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镇江西津渡观音洞——昭关石塔东西南北行

(2013-08-06 06:06:36)
标签:

善无畏

镇江

观音洞

昭关石塔

西津渡

分类: 参访佛寺影像札记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作为江南人,自然对长江划分南北为界十分的在意。但是,王安石的这首《泊船瓜洲》究竟意味着长江分隔的何种涵意,相信你没有到过长江渡口,也就是江北的瓜洲和江南的京口是无法体会的。 镇江西津渡观音洞——昭关石塔东西南北行

观音洞昭关石塔

    顺着古时的运输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来到了长江沿岸,当大运河通壑南北横渡长江时,这里的交通可谓是何等的重要,古时的人离乡背井可能在渡过长江到达彼岸后才会有明显的感觉。而这处在江南重要的渡口正是京口,也就是现在镇江的西津渡(因位于镇江古城城外西郊的江边码头而得名)。在西津渡上,几千年来也正有一处保佑南来北往各色人等的重要佛教圣迹——观音洞与昭关石塔。

    大约一万年前,冰川的溶化使现在远离我们的海平面一直上升到宁镇山脉脚下,当时观音洞所在的云台山下是一片汪洋大海,渐渐地海潮退却,陆地渐生,约三千多年前,这里的江面仍然有数十里宽阔,成为长江的入海口。据史书《至顺镇江志》、《方舆胜览》等记载,西津渡古代江面宽阔、风高浪急,还经常有江匪水盗出入抢掠。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在当时的人力物力条件下,古人要渡过这样湍急凶险的长江有多么艰难,但是也不难想象存在的安全风险有多大。唐朝的刺史李德裕就派兵在江岸巡察,宋朝镇江知府蔡洸为过渡安全,专门设置了五艘大船,以《易经》的卜辞“利、涉、大、川、吉”作为旗号,开始了义渡救生事业。因此,在古代,过渡长江大概是最为艰难凶险而又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

    当然,在渡江的客观人力保障的同时,人也总是希望有精神上的寄托和护佑。相传,唐朝时有一位在西津渡巡防的士兵,是浙江定海人。他回家探亲时听家人讲述了许多南海观世音菩萨在普陀山救苦救难的故事,想到西津渡虽然津横蒜石、环若列屏,银涛滚滚、状如莲花,但是,长江天堑险阻,每遇狂风暴雨,渡江人常常船翻人溺。如果有观音菩萨保佑,那么渡江人就可以旅途平安了。于是,他延请雕工,专门仿照普陀山的观音形象,为西津渡请制了一尊观音宝像,供奉在观音洞中。传说西津渡的百姓从此常常看到一位白衣观音升腾飞舞,应化说法,救苦救难。蒜山因此也被称为北普陀,蒜山北麓山岩被称为了“普陀岩”。(参见范然著作《中国古渡博物馆——西津渡》)

镇江西津渡观音洞——昭关石塔东西南北行

观音洞内景

    但据史书记载,至宋代延祐年间,西津渡才有人在普陀岩建寺供奉观音。对镇江这座城市,许多人即使没有去过,但也都知道有座江天金山寺。而观音洞的兴盛也同样联系于镇江的佛教盛行,由于数百年以来金山尚未登陆,它与焦山在江心遥遥相对,在长江中砥柱中流,而摆渡前往金山的码头也恰在西津渡。附近僧侣、在家修行的居士及佛教信徒,尤其是老人、妇女惮于登舟涉水,冒江中风涛之险去金、焦两山大寺烧香,便在祀佛日乘坐车、轿,或骑骡马乃至安步当车,到与金、焦两山一水相隔的起渡点观音洞进香求佑,从而使观音洞成为镇江香火圣地,名声远播,也使观音洞成为了镇江的古老地名。

    镇江观音洞香火之盛早已名闻遐迩,清末的评话小说《施公案》第343回故事对观音洞盛况写得颇为生动:“这日,正当二月十九,相传是观音圣诞,镇江西门外有个观音洞,每年到了这个日期,四方善男信女皆往烧香。珊珊与嫂嫂李氏也去同往观音洞拜佛,烧香已毕,回来路上巧遇卫生。珊珊一见卫生丰姿绝色,不觉秋波一顾,意甚恋恋。”此情节与《西厢记》中张生与莺莺初识、《玉不解》中蜀国公主托辞烧香去神庙暗晤情郎可谓异曲同工。

镇江西津渡观音洞——昭关石塔东西南北行

昭关石塔

    至元代,观音洞诞生了至今保存最为完好,也是最古老的过街式佛教建筑——昭关石塔。昭关石塔是喇嘛式的石塔,又名观音洞喇嘛塔,塔的下半部用块石垒砌,成四根石柱,顶部铺满条石,筑成一个框架形的台座,它横卧在小街中间,下面可以通行人马,这种建筑结构称作为“云台”。石塔即建于这个云台座上,云台顶上的石塔为二重亚字形须弥座,塔高4.69米,皆用青石雕刻建成。塔座用两个相同的须弥座迭成,须弥座上为覆莲圆座和扁鼓形塔身。塔身由宝瓶、伞盖、相轮、四出轩式座基、复钵、基座组成,雕饰莲瓣基座上有锤鍱线刻圆型铜板“观音曼荼罗”和“黄财神曼荼罗”,从塔下经过南来北往的众人,观音菩萨保佑其平安,黄财神保佑其生财,从过街塔下过,即有了朝拜菩萨护佑福贵之功能。再上有十三圈带形浮雕,象征十三层天,上置法轮和圆形仰莲小座,轮上刻有“八宝”。

    据元《至顺镇江志》相关记载,昭关石塔的建塔时间上限是大德十一年十月,下限是至大四年,即公元1307至1311年间,故约可判断过街塔的完工时间是1311年或稍前。昭关石塔的诞生与元朝统一中原,南北文化的交流密不可分。建造石塔的工匠名叫刘高,其先人刘元师从著名的尼泊尔匠师阿尼哥·八鲁布,阿尼哥受元帝忽必烈敕建北京大圣寿万安(白塔)寺营建梵式佛塔,学得西天梵像画风和建塔技艺,并传授给了后辈刘高。刘高受命于朝廷在西津渡建昭关石塔,刻意融和了中原文化于其中,因北京大圣寿万安寺白塔为覆钵直肩式,略显粗拙,刘高便命工匠将直肩式覆钵改为较圆鼓,弧形曲度更大的塔体,又在中部凸雕一圈线条,故而较大圣寿万安寺白塔更具曲线美且加工精细适度,繁简得当;更配合塔身上众多雕刻纹饰,精美刻字,宗文和书法雕刻艺术充分融合,汉地文化的内涵也非常丰富。

    石塔上雕刻着不少精美的纹饰和文字,如东西门额上有“昭关”字样,后面则可有“万历十年壬午十月重修”募缘的僧人名字。两根石柱的外侧刻有“当愿众生,所共瞻仰”的汉字,另两根石柱的外侧刻有“当愿众生,受天人供”的汉字。四根塔柱内侧刻有“南无大方佛华严经”。石塔南北面的横额上刻有大书梵文六字真言,两侧边款上刻有“法轮常转”、“佛日增辉”、“河清海晏”、“天下太平”字样,这些祈愿刻字都和西津渡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气息相适应。

镇江西津渡观音洞——昭关石塔东西南北行

普陀岩昭关石塔

    昭关石塔同样也具备了北京居庸关云台的功能,也就是南来北往的商贾游人均从塔下云台所设的通向东、西、南、北四方的四门通行,起到祈福作用。估计当时昭关石塔向北可通向长江边的码头,向南可通向云台山顶,但这南、北二门因此后地形的变化如今已经被房屋所封闭,今只有东、西二门仍可通行,但是这种云台过街喇嘛塔的形制实在是在江南地区极其罕见,若非亲见,绝没有想到在江南地区有此北方藏传佛教的精彩建筑,使人不得不联想到北京的白塔与居庸关的云台,但又兼具了两者之大成,糅合了江南的精致和秀美。

    昭关石塔出土的锤鍱线刻圆型铜板“观音曼荼罗”和“黄财神曼荼罗”十分珍贵。“观音曼荼罗”直径50.4厘米,厚0.5厘米,中心圆形直径22厘米,内刻观世音菩萨像一尊,其外环绕相同式样的观世音菩萨8尊。菩萨面相长圆,头戴五花宝冠卷草状,双耳系环,垂肩头,头发亦散披于肩头,颈系宝珠项链,双足皆饰宝钏,宝珠璎珞自双肩、双乳垂于腹部,腰部亦饰宝珠。菩萨的莲花座上,有头光及身光。菩萨像前下部陈设3件供品,菩萨像宝冠其手持宝瓶,据此可推断为观世音菩萨,颇俱“梵式”(尼泊尔)艺术风格。“黄财神曼荼罗”直径50.5厘米,厚0.5厘米,中心圆形直径22厘米,内刻黄财神像一尊,其外环绕相同式样的黄财神8尊。黄财神梵相十足,戴五叶宝冠,两侧宝缯作卷草状,双耳系环,垂于肩头,颈系双层宝珠项琏,双臂、双腕、双足皆饰宝钏,宝珠、璎珞自双肩垂腹前。财神为游戏坐于宝相莲花座上,有头光及身光,左手握一吐宝鼠,鼠肥硕长尾,右手当胸前持海螺。财神像前下部陈设3件供品。此等袒腹持鼠的黄财神,源于袒腹蓄髭的印度财宝之神“库毗罗”(kubera),以蒙古语读为“赞布禄”。观世音与黄财神像,虽然在藏传佛教中常见,但以二像中心的圆形曼荼罗却很少见,弥足珍贵。

镇江西津渡观音洞——昭关石塔东西南北行

昭关石塔保护碑

    历代以来,观音洞屡败屡建,明万历十年(1582)曾经重修,现今我们看到的观音洞,是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修复或改建的。2000年12月昭关石塔再次得到了全面修复,尽力恢复了历史的原貌,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2006年5月25日,昭关石塔作为元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镇江西津渡观音洞——昭关石塔东西南北行

西津渡街五十三坡

    观音洞除昭关石塔外,另有一绝,也就是在石塔东侧,有一座阶梯式山坡,名为“五十三坡”,共由五十三级台阶组成,呈半圆型盘旋向上,从山脚下抵达观音洞所在的西津渡街。五十三坡当是取自观音菩萨的五十三参的故事,信众们先从五十三坡开始,象善才童子拜观音一样,怀着虔诚的心情,默数着台阶拾级而上西津渡街。通过沿着两三米高的围墙圈住的街道,走过一道“同登觉路”的券门,就能看到观音洞昭关石塔巍峨地矗立在街道中央。

镇江西津渡观音洞——昭关石塔东西南北行

西津渡街觉路券门

    观音洞是一栋依山而筑的楼房,饱经沧桑的清水灰砖墙直立三层,北面街道,中间的门券上方,书写着古朴遒劲的三个字:观音洞。进去以后,发现这其实是依山坡而建的半楼:靠山坡的一侧实际上就是山体石壁,古代人的建筑艺术实在叹为观止,楼的柱、梁直接搭建在岩壁上,这座岩就是前文所提的“普陀岩”了。洞中现为西津渡观音文化展示馆,主洞中,一尊用上好质地的汉白玉雕刻的观音像供奉在古老的莲花宝座上,向游人倾诉着西津渡观音崇拜的悠久历史,岩壁上的雕刻,记载了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功德。

镇江西津渡观音洞——昭关石塔东西南北行

  观音洞

    在中国观音菩萨的地位非常崇高,所以观音洞的香火也历经千年延续至今,旺盛不衰。每逢农历的初一、十五,善男信女都要到西津渡礼佛拜香,特别是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三个观音诞日,请愿还愿、烧香拜观音的香客更是成千上万,涌动如潮。

    镇江西津渡作为长江南北的重要渡口,汇集了从京杭大运河而来的大批官贾百姓从此渡江而行。遥想当年,我们是否也曾从昭关石塔下行走,在观音洞中敬香,从西津渡上船呢?王安石一定是这样在瓜洲泊船的,这里的观音洞保佑着南来北往的行人,祈佑渡江安全;昭关石塔东西南北四门洞开,人们经此行走江湖。石塔作为中国南北文化交流的集精粹者,其人文价值震惊世人。

    小小的镇江就能如此让人吃惊,中国数千年来为我们留下了多少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今人真正应当珍惜。让我们在心灵中也能建起一座不朽的观音洞昭关石塔,护佑我们东西南北的往来游走,能够早日慈航普渡,行至彼岸吧!

                          

                                          善无畏书于英德堂

 

    敬请期待镇江佛寺文化的第二篇:

      《镇江沿江四佛寺——佛寺山门东西南北开》

 

 

博主被推荐文章目录

五台山黛螺顶——大朝五台文殊

                                                                         新浪首页 2013-07-24 06:06

普陀佛顶——佛顶山顶佛

                       新浪首页 2013-07-12 06:38

九华山天台顶——古人活埋庵

佛学 2013-07-03 19:13

峨眉金顶——访峨眉山金顶华藏寺

新浪首页 2013-06-20 00:03

五台显通——访五台山大显通寺

佛学 2013-06-16 21:33

普陀法雨——访普陀山法雨寺:澍甘露

新浪首页 2013-06-05 07:33

九华甘露——访九华山甘露寺:满山甘

新浪首页 2013-06-02 23:22

苏州七古塔——姑苏名山胜迹佛寺参访

佛学 2013-05-24 06:13

江南有摩崖——寻访苏州天池山寂鉴寺

佛学 2013-05-21 06:12

大隐隐于市——探访净土十三祖印公关

新浪首页 2013-05-14 00:09

佛寺文化:上海佛寺的近代发展

新浪首页 2013-05-09 06:31

佛寺文化:上海佛寺的继承(元明清

佛学 2013-05-02 06:58

佛寺文化:上海佛寺的兴盛(唐宋篇

佛学 2013-04-25 22:08

佛寺文化:上海佛寺的起缘(三国篇

新浪首页 2013-04-24 06:18

佛寺文化:北京历代的皇家佛寺

新浪首页 2013-04-01 06:28

佛教符号卐与卍的区别?

新浪首页 2013-03-26 06:33

参访佛教寺院应如何敬香?

新浪首页 2013-03-19 06:26

上海徐汇龙华寺——三国东吴十三舍利

新浪首页 2013-03-13 06: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