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188铁坨山与清水涧

标签:
百花山支脉与古道十字道与铁坨山任老师失踪事件千军台与板桥村髽鬏山战役 |
分类: 房山篇 |
铁坨山为房山、门头沟界山,图中蓝线为区界。同上文,实从门头沟侧登上,为方便也记入《房山篇》。
任铁生 。10.1午12点’。

一早,过东港、松树岭隧道,沿潭(潭柘寺)王(王平)路西北而上,杏花已开。潭王(王平口)古道大致由赵家台上十字道、下王平镇,公路则爬坡绕远。
转弯处,回看来路,确定上文天门洞的位置。
8:45,车停村西南山脊鞍部,海拔820米,西南侧便是铁坨山。十字道登顶用不了多长时间。
这是一片平缓台地,树木密集,应曾有人居住耕种。
路标,海拔964米。
西向是沟,不过这是酒漏子北沟,酒漏子主沟在左侧山梁后。
拉近,攀登东大尖走过的崖口、小峰清晰可见,远观挺陡。
10:14,铁坨山最高点,海拔1103米,十字道过来挺容易。
铁坨山是这一带最高点,山脊东对峰口庵,正是西山古道中路玉河古道的走向。十字道以玉河古道和潭王古道的交会处而得名。
西向是东大尖,百花山东来主脊,也是房山与门头沟的分界,北折南拐,高低参差,能否通行?
灰树塔尖作为百花山主脊分岔点,显得低矮。
辩出《房山184
宝地洼穿越大寒岭》走过的月牙鞍,与石人梁还相距挺长一段,应当是低矮的行字鞍,露出大安山。

细辩《房山185
登东大尖》登崖口的古道,还挺陡,当时没有觉得。
西南是房山的北峪沟,现在搬空了。自从滴水岩建了处理场,难以进入。
卡片文字:
“【事件】
2008年9月30日北京五中分校退休教师任铁生在登顶铁坨山后归程迷路,在此处住一宿并留下字条!后经千余人历时半年的搜索未果,至今仍是个谜团。此事件一时间成为轰动北京户外圈的大事件。
【任老师亲笔字条复件】
‘5中分校退休老师任铁生,9.30日登上铁陀山,归程中迷路,在此处山上住一夜,10.1
12点开始顺山梁向东北方向,向十字道村移动。
以备万一留此条,爱给路过的一切人。
任老师亲笔缩写的字条在搜索时被救援队员收走,交给家属鉴定笔迹。留此条一是为了说明当时的情况,二是再次警醒大家:户外活动,安全第一!
看不出小道是怎样下桃园沟的。这一带海拔不高,但中下部为冲蚀嶂谷,直崖纵横。
前行陡下。原打算登酒漏子沟尖,再探探下鞍子沟的路口。
12:30,再过A点衣冠冢,边有小道直切密林平台。
、
这就是十字道关,西山古道的重要关口。可惜门额已失。
14:00,取车返回十字道村边公路,时间说早不早、说晚不晚。
沿潭王路北下王平镇,转清水涧沟。
然而到千军台西检查站,还是不放行。
干脆转转千军台村。
多次自千军台登大寒岭未成,选择北港沟登清水尖,依然不放行。哎……
碑额“万古流风”。碑文:
“特授顺天府宛平县正堂加十级记录十次彭为晓谕事案:
据西板桥村民韩宏良、李瑞、梁宰、梁起、刘承来、刘景云合村众等先后呈控刘继兴勾串石得友、田生等私开封禁煤窑、制裂庙宇房舍墙垣等情一案,当经移会军粮厅亲诣查勘,刘继兴等所开煤窑坐落西板桥村东三官庙下,实系从前封禁旧窑,有碍居民房舍,除仍旧封禁并将刘继兴等责惩、取结附卷外,诚恐日久愚民不知封禁缘由,复被勾串再行开挖、致伤居民庐舍,合行出示晓谕为此示,仰军民人等知悉。嗣后该处永不准再行开做煤窑,并将此示勒石存记。如有无知棍徒胆敢故违偷开者,一经访闻或被告发,定行从重惩处,绝不姑宽。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捐款姓名、数额略)。
另碑碑文:
“特授顺天府宛平县左堂(县丞)世袭(云)骑尉兼管窑务加十级记录十次林为出示晓谕以垂久远事:
照得东、西板桥村民石得印等赴案禀称:窃本村旧有凉水泉,地内东、西坯儿煤窑两座,因有碍村舍不准开采。前因西坯儿窑私会刨挖,村众禀县,蒙查明封禁在案。惟东坯儿窑山主石宗道同子石进龙、同姪石进山、石进虎亦有旧合同四张,在禅房村张福元家存贮。现在闻得伊欲行开做,村众石得印等合议,齐至张福元家阻止,备言有碍村庄民舍。兹经张福元慨然应允,将合同四张立字送与合村,以绝后患,实为义举,理合据情禀明,恳请出示晓谕,以垂久远等情。据此,查开采煤窑如有碍村庄者,例应封禁。兹据该村民众联名具呈,稟请出示哓谕,以垂久远等情,前來合行示谕。为此示,仰合村乡地居民人等知悉。即将该窑门用石垒砌封禁,永远不许开采。嗣后,如有不法之徒擅敢私行开采者,许尔等指名赴厅禀控,以凭牒追究办。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计开,书字人,宣化府保安州生员于士魁;刻碑人,顺天府宛平县石府高明。
(捐款姓名、数额略,后有上文的“刘继兴施钱一千文”。改了还是好人)。
北侧北港沟。
关注髽鬏山战役从《房山120
凤凰山侵华日军刻字》开始,包括后来的《房山125、126、127、128 房山几处侵华日军照片的拍摄地点》。本人认为日军所称“良乡西方高地占据”是髽鬏山战役的组成部分,是日军以坨里为据点,占领口头村西侧的三脊洼尖,从而占领万佛堂沟口,切断髽鬏山十四军的补给线和后路。
碑阴:
“公元一九三七年七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平津沦陷,晋绥危急,华北大地战火连天。中华国土岂容倭寇肆虐!热血男儿,奋勇抵抗。中国军队在京北要冲南口筑起防线,一场鏖战,硝烟蔽日。日寇犬牙锋利,凶猛异常,南口防线岌岌可危。
卫立煌将军率十四军远途驰援,于宛平髽鬏山遭遇日军阻截。八月二十三日(稍有出入)至九月十五日,双方在髽鬏山一带惨烈厮杀。面对强敌,中国军队和百姓无慎无畏,英勇抗战。中共地下党积级组织民众支援前线,送军粮、运弹药、抬担架、救伤员,与国民党军队同仇敌忾,共御日寇。后因南口战局有变,十四军命令撤离,上千名壮士捐躯沙场。
髽鬏山战役乃平西抗战第一仗,中国军民与日寇顽强激战二十余日,有效策应了南口战役,粉碎了日寇全力迅速占领华北,进而“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图谋,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气壮山河的光辉一页。
炎黄子孙共御外辱,国共合作同战敌顽!追思先烈,不忘历史,于打响髽鬏山战役第一枪处特立此纪念碑。
前一篇:房山187松树岭到天门山
后一篇:门头沟4王平口与盛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