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猫耳山maoershan
猫耳山maoersha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339
  • 关注人气:5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2024-05-23 18:21:35)
标签:

大同博物馆

魏都平城

北魏建筑构件

司马金龙墓文物

北魏雕塑壁画

分类: 自驾篇
看过山西博物院,对北朝文物产生兴趣。计划清明第一天大同博物馆第二天从北侧登恒山实际改成浑源古城平型关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44日,清明节第一天,预报大同小雨。500自京周路上京昆高速。
640驿马岭隧道驿马岭是河北与山西的界山,洞中进入大同下属的灵丘县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7:32,恒山隧道。2006年曾游悬空寺恒山,但没有到顶(见《自驾晋北4》)。
看卫星地图,恒山北侧有条新路,准备明天试试。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8:36,绕城高速半圈,自东北进入大同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2006年、2013年曾两次到大同。远看壮观,但城中还是一片工地,古城还在建设中。
此次主要是博物馆大同博物馆采用分馆制主馆在城东,分馆则分布各处,提前预定了北朝馆明堂馆民族融合馆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路边一堆造型古怪的公共建筑,分别是大剧院、图书馆、美术馆……。这几年众多公共建筑成了标新立异的实验品,有效利用率倒放在了其次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博物馆在西侧,车停路边,南侧面。
比起大城市,中小城市的优点是停车方便,收费少或免费。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博物馆大门朝东,两个“旋”组成。创意不提了。
900开门,正好下起雨来,一分钟没耽误。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一楼大厅正中,摆放着巨大的北魏宋绍祖墓出土的陶牛鳖甲车模型。原件见山西博物院(中)宋绍祖墓,北魏太和元(477)年,位于大同市曹夫楼村
背景《北魏贵胄出行图》,素材出自大同沙岭村北魏墓壁画。前段为导骑号角骑兵,后段为重甲骑兵,中段簇拥伺候的是两辆牛车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先上二楼,魏都平城
平城拓跋鲜卑建立北魏王朝的首都。自398拓跋珪迁都平城称帝,至迁都洛阳平城建都97,成为北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
平城明堂遗址方山永固陵,记录着鲜卑人封建化的足迹;云冈石窟标志着西来佛教本土化的开端;宋绍祖司马金龙墓见证着南北朝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进程。宴猎壁画兵马俑军阵金银玻璃器皿带回到1600年前的平城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盛乐时代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昏暗的展柜代表嘎仙洞?几件物品没有解释。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京都平城。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其后百年间,统一北方,南北朝隔江对峙,史称“平城时代”。期间“太和改制”为民族融合和升华的里程碑。作为北魏国都97年,历6帝7世,平城形成郭城周回32里、人口上百万、商旅云集、使者络绎的大都市。
平城建设。在秦汉平城县基础上扩建而成,分为宫城外城郭城宫城位于北部,外城坊间开巷,巷通街衢。郭城外,东设东苑太庙;西置郊天坛西苑武州山石窟寺(云冈石窟);北建北苑鹿野苑;南筑圆丘明堂等。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平城建筑模型。宫城位于北部,建有天文太极太和宫殿寺庙上百所,永宁寺塔高耸。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片刻,人多起来。两侧先是北魏建筑构件
主要出土于操场城北魏1号遗址太官粮储遗址、柳航里明堂遗址和大同县西册田北魏瓦窑遗址。目前大同地区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板瓦简瓦板瓦最大者长84厘米,前宽60厘米,厚约3厘米。筒瓦较完整者长80厘米,外直径约24厘米。证明平城筑有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1、2、传祚无穷”筒瓦,2010年云冈石窟西部窟顶遗址出士。
3、板瓦,2007年操场城北魏太官粮储遗址出土。
9、石雕柱础,2009云波里北魏墓群出土。
10、石雕柱础,1995年大同市柳航里北魏明堂遗址采集。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传祚无穷”筒瓦。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4、磨光板瓦,2003年大同操场城北魏1号建筑遗址出土。
5、筒瓦,2003年大同操场城北魏1号建筑遗址出士。
6、筒瓦,2007年操场城北魏太官粮储遗址出土。
11、石雕柱础,大同市考古所北魏遗址采集。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这件柱础,上刻“汉故右扶风”,开孔破坏两字。大同右扶风方向相反,这里有什么故事?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7、琉璃板瓦,2010云冈石窟西部窟顶遗址出土。
8、筒瓦,1995年大同市柳航里北魏明堂遗址出土。
1213、石雕柱础,2009年云波里北魏墓群出土。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北魏石雕柱础,多为覆盆式,上圆下方,有的通体素面,有的通体浮雕围案,以莲花纹龙纹为主。雕刻精湛,造型优美,形象生动,堪称颇具时代特色的艺术珍品。
可见前文司马金龙墓柱础是当时的流行样式,只是雕刻异常精美。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下排,莲花纹地砖,大同市规三路北魏墓出土。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1、莲花纹砖,社会征集。
2、石雕莲花柱础,2003年大同操场城北魏1号建筑遗址出土。
78、墓砖,大同市西三环北魏墓出土。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3、石夯,2013年大同市金牛装饰市场工地采集。
4螭首门枕石1995年大同市柳航里明堂遗址出土。
9、石雕柱础,1979年大同市轴承厂北魏遗址出土。
10、石雕莲花柱础,2013年大同御东御府小区北魏墓出土。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螭首门枕石,与冯太后永固陵一致,是北魏宫殿习惯造型。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5、石杵,2007年操场城北魏太官粮储遗址出土。
1011、石雕莲花柱础,2013年大同御东御府小区北魏墓出土。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对面是瓦当铺首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北魏瓦当继承了汉代风格,丰富了内容。大同北魏瓦当主要出土地同前上。纹饰丰富、制作精致。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当面装饰有文字莲花兽面、人面等,极具时代和地域特色。大同操场城北魏1号建筑遗址出土的瓦当种类最多。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其中兽面纹瓦当数量最多,制作十分规整宽边轮,当面磨光。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模印兽首额头饰皱纹,瞪目狰狞,獠牙外翻,凶猛威严。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该遗址出土的文字瓦当最为丰富,内容多为吉语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铺首铺首一般是作为衔环的底座,与环配套使用,集装饰、驱凶避邪和实用功能为一体,多为北魏建筑遗址墓葬中出土。主图兽面,犄角上扬,双目圆睁,以舌衔环。两角间饰忍冬纹三角纹童子等图案。衔环呈圆形、椭圆形,以素面或浮雕相对二龙为主。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泡钉饰件。一般与铺首衔环配套使用,有的是鎏金光素面无纹,有的镂雕多层花纹。纹饰有相逐龙纹缠枝葡萄纹莲瓣纹联珠纹忍冬纹等,是多元文化集合产物。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太和新政太和477499)年间,孝文帝拓跋宏冯太后支持下,颁行班制、均田制、三长制等制度,使北魏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国力达到鼎盛。永固陵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文物反映了改制的成果,折射出太和新政具有深广的社会文化影响。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终于看到司马金龙墓文物,这里比《山西博物院(中)》全吧。
司马金龙,本身东晋皇族,其父司马楚之因受刘宋迫害而降,战功卓著,封瑯琊王司马金龙袭父爵,官至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吏部尚书,太和八484卒。其墓1965年发现于大同市石家寨村。随葬器物木板漆画石雕柱座石雕棺床均为稀世珍品;成组的甲骑具装俑骑兵俑武士俑仪仗俑等集中反映了北魏军事和文化特色。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司马金龙墓是夫妇合葬墓,其司马金龙10年过世。
石灯及其妻姬辰墓铭。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唯大魏延兴四474岁在甲寅十一月戊辰朔廿七日甲午,河内温县乡孝敬里(司马懿老家)人、使持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启府仪同三伺(司)、都督梁益兖豫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扬州刺史、羽真(鲜卑语音译,皇帝近臣)、琅琊贞王司马楚之嗣子、使持节、侍中、镇西大将军、朔州刺史、羽真”。
没完?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查:背侧有续刻文字。下个展厅有拓片
“琅琊王金龙妻,侍中、太尉、陇西王直懃(只斤,鲜卑语音译,皇帝子弟)贺豆跋女,乞伏文昭王外孙女,钦文(皇帝亲书)姬辰之铭”。
信息量大:1贺豆跋407—479),原名秃发破羌,西平郡(青海)乐都县人,南凉末代君主秃发傉檀的儿子。南凉灭亡后,先后投奔西秦北凉北魏,成为北魏重臣,屡立战功,赐姓、赐名,改名源贺2乞伏文昭王乞伏炽磐,西秦国君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不明白司马金龙为什么两块墓表?另块在山西博物院。这方没有碑额,碑文少个别字:
大代(魏)太和八484岁在甲子,十一月庚午朔十六日乙酉,怀州沁阳)河内郡温县(焦作)乡孝敬里、使持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吏部尚书、羽真、司空、冀州刺史、琅琊康王司马金龙之铭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司马金龙墓出土的灰陶罐釉陶马墓砖釉陶牛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墓砖文字“琅琊王司马金龙寿砖”。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陶牛健硕。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司马金龙墓陪葬不少,博物馆缺少原始陈放介绍。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1、2、釉陶马,3、5、釉陶狗,4、釉陶牛,6、釉陶羊北,7、8、釉陶猪。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1、釉陶骆驼,2、釉陶镇墓兽,37、釉陶女乐俑。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镇墓兽。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骆驼。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1、釉陶跃马,2、釉陶马,3、4、釉陶仪卫俑,5、6、彩绘女侍俑。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跃马特殊,左前蹄抬起,为保持站立状,加了个“假肢”。
这“假肢”是今人所加,还是出土原有?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漆屏风画,还是复制品。共计五块木质漆画板。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屏风的工艺制作采用铆联结,继承战国、汉代漆画传统的技法,设色富丽、边框装饰精巧。人物描绘运用铁线描法,兼施浓淡色彩渲染,形象生动逼真,并有纵深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构图上重在突出主题,中心人物大于陪衬人物。画风古朴,富有装饰性。漆屏风画的出土,弥补了北魏前期绘画实物的空缺,画法上与传为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酷似,亦与传为初唐阎立本的《古帝王图》之间有着承继关系。
此外漆画上的题榜,较典型地反映出汉隶唐楷演变中的魏书发展面貌,字体圆润俊秀、气势疏朗,是不可多得的北魏墨书真迹。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背侧。原来山西博物院展出的左侧的两块板的拼图。右侧板漆画已脱落。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灵夫人,夫卫灵公之夫人也。夫人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曰:此为谁?夫人曰:礼下公门、式辂马(天子车驾),夫忠臣孝子,不为昭昭信其节,不为冥冥堕其行。蘧伯玉者,之贤大夫也。其人智敬,必是也。使视之,果信。夫人曰:非也。夫人举觞而贺曰:始妾独以伯玉耳,今复有与之口者,是以君者二贤臣也。惊曰:善哉!遂语其实”。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展出两件马金龙墓柱础,原为漆画屏风的插座。柱础鼓状覆盆形,方形底座,顶部圆形插孔底座及柱础表面浮雕精美的纹饰。
一件四角圆雕伎乐童子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插孔外浮雕饱满的双莲瓣,腹部雕四条首尾相衔、身姿遒劲的蟠龙穿梭在波涛中。底座四壁浅浮雕缠枝忍冬纹环状,构成四个画框,框内相间刻画花卉伎乐童子伎乐肩挂帔帛,舞蹈状。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四角圆雕伎乐,一个击鼓,面部祥和,略带微笑。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一个弹奏琵琶,沉醉乐曲中。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可惜,另两个伎乐上部缺损。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另件柱础,四角没有圆雕伎乐。原始放在屏风中部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底座的缠枝忍冬纹波状,波峰波谷半圆框中,枝叶漫卷,再刻伎乐,构图饱满。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波框有五有四,所刻伎乐数量不尽相同。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这些图案不同于传统造型,随佛教自西域传来。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南北朝是个残酷的时代,也是重新塑造的时代,为盛世大唐积蓄着力量。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司马金龙石雕棺床六块细砂岩板组成。前立面倒山字形,将这种北魏雕刻风格发挥到极致。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整体而言,上部满雕波状缠枝四叶忍冬纹,下部三床足高浮雕力士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细看,画中雕画。上部,小型波状缠枝四叶忍冬纹组成边框;框内再由缠枝纹构成13个波形半圆小框。小框内,枝叶漫卷间,再雕伎乐童子珍禽瑞兽伎乐髡发,赤裸上身,披挂帔帛,下着犊鼻裤。第一框伎乐敲击羯鼓,配鹰嘴珍禽
下部,联珠纹边框,高浮雕力士,身躯矫健,半蹲状,双手反举承托状。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下部床足间雕连续波浪纹。上部伎乐:二框吹奏横笛,三框敲击鸡娄鼓,四框吹奏筚篥,五框击,均配珍禽瑞兽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六框弹奏琵琶,七框(中)舞蹈,八框仍是弹奏琵琶,但样式有所不同。
棺床中足,上部浅浮雕兽面,下部巨口大张,边框饰以联珠纹,口内高浮雕两力士,反身相对,呈胡跪状,一手反托上部的兽牙,一手抓着兽面两边的獠牙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九框吹奏排萧,十框吹。构图严谨,雕刻精美。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十一框击,十二框碰,十三框奏口簧?床足力士与另侧对称。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没想到司马金龙墓还有一个让人震撼的仪仗俑群,其墓有多大?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兵俑多达300余件,分为导骑俑骑马仪卫俑步行仪卫俑步行戎装俑侍从俑甲骑具装俑等,组成雄壮的军团,是北魏军阵的缩影。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前两排是导骑俑,头戴鸡冠帽,帽裙及肩,一手勒缰,一手执器,目光平视,整装待发。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之后是步阵外围是高大粗壮的仪卫俑,头戴球形大风帽,身裹大氅,是阵列的特种兵。里面是武士俑侍从俑武士俑个头略小,头戴尖顶兜鍪,身着戎装,手执武器已失。侍从俑偏后,高冠胡袍,姿态各异。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再后骑马仪卫俑,数量少些。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最后是甲骑具装俑阵
南北朝起,甲骑具装的出现,使骑兵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不单兵士身着铠甲,连战马也披重装铠甲,是为具装。此外,马镫的出现使骑兵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北魏骑兵为主,战斗力强大,其铠甲马具等都较南朝先进。难以想象,北魏的高官权贵反而附庸风雅,乘坐牛车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北魏冯太后永固陵出土的石雕女俑灰陶罐石雕螭首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方山永固陵北魏文明太后冯氏的陵墓。冯太后是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献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跋宏)的嫡祖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曾两度临朝称制,由她主政和支持的“太和新政”极大推动了北魏社会进步和发展,后尊为文明太皇太后。其陵寝永固陵位于大同城北方山(今新荣区西专儿梁山),太和八484建成,十四490冯氏卒,入葬。陵园翔模宏大,陵前有永固堂斋堂石阙思远佛寺御路等,是一处将墓地与佛专相结合的独特的古代皇家陵园建筑群。其东北有孝文帝拓跋宏虚宫(衣冠冢)万年堂
拱形石门 (复制品),浮雕图案独特。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太和年间孝文帝冯太后的支持下,颁行了班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加速了封建化进程,社会经济得以发展,国力达到鼎盛阶段,为日后走向盛唐奠定坚实的基础。
石雕螭首,石门柱枕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石雕女俑,怀抱宝剑。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永固陵思远佛寺遗址出土的泥塑菩萨头像、双莲瓣装饰件、手臂残块、“忠贤永贵”瓦当、莲花瓦当。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莲花瓦当、石手夯。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万年堂石雕武士像(复制品),墓砖。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2002年大同二电厂北魏墓群出土一批随葬陶器:釉陶执箕俑、釉陶仓、釉陶猪。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釉陶灶、釉陶烧灶俑,釉陶井旁俑、釉陶井,釉陶碓、釉陶踏碓俑。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釉陶羊。陪葬动物下肢相连,为了稳定。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釉陶狗。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釉陶磨,釉陶执盆俑。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北魏墓葬不少,随着城区扩建,挖的差不多了吧?
12、铁斧,铁镢头,1981年大同市马军营公社小站村封和突墓出士。
3、石磨,2002年大同二电厂北魏墓群出土。
47、铁镢头,大同市公路局北魏墓出土。
56、铁镢头,2000年大同雁北师院北魏墓群出土。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北魏墓葬壁画
劳作图壁画20084月大同富乔垃圾发电厂(大同市南郊仝家湾)建设工地北魏墓群M9内发掘出土,题记为北魏和平二461
这幅大型劳作图绘于墓室西壁。画面以弯曲的道路分为两部分。壁画左侧尽管漫漶,仍可辨认出绘有毡帐车舆人物活动场面。右侧保存较好,分别绘有舂米牛马牧场庖厨等农业生产活动的场景。整幅画面构图精巧,技艺娴熟,取材广泛,表现出当时的生产、生活劳作场面。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胡人秦驼力士像壁画,2009年在大同市御东文瀛北路北魏壁画墓发掘出土。
墓室北壁砖砌棺床立面胡人牵驼图和力士画像。胡人深目高鼻,卷发,朱唇。上身穿圆领窄袖长袍,下着长裤,腰束带,足蹬黑靴。左手执缰,右手握鞭,牵引一头双峰骆驼力士几乎全身赤裸,肌肉发达,左手执杵,右手臂托棺床。这种胡人牵驼画以及赤裸力士画像是北魏壁画墓中较为罕见的一幅,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
莲花图壁画,同墓出土。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三眼神壁画,同墓出土。
墓室甬道东壁绘三眼神,头上长有黑密长卷发,大眼高鼻,尖耳奇长,额头中间绘一只竖立的眼睛。身材魁梧,上身赤裸,环绕少许红色飘带戴项圈、譬钏。下身着短裤,赤脚。左手下垂,执一兵器(?),右手持长柄兵器(?),守立甬道中,威猛强悍。其面相、服饰极具西域风格,是汉文化和西域文化整合的产物。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花卉图壁画,同上。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丝路遗珍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魏都平城作为国际大都市,近一个世纪时间成为丝绸之路的中枢和大本营。佛教东汉传入,而大发展则在北魏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曹天度石塔模型。石塔系北魏天安元(446)宫内小臣曹天度所造,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单体石塔,由塔身(含座)、塔刹两部分组成。原存于朔县崇福寺(见《2016晋陕甘1》)。塔身1939年被侵华日军掠至日本,塔刹被朔县爱国人士暗藏保存。抗战胜利后,回归的塔身运往台湾,收藏于台北国立博物馆。塔刹现存朔州马邑博物馆
原塔方形,通高2.095米。塔身九层,每层雕刻佛像,多达1342尊。塔座正面浮雕供养比丘莲花吼狮,两侧成排供养人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塔座背侧题刻:“夫至宗凝寂,弘之由(在)人。圣不自运,畅由表感。是以仰慕者愿莫不如,功务者因莫不果。乃感竭家珍,造兹石塔,饰仪丽晖,以释永或。愿圣主契齐乾坤,德隆运表;皇太后皇太子延祚无穷。群僚百辟,存亡宗亲,延沉楚炭,有形未亥,菩提是获。
天安元446岁次鹑火(午)侣登蕤宾(五月)五日辛卯,内小曹天度,为亡父颖宁、亡息(媳?)玄明,于平城造”。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北魏雕塑艺术,随着开窟造像迅速发展。既有宏大的仿木构建筑,也有细致的生活用品明器等。劲健流畅的浮雕、细腻精丽的镂雕、跃跃欲出的高浮雕、饱满生动的圆雕,承继着汉代雄浑的传统,又受西方写实立体风格影响,力士像忍冬纹伎乐童子等流行题材源于佛教艺术,平城雕塑线条道劲,健朗潇洒,造型生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002年大同二电厂北魏墓一对石雕武士像,出土时位于墓室入口两侧,头戴兜鍪,身绘铠甲,胡跪座上,相对而视,生动形象。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一件,双手似操长矛,突目警视。为什么双手都是反手?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一件左手执盾,右手似刀,张口喝问。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虎背熊腰,遒劲有力。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石棺床雕刻是当时流行样式。石雕棺床,2001年大同市七里村北魏墓出士。细砂岩石质。棺床前立面整体呈倒“山”字形。石板上部留白,中部上层横向雕刻波状忍冬纹带,下层雕浪尖纹带
其下三床足,床足间的石板并未凿空,石板面上留有清晰凿痕,两侧足雕浪尖纹。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中部床足雕一兽面犄角上扬,两眉粗壮,怒目圆睁,獠牙外翻,凶猛威严。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这副棺床雕刻是正反两面司马金龙是几面?此外,两面雕刻略有不同:另块波浪纹两角兽面上方共刻四朵莲花
这些纹饰最早流行于西亚地中海一带,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石雕蟠龙柱座,大同东门外云峰大厦工地出土。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石雕供养龛,1958年大同市小南头寺儿村征集。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石雕柱础,1989年大同御河之东沙厂采集。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石雕弥勒坐像(复制品)1980年大同市轴承厂北魏遗址出土。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石雕屋形龛(复制品)1984年大同城西小站出土。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石雕二佛并坐龛,1956年大同城南出土。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三像龛背侧。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胡俑,司马金龙墓出土。咋不放一块儿?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驮粮马,司马金龙墓出土。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陶骆驼牵驼俑,司马金龙墓出土。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杂技俑,复制品(原件在山西博物院),2000雁北师院北魏墓群出土。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中间胡俑仰头顶杆,杆上二童子惊险表演。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陶马,2000雁北师院北魏墓群出土。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又一件跃马,同上。前左蹄抬起。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为保持平衡,又加了一个“假肢”。可见为当时的丧葬风俗。
“假肢”是今人所加,还是出土原有?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陶狗,1986年大同县蔡庄村北魏墓出土。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镇墓兽,捐赠。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骆驼,1999年大同市田村北魏墓出土。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骆驼,2000雁北师院北魏墓群出土。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陶驴,同上。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扁桃,1988年大同南郊北魏墓群出土。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太武帝拓跋焘北凉后,打通了中西交流的通道,含有西域波斯艺术元素的忍冬纹联珠纹等装饰图案成为当时流行纹饰。中西亚的金银器玻璃器、奇珍异果等进入平城
异域器皿,多存《山西博物院(中)》。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银碗,2003年大同市齐家坡北魏墓群出土。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银盘、银筷、银勺,社会征集。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银勺,2010年大同前御昌佳园北魏墓群山土。
龙柄银魁斗(?),社会征集。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银罐,1988年大同南郊北魏墓群出土。
鎏金高足铜杯,复制品,1970年大同市轴承厂北魏客藏遗址出土。
银下颌托,社会征集。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波斯银币。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西域玻璃技艺传入,平城开窑烧造玻璃,使珍贵玻璃舶来品进入平常百姓之家。展出是外来还是自造?
玻璃小瓶,2001年大同市七里村北魏墓群出土。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玻璃残器,同上。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玻璃碗,同上。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玻璃壶,2002年大同市迎宾街北魏墓群出土。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半球形玻璃泡饰件,同上。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看完“魏都平城”展厅,1030。二层垮桥看陶牛鳖甲车和《北魏贵胄出行图》。
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东侧入口,游客排起长队。雨大起来,有点幸运。2024大同1博物馆(上)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