隐乎,必处而青霄之外,视之不可见其形,求而遇之者,自非乎口口。二仙夙为圣女,累代灵焉。世传陵邑人也,族闻乐氏。然于书传无质,得闻父老之语而垂名不朽。而后乃脱尘双化于上党郡之东南壶关县之境内,自古迄今有庙。传圣侧洞府依然,手迹尚存,有灵及物。四方之民,时思盼飨,以其地遥,钦奉无由。于是管内耆德编民之愿,悉发诚恳,度地于招贤管头村,于西北高岗左侧之间。其山耸勇盘峘,而五气皆聚,东临清丹,一注无穷。次望者女娲圣洞。西望髙都之郡,约二十里至郭。北望龙门古境,谷响潺潺而不绝。南望青莲之狭石,至远公掷笔峰台。四望雄杰,此方可以所建也。乃择匠材植,云集斧斤,奔木雷动,经之营之,不日而成。殿宇峥嵘壮丽。命其名手塑像彩绘,而未称其情。有都维那田宗等发言,与百众曰:其仙殊灵,其像可以施金乎?百众曰:善哉,皆所愿也。乃率众坚缕金而成妙矣。举皆一新,诣灵山而礼请其仙来斯庙乙。远迩士民,各有所仰,咸赖其佑,遂使岁成丰穰,仓箱盈溢。一富于比屋之家,举无冻馁之患。传有功于民则祀之,此仙之功有济于世,岂曰小补哉?则仙所依者,人也;而人之所获祐者,仙也。噫!所贵顺时而报飨之礼,无怠于民哉。是乃邑众见托,难以辞,自愧琐才,聊叙其仙之本。
正殿前脸,门窗独特。虽似近代,制作精美。
早晨先看的西溪二仙庙的中殿神龛为明清,这里是名符其实的宋代小木作“原装”。
神龛由两主龛、两侧龛组成。二仙并坐于两主龛内,两侧各立侍女,按传统,主大侍小。中挂同治元(1862)年“弭我采薪”匾。
光线昏暗,照片易虚。
廊下东碑:
“二仙观修路改水碑记
余每游珏,歇履于二仙观中,第见群山拱翠,丹水环绕,伟然一奇观也。考之志记,大宋正(政)和间而始有斯观焉,年所多历,不能无江河日下之感。然此观虽居于青峰壁立之上,而实处乎平行山分峙之下,每遇大雨,时行水溢,庙堂三日五日不能骤浸,其不致坏宫室,而为洿池者几希矣。乃有住持僧人心楷触目伤心,不忍坐视,爰会五社之众,而告之曰:心安神妥,理自然也,水浸殿宇,心岂安乎?我此铺砌地道,改水南流,南路久断,亦为之铺墁,使逆流之水不入庙中,而庙之下者可变而为高阜,路之断者可翻而成通衢,水无湍,水行不碍步,非美举乎?而五社之人闻其言,不禁群然而称之曰:善哉斯举。于是均出赀财,鸠工凿石,不辞劳瘁,同力经营。肇基于丁卯(1747)岁,告成于戊辰(1748)之春。不没年月,属余为序。余不自揣妄,竭拙言数语,以记不忘云尔。
邵东双林寺僧人寿能撰并书(两印)。
……
一天任务如愿完成,仍夜住市区。
前一篇:2024冬游6府城玉皇庙(下)
后一篇:2024冬游8陟椒三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