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五台山北5公主寺

标签:
公主寺明清建筑明代水陆壁画明代彩塑悬塑乡村宗教寺庙 |
分类: 自驾篇 |
住砂河镇,目的是看看公主寺、三圣寺和岩山寺。然后根据时间,重返茨沟营,登韩庄长城。9月2日8:00,先到西侧的公主寺。

公主寺位于公主村南。公主村,位于盆地冲积坡原的南端,紧邻山脚。原名空如村,因公主寺迁此,更名为公主村。
公主寺创建于北魏,为北魏孝文帝第四女诚信公主所置,原位于山寺村(南2公里)。明嘉靖年间迁此。现存建筑毗卢殿、大雄宝殿、大佛殿(好像不大)为明代建筑,其中壁画最为著名。其他为清代建筑。2006年列为第六批国保。
《清凉山志》将公主寺列为北台外九寺之一:“公主寺,台西北谷,元魏第四诚信公主出家建。唐有尼掘得尺璧,献武则天,下敕重建。唐末,唯德禅师重修”。与隐峰禅师有何关系?
门内墙上,1998年的维修志,仿古碑文体,纪录清晰:
“民国五(1916)年重修至今……。本寺的壁画、彩塑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是明代遗迹中的精品。……于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三年……共款叁万元,对公主寺进行了重点维修。维修的主要工程:
一、揭瓦了大雄宝殿三间,山寺殿三间,佛殿五间,东西配殿十二间。
二、揭瓦了奶奶庙三间,关帝庙三间,两个舞台六间,山门三间,配殿六间,三个垂化门。
东碑,额“永垂不朽”,碑文:
“大清嘉庆二十二(1817)年重修公主寺碑志
盖闻:莫为之前,虽美佛彰;莫为之后,虽盛佛传。邑东南乡有公主寺,古隐峰(与北台隐峰塔同人命名?)旧址也。庙建于公主村,实居繁邑之佳境,名口于清凉志,半属台山之名区。然历年既多,敝坏因之,自国朝康熙五十二(1713)年重修后,亦越今日几及百年,风毁雨蚀,诸之佛神殿,以迄配殿、禅房、山门、围墙残落殆甚,修举之无能,为人心伤之。不期今岁正月初旬,住持僧恪请村人亲临禅舍,意思修想,村男女心悦,而赀财之不及,犹在踟蹰,乃再四设法。议村中地亩擁(拥)钱、闲居人方努力施助;又议,举二十余人,各执疏具力所募化,口口从事者皆踊跃争先。遂择纠工者六七人,于三月初九兴工。既倒者重整之,残敝者更新之,至九月初旬工告竣。不数月间,而规模严整,栋宇焕然。又村南峪口有公主娘娘圣庙,屋宇神像倒毁殆尽,于次岁复为重新建立,亦复炳然。观美斯口人力之为,亦佛德之灵佑也。策事不纪,其实久必湮于无名,爰为勒诸石,以冀永传不朽云。
廪生何肇敏敬撰,增生何绍良敬书。
计开本村地亩施钱序:监生居恒泰施钱十千五伯(百)……
西碑挺有意思。前嘉庆碑所提“二十余人,各执疏具力所募化”,每位牵头人称疏头。该碑即为各为疏头筹款善人及数额,及总花销。做到分文清晰:
“何绍业疏头善人施钱序:贡生郎嗣曾施钱二千……以上各施钱一千……以上各施钱伍伯……
何肇敏疏头善人施钱序:……
……
一共齐布施钱陆伯陆拾陆千壹伯叁拾贰文。佛殿、娘娘庙共花钱陆伯陆拾伍千伍伯伍拾贰文。
东为民国五(1916)年碑记,额“咸有一德”:
“公主寺,古庙也,备三百长处之,数十二大寺之名。历唐宋元明清五代,未尽重修,俾神像倚侧,庙貌腐败,殿宇残缺,墙垣倒塌,见之者不忍瞩目,闻之者亦伸长叹。奈工程浩大,财力不给,未敢轻动。不知天下事否极则泰来,有废即有兴,牛犋(?)等忽想出募化之策,一经商确,众口佥同,百人一心。本村按地亩摊派,外乡随贫富捐资募化,近邻莫惜辞说之劳延求,远方不惮跋涉之苦,共集钱壹千余吊。于是董工修造,应抽梁者抽梁,该换柱者换柱,及砖瓦土木、丹青油漆,不周年而告竣。此固人力之克臻,抑亦神灵之默佑也。目今前后殿宇焕然一新,东西廊庑灿然可观,村人踊跃乐成而颂祈祷焉。颂曰:佛光普照兮诸神维持,人心佥同兮功成极易。殿宇辉煌兮内外一新,阖村兴旺兮运会转移。
前清代州生员居世亨撰,繁邑庠生邢尚仁书。
口(护)寺庄产地土序:……经理(二字凿毁):(13人,3人被凿)。石木泥画工(略)。住持僧口林、孙能祥(均被凿过)。
其中,“护寺庄产地土序”为有意凿毁,发生过什么?
“从来有庙宇,然后有护寺,有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盖护寺者,口口口口以为住持之养产;而住持者,照应庙宇、护寺之人也。口口口之护寺,前人未口口址口铸钟时口有痕迹口口而不(凿29字略)。今口口口口口僧(凿19字略)。今将庄产地土详注于后,以作永远照用:护寺地壹顷,卅余亩山;寺上庄产壹所,东至麻峪沟底,西至沟底,南至羊草口,北至红沙坡。又有长角口一处,为口口,东至滴水崖正口,西至石条梁,南至梁顶,北至王家坡披水”。
碑阴,施主姓名、施钱。有收支账目。另块也是功德碑,为同年十二月立。
之后,看护人介绍:这是明代建毗卢殿前,先设计制作大殿模型,再组织施工。
简介:毗卢殿,明正德元(1506)年重修。殿内正中间塑毗卢遮那佛,背屏是倒坐观音,俗称水月观音。殿内两侧长坛上,分塑着十八罗汉坐身像。罗汉大小与真人相近,身形比例恰当,动作自然,神态各异。后门东西两侧的长坛上还塑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毗卢遮那佛身后排列着的是六个洞窟悬塑,有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色彩鲜明、造型生动、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才价值。
毗卢殿后门,也是精美的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不同的是两侧第二扇图案略有不同。
不知为何,作为一寺主殿的大雄宝殿,规格反而降了下来,只是悬山顶。
简介:大雄宝殿,明弘治十六(1503)年落架重修。殿内塑三世佛,工艺精湛。四壁皆有艺才价值较高的壁画。除北壁部分残缺外,东、西、南三面保存尚好。真定府画匠戌剑、高升等人所绘,为明代遗存。

守护人忙完手边活儿,可以开殿门了。从大雄殿开始。
尚可辨识:“(峕)弘治拾陆(1503)年正月初九日重修”。中部小字:“空如村舍地功德主善人……西义村善人……李牛村……李家庄……高家庄……五台县……。本寺住持僧……”。
中心构图壮观系统,但不易翻拍。每组神祇都有榜题:上为神号、下标供养信士(女)姓名。据考证,信士(女)姓名基本都在弘治题板中有体现。
北侧壁画,近卢舍那佛有普贤势至菩萨、金刚座神、帝释天主、两大天王。帝释天为女身形象。
南端上方题记:“真定府。塑匠:任林、李钦、孟祥、张学、李珠、赵土学、敬升、陈义。画匠:戎钊、高升、高进、张鸾、冯秉相、赵喜”。
门西侧立块元碑,这是从山寺村原址搬来的?是考证公主寺历史的重要证据。碑额“德公道行”,碑文有所漫漶,大部文字可辨:
“大元五台坚州(金元时繁峙)隐峰山古公主禅寺开山第一代秋月德公和尚道行碑铭
岁乙巳(至正二十五年,1365)孟冬十月二日,公主寺德公和尚示寂,以其年礼葬于本寺之北。越三年丁未(1367),小师德真状师之行,口口口口口曰:师平昔趣口高洁,游戏三昧,利益无边众生,其深功密行,非鄙陋之文所能形容也。不免谨撅其口口录之。师讳唯德,秋月其号也,祖居真定(正定),宦门孟氏,幼亡其母。六岁父携之燕,依姑父白御史,共子读书。师口口口,未有老成气,格然不甘处俗,十四去家从佛,侍师密公,异之曰:此子他日法中龙象也。十五授僧服,为俱戒口口口会凡五载,经梵律论,探口钩深,无不妙解。年二十,出游五台,洎遇独峰,决意禅宗,捐弃囊资,遂舍口而就,口口此慧,生而凡情口如也。乃回京都再谒,指空无智,壁峰请益,遁入京西,归山士庶敬仰口。正月庚寅,复入五台,又以世故方启,师寻嘉遁,于戊子(至正八年,1348)岁卜居古公主寺址届,《清凉传》云:北台之西,繁峙县东南,有一寺名公主寺,后魏文帝弟(第)四女信诚公主所置。年代深远,瓦甓犹在。又,唐昭宗(唐二十任帝)乾宁三(896)年,有僧名丑丑,于寺得一玉石,自持至都,献武则天(624—705,已逝近200年),赐绢百束,且须置额重兴殿宇。实值金宋已(以)来,兵烬之后,堂殿经阁,犹风捧于轻云,佛迹僧踪,若炉灰投于沙雪。呜呼,寺之口寺,已有年矣。既经丧乱,彫(凋)敝尤甚,破屋坏垣,人不堪其忧。师处之,施工募缘,择选工匠,创建佛殿、方丈、南北行廊、三门,郡邑官衙士庶捐财效力,乐趋其事。其年院宇灿然可睹,师怿居之。又数载,于壬寅(1362年)岁,司徒设置净会,命师外在作法,演说毘尼戒律,利益存口口口,师勉从之。既还所居,如枯木止水,两世相忘澹如口,又数年而终。临终之夕,为门人说法,向口遽口纸烛,口口口口口五十一岁。百世一生,不肯休口,清凉石虎报口更,正是还原去时。即曰:我行矣。便坐逝。师门世五(缺10字)济百世之孙,乃隐峰弟(第?)十(子?)口(代)口嗣口口口(有年?)十有五,克家住持,口德兴口即监寺也(缺13字)诱人使学者,易入释法门口口也。然饮食口笑之间,亦口口口口口也,故能见(缺6字)实(缺4字)一体,睹大千为遽庐,瓦砾口口蕃口朱囊洒然不口了然,无口者也。口以词口之曰:
口口口生,口诣高迈。口口口口,度越轮辈。口口口口,口口其戒。出游诸方,绵历五载。讲口修口,朝夕匪口。经律论赞,无口口口。玄教风行,口徒云集。口叩玄口,便入三昧。问口便门,口口训诲。口口庄严,功成于口。巍巍堂宇,口弟(第)一代。何律何禅,口口无口。不居而居,口口而宰。口脱虚口,口口口口。临济口风,隐峰正口。口传无穷,万世不顿。
(缺6字)古公主禅寺当代住持门资真口月严书;
冀宁路(太原路)坚州知州兼管本州诸军奥鲁(留守)劝农防御事赵逊撰;
冀宁路坚州判官张幹篆。
殿中主尊为毗卢遮那佛,两侧同壁画分别为男身大梵天和女身帝释天。
细看塑像,头部太新。
殿内并排三座龛阁,供三位奶奶,都是碧霞元君的化身。
左碑额“万福攸同”。碑文:
“大清咸丰七(1857)年创建殿宇碑志
尝谓:造桥修路善量无穷,创建庙宇功德莫大。我公主村虽系大寺,但奶奶庙灵应非常,有求必应,未尝建立殿宇。原居西南隅一间,因殿宇窄狭,匾额繁重,几无挂所。村中粉粉(?)公论,意欲西南方另建殿宇楼台山门一处,又增修马王、财神二祠,俾村人各展诚虔,以昭祀典,重修大山门。彖(缘)土木尤甚,但功程浩大,恐资材不继。奈何会首等公议,竭力者愿四方募化,未及月余,约有四百余金,遂鸠工庀材,不数月而其工告竣,巍然可观,猗兴盛哉。虽系村人心意齐一,实因神灵默佑,第事不期籍,恐久后失传,因将四方布施善人暨村中布施地亩摊钱姓字并刻诸碵石,以志不朽云云。
何绍良敬撰。
本村布施地亩施钱序:……
经理:……。石工、木工、泥工、画工……
奶奶是本土神祇,与百姓一样喜欢看戏,按传统于对面设有卷棚顶戏楼。
一块额“范围曲成”,碑文:
“且宇宙之所恃以不敝者,莫非有神焉。以鉴观于上,则陟降安在?莫非有人焉,以维持于下,将承祭何方?是知神也者,天地之气机,万物之精爽也。邑东南二十里,敕建公主寺,坐落公主村,隐峰古址也。寺院东南隅,原有关圣帝君殿宇,国朝康熙癸酉(1693)、雍正辛亥(1731)年重修,迄今世远年湮,而檐牙之残落殆尽,雨蚀风毁,而屋角之流漏多端。日者,众牛犋兴议重修,一村人心悦诚服,善者按亩均摊,贤者努力施助,能者又四方募化。议定于孟春,工兴于吉日。数月间,而墙垣整齐,山门壮丽,乐楼巍焕,殿宇辉煌,寺院为之一新耳,目为之改观。夫何至于斯也?人力为之与?抑不尽人力为之与?
庠生杨凤舞撰,居正、何攀龙书。
繁峙县原任僧会司本智施钱贰佰伍拾仟文。
经理(略)。石木泥瓦画工(略)。住持僧本智,徒觉胜、孙昌秀(3人),曾孙隆月。
脊檩下有题板:“峕大明嘉靖贰(1523)年春季重修,三月初十日吉时上梁。本村人发心起盖龙王殿,管领人何景清,出工价银三两主施,木户军人何廷美。……阴阳张公,汾州木工…画工…。文殊寺(公主寺原名)僧人……仝建”。


车窗拍张照。返回沙河镇,去三圣寺。
前一篇:2023五台山北4徒步北台
后一篇:2023五台山北6三圣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