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五台山北6三圣寺

标签:
繁峙三圣寺元明建筑柱头吞口檐下童子彩塑壁画 |
分类: 自驾篇 |
自公主寺返回砂河镇,直接去东北5、6公里的三圣寺。
三圣寺门脸,整齐简单而对称。两棵古榆,虬枝峥嵘。山门居中,左右钟鼓楼,外侧另开两门。
其实也不完全是龙头,额头开有天眼。
地藏殿殿门没有公主寺精美,左右上固定板套,中置对开门扇。用铁栏杆完全封死。
二进院,存有数碑。
台阶西侧碑最早,碑额“叁圣寺”。碑文:
“冶口三圣寺碑志铭
大同云中禅房住持姑苏道宽撰文,
繁峙县吏部听选举人王藩篆额,
五台山大吉祥显通禅寺僧居诸龙会广泉寺住持善口书丹。
夫西方大圣人之作,当周之世,瑞气见采,照五千载。后感梦于汉永平间,其教播于震旦,直欲远邪非,近中正,归之于善道,而不欲陷于不义。所以舍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万刑息于国。人皆归于善,天下自太平矣。阴诩王度,岂为小补?历晋宋齐梁,至于隋唐,天下山林城市,靡不建立梵刹,其教益大兴焉。迨昭代(本朝)天从圣人(朱元璋)尤以善治天下,而亦重之。山右太原府代州繁峙县,即古坚州(金元)滹源郡(?)也。郡之东北百里许,冶口有古刹,曰三圣寺,不知创自何代,无文可征,其治口善信以为祈福之所。奈无主者,遂请泰公禅师而为寺主。师名江泰,法号天和,即本庄柴氏之子,生于宣德乙卯(十年,1435),自童年既有超口之志,于正统间(1436—1449)授礼五台山祐国寺资公王田和尚受业,盖其天资明敏,凡口僧间事业,莫不研穷,得其旨趣,尤虑生口事大口刻口参究,蒲团坐被,自不容放,一旦口天开朗,心地灵明,空劫已前之事,口然洞达。口口不口口口口口二十口口性天大和尚举似工夫,了无滞碍,遂付衣拂手,卷使之为人师。自不肯,远游湖口,遍历名山,口参口知口口益道业。成化(1465—1487)年间而归口里,因口口之请,遂卓锡于斯。其归向者不可断数,感化十方,大口施财,口口口口地十亩,起盖禅堂、方丈、厨库等房而安。禅期接纳云水高流,遂成丛林。厥徒海住,号无相,亦本郡人也,自幼即有孤高之志,而能继师之道,游方数载,了性明心,是以善士见其天和老禅师年高德迈,宜当乐道,复请无相代师主寺,庶得有益于后。诚恐年远失其所自,特纪其岁月,而复铭之:
滹源冶口,古刹巍然,忘其所自,启于何年。乡人钦仰,祈福良田,虑无主者,口请高贤。天和知识,临济正传(与浑源永安寺一派?),不违本愿,乃安斯禅。厥徒无相,夙有大缘,代师为主,列后之先。
五台山古华岩祖庭中岩寺首座净忍号无生。盖禅堂功德主张鸾、男张……。石匠……。
三圣寺早已存在,但长期没有僧人管理,为“治口善信以为祈福之所”。
“重修三圣寺记
(空处后题小字)崇祯叁(1630)年叁月吉日,本村舍三会受善人于斯芳等(10人略)。住持僧人如意、真漳。石匠董希、曾栋补。
繁峙县任顺德府(邢台)邢台县学司训柴樒撰文,
冶口村施财功德主重修首领乡耆柴树篆额;
本村善人口口功德主大同都司掾和大仁书丹。
三圣寺创自古坚州,大元朝历今,繁峙远非旦暮,稽之梁纪,郡名官秩昭昭,建非寻常比也。梁栋殿宇,弗改如初,正塑佛像,随龛五方龙王,乡人朔望贡焚香火,以为一方祈福雨泽之所。阅时既久,风雨之所吹洒,物像未必如故,甚至垣坏瓦易。山后儒僧明兴,因乡耆柴君树有志,亦尝补葺,更易未几完全,遭时无禄重修续完之任,未必无所待也。俯察寺中袭僧安居者有人,而其托重可成厥功者无有。访得本乡郭氏子法号明口者,自出家此寺,幼有糟糠壮志,但乡游不识,口口太谷,奋脱俗态,诚感乡人。彼处僧庵已成,更创寺宇,造补本寺雨师并凡圣像共大小七十尊,口兼堡上楼台玄武,俱历世崇奉,不朽之勋也,庸亦伟矣。夫既有裨于圣像之未完、其重修之未续备者,宁不于郭氏之子是望,而谁克胜也哉?树既访且见其实行,将前明兴之所未就者,于是口以委之。郭氏子将太谷乡耆恳留、庵宇成业一并弃舍,北来整顿旧贯,力出乡人,劳瘁一己也。其南北二殿椽栈抽易,砖瓦补塞,台阶砻砌,物色更崇,百像炳口,不啻如古坚州之美备已也。郭氏子之勋,今亦把让于古矣。乡人佥嘉,重修大功既果,宜勒诸石,请文。予亦嘉其劳该永世昭载,以为后人再振、扬波助澜之感。石刻引存寺院,而遭遇虏患,年凶耆惫,三无力焉。嘉靖乙卯(1555)秋凭乡耆乃果完,勒其有兴于重修者,并列如左。是记。
“重修三圣寺碑序
盖闻,神灵之赫濯,资诸创建;庙貌之倾圮,赖乎葺补。兹三圣寺创立已久,其详不可悉闻,但自元及明,几经修补,碑记众善昭存,迄今数百余年。不胜栋折摧崩,风雨飘摇之态。爰有寺僧普恩协同紏(纠)首,士民四方募化多金,不日各匠兴工,补塑金妆,一时墙墉口口,殿宇辉煌,山门禅室、钟鼓二楼,靡不焕然维新。所有施财善人应表芳名,用垂永久,以志不朽云。
买地幢八面,斜向四面稍窄。分别刻字:
碑文可知:三圣寺至少始于元代。成化(1465—1487)年间,“起盖禅堂、方丈、厨库等房”。所以不能明确知道现存两座主殿的建造年代。
两尊吞口已明显不是龙首,似虎似豹,额头隆起,没有天眼和“旋儿”。
三圣寺得名于主殿内塑有华严三圣,即:毗卢遮那佛、左右胁侍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
“大元古坚州冶口村启建三圣大殿修造。功德主(4人),副功德主(14人),助木植人(7人),工役人(8人)。众善口记”。
另块因漏雨,字迹淡而缺损,相当于嘉庆二十一(1816)年重修碑记:
“尝闻: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焉。冶口村有三圣寺,创自大元,成于大明,传口我大清,已重修然可稽口,但历年久口洞口多,因于嘉庆二十一(1816)年重加修饰,自正殿、过殿、东西配殿,与奶奶庙、五谷神庙、山门、钟鼓二楼,俱为之革故鼎新。又新建马王马神庙三间、口神庙口口一所。自孟夏以至孟秋,不数月间,功即告竣,共费银七百余两。虽勒碑二座,而四乡本村施舍已刻满面,纠首姓名不能全书。因公立梁记,将纠首功德书名于右,亦垂不朽云。
西架梁:
“峕大清乾隆三十九(1774)年春三月,冶口村重修三圣寺正殿、南殿、东西配殿、钟鼓二楼、山门墙垣,抽换椽栈,揭拭补塑,金妆圣像。四十年启建前院东西二殿、五谷神庙,新塑圣像,金妆彩画,十月望日告厥成功,共费钱粮六伯余金。纠首住持,四乡募化,树碑刻石,万载可考。
北侧为近年题板:
“补修三圣寺梁记
西沿口三圣寺历史悠久,是省文物重点保护之一。多年来,受风雨侵蚀,特别是近年来寺内部分佛像被盗,急需补修,于是在二零零一年七月,补塑大雄宝殿佛像一十八尊,地藏殿所有圣像残缺部分一应补塑,钟鼓二楼也补修一新,恢复了三圣寺本来面目。
北壁明王壁画最富特色,与《浑源永安寺》北壁的明王有一比。明王是佛、菩萨的忿怒身,反映了临济宗当头棒喝、警醒众生的理念和作法。不同的是,永安寺为十大明王,这里是四大。有称:殿内原来也是十幅明王,东西壁各三幅,后来损坏改画了。
西侧,有称军荼利明王。
不同于公主寺、永安寺,东西两壁不是水陆画,而是佛传故事方格画,清代特征。
打开南侧板门,殿内亮堂起来。西侧塑两大天王。
左手长者闵公,一身明代富贵员外衣饰,贴塑泥金,手捧摩尼珠,盖块红巾。
右手为年轻的道明,僧衣华丽,手持地藏菩萨的锡杖。
东西两侧各塑两大天王,绘五殿阎王,成四大天王、十殿阎王之数。
西北壁画,同样观音救难图,六格六个故事,残存榜题:“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慈心”,……。
下午开门要14:00以后,咋办?不等了,先去茨沟营、韩庄长城,明天再来。
前一篇:2023五台山北5公主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