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晋陕甘1  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2016-11-11 19:40:25)
标签:

易县荆轲塔

紫荆关十八盘

朔州崇福寺

弥陀殿五绝

朔州古城与内长城

分类: 自驾篇
2016103日—16日,再游晋陕,外带甘肃崆峒山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103日行程,良乡黄河边的山西偏关县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650,自京周路京昆高速G5,里程表清零。95号汽油,北京6.31/L,约63L。计划自涞水西转张石高速涞源荣乌高速
收音机里听到:琉璃河以南、河北段G4京港澳高速因大雾封闭,窃喜。
不想,735,车到易县,警察拦路:西到紫荆关段高速,因大雾关闭,就被赶下高速,75公里。和去年《自驾河南》一样,出门不利呀。干脆去易县西南的荆轲塔转转,79公里。
坐落在荆轲的山顶,现已被开辟成免费的荆轲公园,大门向东。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上次到荆轲塔,是2001104日,过了整整15年。
当时,这里是座荒山,“古义士荆轲里”碑尚在塔西南。15年,孩子都大了。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荆轲,卫国朝歌人,剑客;后到燕国,与樊於期一同为燕太子丹所纳。秦灭赵临燕,荆轲樊於期头颅和燕督亢地图,西去刺杀秦王。相传,这里曾是燕太子丹荆轲修建的荆轲馆太子丹荆轲“一去兮不复还”,收其衣冠,在上建荆轲衣冠冢
而至辽代,又在此建圣塔院衣冠冢上建,正名称圣塔院塔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南侧上山。建的圣塔院民国时期,尚存山门、正殿及围墙,现在只剩塔了。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荆轲塔为标准的辽塔,建于辽乾统三1103
须弥座,八角十三层密檐砖塔,高26.5米,每层檐角均挂风铎。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其中,须弥座两层。下层素面,为历代维修;上层束腰曾开壶门。束腰以上,仿木斗拱托雕阑平座,再上三层仰莲。
塔身东南西北四向设拱券假门,四斜向开直棂假窗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塔身八角各雕砌一座倚塔,显著的辽塔特征。
近来注意经幢,看这倚塔,完全是经幢造型。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塔东,存有两碑两座一幢。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文字残损,后有“正天真言,背面“打倒□□”。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中为清碑,碑额“重修圣塔寺记”。“碑阴”刻檀越姓名。碑文:
“恭闻:
易郡荆轲山,东祗城闉,西屏紫塞,北朝洪崖,南□易水。其巅不甚□矗,而□壮士□荆轲馆焉,是以名也。今其上□有□寺,寺中有浮图用藏舍利。□建创□已久,□□修葺数□,以供骚人凭眺、棲止、诗酒、□□、憩息□。是寺与塔为山而设为荆轲而设也。□□来,不无颓败兴□,而□□时之能,□力任修葺者绝少。今住持僧性善,广募□檀越,□白金,成圣事,而李富春、孙□、李玉河、张云寔与其事以赞,襄著成劳。前此,骚人之凭眺、棲止、诗酒、憩息□于□□此者,未免□荒凉□叹而;后此,骚人之凭眺、棲止、诗酒、憩息于此者,又□□□□将为今者感也。浮图一座、佛殿禅堂陆楹、山门二、侧厢二,皆系信士李富春等□□□□善之所缮。则此僧之□□□□□,而亦为文士之末流焉,未可知也;不然,又□何其独谆谆于荆轲山也耶。爰述其始末而为之记。
兵部候选守御所金珩;
赐进士出身御前侍卫管宗荐□所金□□。…
旹启大清康熙岁次辛丑1721)端阳月中□夏吉日谷旦”。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西侧还是那块“古义士荆轲里”碑吗?怎么是黑色石质?
下部埋地,露“义士荆”三大字和“清乾隆十一1746年岁次丙寅季夏直隶易”几个小字。背面无字。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东侧看塔。铸铁塔刹不会是辽代吧。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北下东绕,东侧是荆轲像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荆轲算燕赵人吗?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自塔北村道,汇到G112国道上。过清西陵收费站,高速仍在封闭。
干脆沿国道过十八盘,上紫荆关。以前,走过几次十八盘,都很堵。现在拓宽了道路,大车少,很顺畅。东侧是清西陵方向。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下方的沟道。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紫荆关在西侧山上,路也不陡了。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接近关口,又堵车了。原因还是高速大雾,不开放。
天都蓝了,竟然说1公里外的高速是大雾,有关部门填堵!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1050紫荆关高速开通,122公里。耽误了近3个小时,夜住老牛湾的计划不能实现了。
1140,涞源西的冀晋省界收费站,184公里。进入山西,天气大晴。
1220灵丘西的高速岔口。选择北线朔州,估计能比代县雁门关少点路。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1240恒山隧道。
正中远山的右下方是悬空寺,右侧是恒山主峰。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1404朔州东,出高速,401公里。当时29℃,觉得热,岂知以后再也没有享受到这样的温暖。16日,回到北京,更是雾霾阴冷。
朔州,古马邑也。汉武帝一改前代对匈奴和亲政策,战略方针由被动防御改为主动出击,第一仗就是设伏马邑、围歼匈奴主力;虽未成功,但拉开了汉匈大战的序幕。
 
五一,去了佛光寺南禅寺阁院寺等,惦记崇福寺。此行,将崇福寺作为第一站。
崇福寺在市区南部,曾经的旧城东大街,坐北朝南。413公里,门票25/人。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崇福寺为北方名刹,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55),由唐代名将尉迟敬德奉敕建造。规模包括金刚殿藏经楼大雄宝殿东西配殿辽代林太师府署统和年间复为僧舍,故又称林衙寺金代金熙宗崇信佛法,皇统三1143在后部增建弥陀殿,后又增建观音殿,成最大规模。现存弥陀殿观音殿尚为金代原构,特别是弥陀殿为现存辽金三大佛殿之一,誉为“金代文化艺术殿堂”。
 
山门清代增建,新近重建。
新制门额:“崇福寺”,两侧题款:“特授奉直大夫知朔州事加三级纪录六次季绾率众重修。乾隆壬戌(七年,1742)年孟冬谷旦立”。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进门,迎面金刚殿,又称天王殿,是崇福寺早期的山门
现殿为清乾隆年间重建,单檐悬山,面阔五间,前檐为廊。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台阶两侧的圆形护石,有地域特点。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现殿内供奉三大士四大天王,都是新补。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殿后的护石,虽距门远,也算抱鼓石吧。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金刚殿后,两侧的钟鼓楼,为明代建筑。
下砖上木的二层小楼阁,典雅庄重,檐角舒展,精巧别致,很有特色。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二层回廊、壶门、斗拱,显露出岁月的沉淀和地域的特点。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北是千佛阁,早期为藏经楼明初洪武年间重建。宽深各三,周设回廊,重檐歇山;一层明间前后高檐,远似抱厦。精巧秀丽,别具特色。
可见,整个寺院保留了唐代前楼后殿式布局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顶脊琉璃生动,数百年如新。两层斗拱简洁,上为直棂门窗。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二楼竖匾“千佛阁”,小字“大清乾隆八1743岁次癸亥孟秋吉旦。邑人熊松□男飞龙重修敬达”。清代,内增千佛,更名为千佛阁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阁门精巧,带有浓郁的地方特点。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阁中,存放一尊明代弥勒佛铜像,像后为一座明代的三檐双层阁楼模型
相传为原来藏经阁模型,已无法考证。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东西佛坛,现存朔州其它庙宇出土的石质佛像。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东侧三尊,古印度风格浓郁。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菩萨还带有古希腊特征。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西侧还有四尊。
有楼梯可上二层,但不开放。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千佛阁的西侧。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阁后数碑,这通碑记载寺史清楚:
朔州林衙寺重兴碑记
朔州庚辰岁贡生候选儒学训导张永灏敬撰;
朔州乙酉科拔贡候选儒学教谕蔚敏敬书;
朔州辛巳岁贡生候选儒学训导王溥生敬篆。
三教之兴隆关乎国运,国运之光昌原于主德。当今圣天子励精图治,仁育义正,四十年来,宵旰不遑,聿观厥成,遐迩兴仁,黎□遍德,溥海内外,罔不率俾,所谓建中和之极。金声而玉振之于斯为盛,乃吾于林衙寺之重兴,更有以验其实焉。粤考兹寺之创建,肇自唐高宗麟德二665,敕命鄂国公尉迟敬德始造大雄宝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五间祀文殊地藏二菩萨,藏经楼一座后改千佛阁,东西钟鼓楼各一座,金刚殿五间,山门三间,此其初规,固已极为宏敞矣。至金熙宗皇统三1143,崇奉佛法,敕命开国侯翟昭度大雄宝殿后,又建弥陀殿七间,东西禅廊各三楹,正南立祇园牌坊一座,围以宫墙,而规模更加式廓方寺之盛也。有元至顺13301333)间,浙江僧无一宝公禅师□□□兹得天目山中峰心印,丞相拜住(札剌亦儿·拜住)深加敬礼,为闻于朝。诏颁大藏尊经全部赐之,敕命创建瑞云堂三楹,后圆寂寺内。
明天顺初(1457),选无双禅师者,无一禅师之法嗣也,克续无一之传,又得奇峰老师心印,云游四方,倦飞而还,又于弥陀殿后建毘庐殿五间,而寺之规制乃以大备。后无双禅师□□□,兹□再稽明世二百七十七年中,衍无一、无双之绪者,代不乏人。至我朝,接二师之嫡派,厥维僧正茂林禅师,实能克继禅学。自是之后,稍稍及于陵夷。而园明禅师者,茂林禅师之孙、玉轩禅师之徒也,念宗风之弗振,欲佛教之重光,苦行三十余年,艰辛备尝,手口拮据,勤力募化三百余金,又将自己□积银□百两施出,竭力经营,已逾十稔,甫能于寺之内外,燦然一新,金碧辉煌,观者夺目,起皈依念,生欢喜心,固己于佛有光矣。而又赎回前僧典出东西马道僧房数院,其东西两界,虽与民舍相连,并无民间出路及流水葛藤,以整清规;更于山门外两旁盖造香房术店及铺屋,凡三所俾□作寺中香火。□□□□再置,到马邑□墩涧南地□十亩,随带在里粮银五钱四分;朔州东关接官厅地二十亩,随带团里粮银一钱三分,并永属本寺管业。此其用心良苦而成功岂不甚钜哉。于是州牧灵郡朱公特举园明朔州僧正,申名礼部,颁给劄付钤印,禅林咸庆掌教得人,此真绍无一、无双之业而□□□□于不坠也。已然则兹寺之重兴,实由我皇上圣德之郅隆,国家气运之光昌,宁仅一郡一寺之振起,为足述耶。予故欣然为之记。
特授奉直大夫知朔州事加三级纪录五次朱浚,贡生……;
山西朔州营都府纪录三次九格,朔州营外委千总韩雨,朔州营外委把总常德懋,朔州□额外外委……;
朔州儒学学正加一级任士杰,戊子科武举王来用;马邑贡生……;朔州儒学训导加一级裴元长;
朔州督捕厅加一级胡文琏;朔州营军司厅加一级刘□斌;署协镇甘肃永固□□处地方军功加七级纪录五次马□;
马邑县岁贡任太谷,训导田逢□;直隶顺天府大兴县黄村巡司加二级刘□基;
乾隆甲□□解元阎安寅,丙子科副榜田逢岁。监生……;生员……”。
时间刻在碑阴:“大清乾隆四十1775岁次乙未孟秋上浣之吉”。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第三进院由大雄宝殿和东西配殿组成,是唐代寺院的后部。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东配殿为文殊堂明洪武十六1383重建,面阔五间,前檐出廊,单檐悬山。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堂内原有文殊菩萨十八罗汉无存,现为新雕。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西配殿为地藏堂结构相同,同为明洪武十六1383重建。
堂内地藏菩萨十大阎王都为新塑。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正中的大雄宝殿,又称三宝殿,坐落月台之上,规模不大。
明成化五1469唐代基址上重建,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脊琉璃件为原建残留。门窗造型,同样富有地域特色。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殿前南望,千佛阁及东西配殿。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殿内佛坛,塑明代三世佛,结跏趺坐于莲座之上,造型稍显呆板。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殿内屋架,进深八椽。
题板挂在柱侧的不多:“大清嘉庆玖1804岁次甲子,本郡万顺店重修三宝殿”。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东西两壁,为明代绘制的千佛壁画,每面十排,每排五十躯。形态雷同,只是服饰手势略作变化。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作为寺庙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并不高大。其西侧博风悬鱼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崇福寺的精华,是后侧金代皇统三1143建造的弥陀殿。而碑文中的“东西禅廊各三楹”现已无存。
弥陀殿面阔七间(41.32米),进深四间(22.7米),单檐九脊歇山式,高21.98米,坐落在2.5米的高台上,愈发显得巍峨壮丽。在现存辽金佛殿中,弥陀殿仅次于辽宁义县奉国寺大殿(见《京西到辽东5》)和山西大同上华严寺大雄宝殿,位居第三。其琉璃脊饰梁架斗拱塑像壁画门窗匾额均为金代原物,有“五绝”之说。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一绝,便是殿顶琉璃脊饰
檐头滴水水纹,瓦当饰以莲花、梵文,檐下密坠双重风铎;正脊鸱吻高达3.2米,脊上置琉璃力士;垂脊、戗脊、檐角端部置以龙头,附以天女。据称,琉璃脊筒有铭文,为金皇统七1147代州崞县工匠武春男等烧造。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正面,拍不下高大的弥陀殿全景。
殿前是宽敞的月台。前檐中部五间为隔扇门窗,高大的斗拱上是琉璃剪边的殿顶。其中,正脊鸱吻绿配色竟完全相反,不知是何讲究。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脊中设琉璃刹:下部左右吞口,中雕盔甲神像;上为绿黄仰莲座宝瓶莲珠
最奇特的是,近乎真人大小的两个力士,左右开弓,拽拉脊刹,工艺精湛,这样屹立了近千年。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二绝金匾三绝隔扇门窗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殿中的“弥陀殿”竖匾,笔力刚劲,为现存最大的辽金牌匾,高4.2米,宽2.7米,字径0.9米,录入“中华名匾”之列。据说:金海陵王完颜亮崇福禅伟题额一直保存至今,没有找到。
同《佛光寺东大殿的“佛光真容禅寺”匾一样,一匾多款。左侧小字:“大定廿四(金世宗,1184五月十九日洪福寺沙门澄远施,古并李大成书”。再左边小字不清。
右侧小字:“大清康熙五十九1720六月吉日,功德主庠生刘铣捐葺重修,故功德主普益大师赐紫沙门□□立”。
清字上有:“大明弘治丙辰(九年,1496季夏吉日,□□□携都知监右监丞李…重修”。左还有小字,不清。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弥陀殿隔扇门窗之所以称,在于它同前文《涞源阁院寺文殊殿隔扇一样,是最古老的中国窗牖之一,反映了金代佛教图腾体系阁院寺文殊殿辽代隔扇窗棂只剩两处,而这里稍晚,却基本是五间。
每间隔扇门窗,由上部横披窗五方和下部隔扇门四扇组成,对称填充五种繁复的格心图案,下部裙板一致。五间整体左右对称,左右次间、稍间各自相同;其中明间门扇西梢间隔扇可能后期修补过。
先看当心明间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中间门扇,下为裙板,上部格心是繁复的窗棂图案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格心明暗相间三交六椀菱花吗?斜棂拼成菱形,被水平横棂分割为正六边形正三角形,交点雕刻小花;三角形内镂刻简单;六边形内切圆形,镂刻浮雕结合,构成繁复华丽的六瓣图案,细部间隔有异。
对照下文,雕刻技法完全不同他窗。是因为当心间出入频繁易损,后期补制的吗?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横披中窗三交六椀结构,但比常见的三交六椀复杂的多。每根棂条梭形,中、边镂刻,与邻棂组成繁复的几何图案。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横披次窗三交六椀,棂条近直,组成图案简单。横披梢窗四交八椀,斜棂梭形,弧边无刻,组成图案繁简适中。
侧扇棂窗,则属四交八椀横竖棂条如花斜棂仍为形,图案产生如蝶、如花、如球的多重效果。
各窗多有类似“→•←”、“【◆】”的图案组合,中部“◆”时为六角形。按照阁院寺文殊殿窗棂分析,当为某种佛教图案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东次间隔扇门窗。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对比发现,西次间西隔扇镂空图案上下颠倒,说明后期有重装错误。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东次间东侧门扇棂窗棂条开裂,能更好地反映制作之复杂。
窗棂在横竖直棂的基础上,增加水平夹角30度、60度的四根斜直棂,能称六交十二椀吗?横竖直棂及水平夹角30斜棂镂空图案多为“【◆】”,而60夹角斜棂为“→•←”,整体组成多中心四射的复杂图案。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能反映檩条镂空为佛教图案的是侧扇棂窗,其做法与《涞源阁院寺文殊殿辽代窗棂造型一致,棂条为一竖两斜三交六椀结构,竖棂间隔镂刻着青莲花金刚独钴铃2密宗法器,但少了梵文字母。下部为后期修补。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上部横披中窗三交六椀结构。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横披次窗也是三交六椀,分割不同中窗。横披梢窗则是双交四椀棂条梭形
涞源阁院寺文殊殿后补窗型中有二者类型。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西梢间东梢间隔扇图案,有一定差别,可能西梢间为后补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东梢间门扇图案四交八椀,横竖棂条镂空图案相同,斜棂镂空图案间隔。有一定修补痕迹。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西梢间门扇图案,完全不同于东梢间。整体为三交六椀直棂结构,而棂条梭形,基本拼接而成,镂空图案边角模糊。说明是后期整体修补所致。
左上部脱落处,可见棂窗制作工艺的复杂。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东梢间侧扇棂窗,中间仅一根竖棂,整体为四交八椀结构。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西梢间侧扇棂窗,虽为四交八椀结构,但组成不同;竖棂镂刻青莲花金刚独钴铃法器图案,可能为原窗。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西梢间上部横披一致,中窗三交六椀梭形棂条结构,弧边带齿,形如六叶。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横披次窗也是四交八椀,梭棂,横竖棂有边齿,斜棂无。梢窗则是双交四椀直棂,中边镂花,拼出图案。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东侧墙面嵌块元碑,提到元代忽必烈开始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抄录:
大元朔州林衙崇福寺量公禅师施财遗迹记
法华云:三周七喻,了性为初,诸经指六度修因,施心最上。然诸教皆明奉持者有几?且僧量公冀宁滹阳人也,父讳,母王氏;弃俗披缁,受业于宣授林衙崇福禅寺住持无意和尚之下,每以法花(华)为业,□袭祖意,须更思之。尝将本寺西洞罗汉尊像,己用中统钞(中统元宝交钞)百有余,定补粧如初,想念四恩,可报三友,堪酬速发虔心,罄货衣盂集众陈斋,赍中统交钞伍拾定施充本寺常住为主,令人规运,所获利贿凝于长年三月初三日及九月初二日亡师记(祭?)日设斋供众;又备中统钞贰拾定送下院龙泉寺,亦充常住习前所营,其利于每岁二月十五作涅槃供二者,意为仰报诸佛覆护、国王水土、师长训诲、父母劬劳,四重之恩可为报矣。众皆叹曰:福慧受于无穷。而已,住持云:奇哉,又恐后流泯灭其名,可以刻石于庑。于是为之记。量公一日持诵法华,良久偈曰:
妙法事理还归一,开示悟入大事□。四七二三封却□,至今儿孙吐不出。
耆旧知事(15人略)。
兴教寺住持融斋撰,福严寺僧福缘书,石匠张岩刊。
至正十四1354十月初旬六日门资立琼立石。
宣授林衙崇福禅寺住持袭祖,沙门义山、劝善”。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密陀殿四绝,是殿内金代彩塑佛像。虽经明代重粧,造型和风格没有大的变化。
不同于前文代《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的佛像布置和造型,这里按照净土宗教规造像。殿中“”形佛坛上塑造着“西方三圣”巨像,全身贴金:阿弥陀佛居中,观世音菩萨居佛左手,大势至菩萨居佛右手。三圣像侧塑造了四尊中型胁侍菩萨,另有六尊明代补塑的小型坐佛位于主像侧前方。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佛坛两侧前伸,各塑造一尊护法金刚
西侧的护法金刚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后期加固支柱不好,挡住了东侧胁侍菩萨的正面。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先看居中的净土宗主像阿弥陀佛。作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又称无量佛接引佛。从地至头,高近9米。
佛顶蓝色螺髻,面部丰圆,身穿圆袍,结跏趺坐于莲座上。双手伸开拇指、食指,手背相对向上,这是什么手印?算说法印吗?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仰莲座五层,莲瓣图案奇特。莲座以下须弥座,六边形造型少见,叠涩深远,中部壶门镂空。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须弥座叠涩四层,转角三层束腰柱,内塑力士坐撑。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最华丽繁复的是佛像背光,微微前倾,直达殿顶,高达14米,称全国最大最美的背光
背光采用编条泥塑,满塑缠枝纹,边沿火焰纹;佛顶设宝镜,四周嵌祥云13伎乐飞天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东侧为观世音菩萨,规格略小。头戴花冠,结跏趺坐,左手掌心向上、右手单立于胸前,似在助佛宣法。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仰莲座须弥座略小,莲瓣没添图案,下座没雕力士。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背光满编缠枝纹,边纹火焰,没有祥云伎乐飞天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西侧为大势至菩萨,同样头戴花冠,结跏趺坐,左手拇指、物无名指相捻于胸前,右手略张于右膝。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须弥座造型。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背光多三只宝镜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四尊胁侍菩萨塑立在三圣像侧,尺寸虽小,却传承了唐代菩萨风格,秀美灵动,使塑像群整体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中东侧胁侍头光近似主像,花冠写有梵文,贵妇形象,白皙面容,身姿修长,赤脚站在莲花中,上着束衣,下穿绸裤,身挂彩带,捻指说法,稳重中带着思考。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中西侧胁侍,年青少妇形象,面色白嫩,花冠无字,下腹微露,腰下多了件黑色短裙,腰带花结拖地,娇美中透出英姿。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大势至西侧胁侍菩萨,年龄介前两者之间,胸部半露,装束相近,外披锦袍,表情平静而自信。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最有特色的,还是两侧的护法金刚,挂披盔甲,高达7米。环形头光,身体前倾,虎背熊腰,面色枣红,刚烈犷悍,震慑全场。
西侧金刚。前倾的躯体,通过夸张伸长的束带支撑平衡。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绑腿着靴,大脚有力。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面貌青壮,右手托金刚杵于肩,左手护持,警觉侧目,动感十足。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金刚侧面及群塑侧景。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东侧金刚,同样戴盔披甲,守护另侧。
肤色发黑,中年胡人形象。眉头紧皱,怒目圆睁,右手拄金刚杵,左手随时动作。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由于重心过于前倾,在两根束带前又增设两根金刚杵,支撑腰间。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其面部及装束。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其侧面。
由于后加支柱的遮挡,只有这里,能拍全东侧的胁侍菩萨全身。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殿内东北部,保存一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幢顶奇特。由于护栏禁前,加之光线昏暗,没看到年代。
据说,这里曾存有珍贵的北魏千佛塔的塔刹,未能见到。千佛塔塔身被日本掠夺,抗战后交还,现存于台湾,身首异处。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弥陀殿五绝,是四壁的金代三佛说法图。颜色以朱红、石绿为主,间配黄白蓝赭、沥粉贴金,承袭唐风
其中,东尽间南壁分两层,上为释迦牟尼毗卢佛药师佛,下为妙吉祥除盖障地藏王三菩萨。画法与其他不同,可能为后世补绘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东墙为金代原绘说法图,由三幅一佛二侍壁画组成。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南侧,巨佛居中,高近4米,朱红袈裟,手持说法印,结跏趺坐于莲座之上,简练大气。背光、头光皆圆形,外扩火焰。
佛的头部形象与众不同,浅平螺髻,顶含髻珠,眼神下视,表情庄重慈祥。特别是,长着优雅的小胡子,反映了金代女真族对佛的认识。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最注目的是胁侍菩萨的“男相女身”形象:头戴花冠,服饰华美艳丽,遍身璎珞,都长着优雅的小胡须。反映了唐末辽金,中国菩萨形象由男性转向中性、再转向女性的过程。
特别的还有:菩萨持物各异,一个手捧金碗,一个端持香薰头光不同,一个圆形,一个圭形;上方画像不同,一处飞天翱翔,一处五佛听法。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中部佛像,同为说法,双手外张。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可惜东墙北侧壁画已损,墙角只剩一尊胁侍
另,北墙开有三门。东门侧也存一尊胁侍门楣也存壁画。因栏杆所挡,不能近前。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再看西侧壁画。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西尽间南壁,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演法图,是现存最大的千手千眼观音画像,可惜颜料脱落严重,画面模糊。
观音为立像,头部十八个面孔呈金字塔形,主面三眼;胸前六手作说法状,身后千臂手握法器。顶上绘一坐佛,膝下两夜叉;下东婆薮天,老态龙钟;下右为吉祥天,神情安详。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西南殿角的斗拱下,保留一处奇特精巧的斗拱阁檐,不知曾为何用。另三角无,各地其他殿宇也没见过。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再看西墙说法图
同东侧一样精美,只是飞天向外,胁侍手持花卉。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中部胁侍手持经卷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西墙壁画完整。北墙尽间壁画据说为为清代补绘。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作为现存金代最大建筑,弥陀殿梁架结构本身就是一绝。
为了扩大殿内空间,当心五间,中柱减去,前槽四根金柱仅留两根,并移至次间中线上。减柱移柱并举,代表了金代建筑的大胆创新。只是后增的加固柱位置不当,破坏了视觉效果。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殿内梁架明露,施以彩绘。梁下题板记载着大殿的修建历史
最早的题板位于明间梁枋底部。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正脊之下的金代题板:“维皇统三1143年癸亥…拾肆日己酉之时特建”。与前碑相同,为始建时题留,近900年了。
外侧为:“旹大明洪武丁卯岁(二十年,1387)戊申月壬辰日,重新粧塑阿弥陁佛□□□善德□前殿旃檀瑞像。佛都功德主忠武校尉朔州卫镇抚周先女,善人……画士…志”。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另块:“旹大明洪武丁卯岁(二十年,1387),重油殿门,本寺僧智泉,门资…,法孙…,助缘信官百户…志”。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庚寅年甲申月丙辰日癸巳时,涂补大殿壁饰,宣授当代住持智源,耆慈僧,见知事”。
看不清关键的年号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旹嘉靖柒1528夏五月吉日,补修殿脊,谨志。
钦依守备朔州城以都指挥体统行事指挥使李彬;朔州卫左所掌印正千户王瑄、男六儿、次男七儿,□户张柱;钦差守备朔州城御用监右监□保,朔州卫掌印指使周谨,舍人(3人略);承德郎大同府监督粮草通判白纶…奉训大夫知州凤翔□鸾…重修”。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出殿,弥陀殿西侧及博风悬鱼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弥陀殿四周宽大的高台与后部的观音殿相连。
观音殿是崇福寺最后一座殿宇,也是第二座大佛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弥陀殿后墙开有三门,少见。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观音殿是仅次于弥陀殿金代建筑,晚于弥陀殿,可惜没有留下确切的创建年代。
前檐的明、次间为简单的直棂格子隔扇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殿顶朴素,正脊脊中为琉璃刹:左右吞口,中刻“天下太平”,上为似宝瓶大象,已残。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门额“观音殿”,也是块多次题款老匾,两侧小字受漆皮影响,不易辩认,而且不能搞清落款人员各属哪年?
可辩右侧自右向左:“大明弘治拾柒1504岁次甲子仲秋七月吉日重修。大明景泰癸酉(四年,1453)春大同府华严寺……礼立。钦差镇守朔州……太监,钦差镇守朔州……太监掌印指挥使彭瑾,武德将军杜宣”。
左侧两排:“守备朔州城都指挥佥事周□,僧正净□,住持武德将军京兆杜斈文书,陇西李……助缘”。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殿内佛坛上塑明代三大士”:中为观音,东为文殊,西为普贤及一胁侍。对比金代塑像,显得呆板些。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观音前,有清代补修的一尊观音像,身为泥塑,头部石雕
头部顶戴花冠,面容清秀,当为崇福寺早期作品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三大士塑像前没有一根柱子,异常宽敞;而后槽金柱间恰好成为塑像空间。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梁架结构观音殿独特之处:建造时,将全部前槽金柱减去,梁架采用双重人字形叉手,相当于现代的桁架力学结构,造就了异常宽阔的殿内空间,这种彻底的“减柱造”堪为建筑史创举。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观音殿东,堆放着一些朔州各地收集来的石刻碑碣。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崇福寺,寺南侧是新建的广场。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广场南部,两个巨大的画轴之间,是朔州历史的简介。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东侧是新修的尉迟敬德庙,免费。
尉迟,名,字敬德朔州人,唐初名将,助李世民夺位,封鄂国公,陪葬李世民昭陵。民间将他与秦琼一起尊为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门神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庙内两重院落,前院殿前西侧为仿昭陵唐碑刻制的《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鄂国忠武公之碑》。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后殿的尉迟敬德像。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庙东,还保留一段朔州古城的东墙。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崇福寺向西不远,是新修复的文昌阁
这里是古城中心的十字路口,明代在原鼓楼基础上建文昌阁。解放初拆除,新近恢复。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由于早上雾霾堵车,不可能赶到老牛湾,改住偏关县城吧。
偏关有两条路:北上平鲁西去,先高速后公路;南下神池西绕,先公路后高速,用时相当。考虑天黑后到达,选择南线
 
南出朔州,加油6.21/L34L。上S206省道,大车多起来,而且限速苛刻、探头多。
没感到上坡,就来到了忻州宁武县的阳方口镇。曾在书中看到过这个地名,与杨家将有关。准备不足,选择西去神池,错过了高速最近人口。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10分钟后,路边出现大水口明长城。包砖已无,只剩残破的夯土。
这里属明代内长城,自八达岭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至此。当时的张家口大同朔州地区外长城间的过渡地带。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长城从东南方的山上下来。由此西北而上,在偏关县东部与外长城会合,再到黄河边的老牛湾;然后南下,从河曲县黄河,过陕北府谷神木榆林靖边定边,进入宁夏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这次西行基本沿着内长城山西,再沿长城靖边,为以前未到的长城区域。同时,也补看了晋陕之间黄河峡谷的北部。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1703,龙泉收费站,445公里,5元。过神池县城附近,限速普遍340公里/小时。
1730,义井收费站上繁(峙)河(曲)高速,465公里。崇福寺到此短短50公里路,走了近1.5小时。山西境内大车多,但过低的限速是影响出行的最大障碍
 
1815偏关收费站出高速,533公里。20分钟后到县城
县城住宿紧张,都是去老牛湾的游客。好在县城小,宾馆集中,还能找到住地,545公里。
2016晋陕甘1 <wbr> <wbr>易县荆轲塔与朔州崇福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