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台显通——访五台山大显通寺:无量寿修行,智慧佛成就

(2013-06-16 21:33:00)
标签:

善无畏

五台山

大显通寺

文殊菩萨

大智

分类: 参访佛寺影像札记

为纪念全家在七年内遍参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写了一个系列的篇章,分以四座名山的四家名寺为题。继《九华甘露》与《普陀法雨》后,回首七年,我们一家参访四大佛教名山始于20057月的五台山,圆满于2012年的7月的峨眉山,而其起点应当正是适逢农历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参访的五台山首寺——大显通寺。  五台显通——访五台山大显通寺:无量寿修行,智慧佛成就

五台山全景

五台山因岁积坚冰,夏无酷暑,又名清凉山,其五峰耸立,海拔均在2400米以上,因顶无林木,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山。五台山作为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不同于另三座佛教名山的缘起,五台山是唯一一座在佛经中就被指称的佛教名山,而大显通寺更有与洛阳白马寺同为“释源宗祖”的中国佛教第二寺之称。

《宝藏陀罗尼经》中,佛告金刚密迹主言:“我灭度后,于南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文震旦,其中有山名曰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此五顶山,即指山西五台山。又《华严经》说:“东北方有处清凉山:往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汉明帝时佛法初来,摄摩腾、竺法兰两位法师来到洛阳,住锡白马寺之后,以天眼通,看到文殊菩萨住于五台山,即奏帝建寺于灵鹫峰,即今大显通寺。唐龙朔二年(662),会昌寺沙门会赜在唐高宗和武则天的授意下,把五台山正式确定为文殊菩萨道场。因为有《华严经》的指称,五台山成了中国北方研习《华严经》的圣地,是一座堪与印度灵鹫山相媲美的“灵山圣境”。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称。考证之所以这样排序,是因为在唐大历四年(769)不空三藏向唐代宗上疏:“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今镇台山,福祉兆亿,伏惟陛下,令普贤、观音,犹执拂而为侍,声闻、缘觉拥而居后。”是年,唐代宗批准不空尊文殊菩萨居普贤、观音、地藏菩萨之首,于是五台山成为了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五台显通——访五台山大显通寺:无量寿修行,智慧佛成就

五台山大显通寺

五台山的始建首寺,也是最殊胜的佛寺就是大显通寺。《古清凉传》(卷上)称北魏太和年间(447499),魏孝文帝曾至台怀镇,见一山冈高台酷似印度灵鹫山,遂命名为灵鹫峰,并在此前建寺名曰“大孚灵鹫寺”,且环绕寺宇又建了十二院,寺前因有花园百亩,又名花园寺。唐武则天时,改名为“大华严寺”。入明之后,明太祖敕建了此寺,赐额为“大显通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明神宗敕建该寺“七处九会殿”等七重殿宇,又赐额“护国圣光永明寺”。直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清圣祖以该寺灵应显通,而复改为现名“大显通寺”。

游历大显通寺,笔者认为有“六绝”令人叹为观止。

第一绝是“幽冥钟”:在大显通寺山门前有钟楼,两层三檐,十字歇山顶,顶脊四端置有四个龙头,悬吊十二风铃。在二层的阁内梁上,吊有一口9999.5斤重的大铜钟,钟表刻佛经一部,字有万余,字体端正清晰,是五台山众寺中最大的一口铜钟,符合钟楼石券门洞额上所题的“震悟大千”的金字招牌。 五台显通——访五台山大显通寺:无量寿修行,智慧佛成就

五台山大显通寺钟楼

第二绝是山门不以四大天王护卫,而使用“龙虎”双石碑。大显通寺的山门正面高悬立匾,上书四个蓝底金字“大显通寺”。进入山门后,左半间立一古碑,上书一草“龙”字;右半间又一石碑,上书一草“虎”字。这两个大字都是明代万历年间山西巡抚雷雨居士傅光宅一笔写就,“龙”“虎”两字潇洒自如,气势磅礴,完全镇得住山门鬼神。 五台显通——访五台山大显通寺:无量寿修行,智慧佛成就

五台山显通寺大文殊殿

第三绝当数大文殊殿内的五方文殊。大显通寺有清光绪二十八年(1689)建的大文殊殿,殿内佛坛上与众不同地供着五尊文殊圣像,他们分别表示五台山的东、南、西、北、中的五座台顶,称为五方文殊。这种排列源于密宗的五字瑜伽观行,在大殿的东西两面平台上,还有十二尊金光灿灿的圆觉菩萨,他们则是禅宗经典之一《圆觉经》中的十二位菩萨。大文殊殿的设置说明大显通寺既是密宗道场,又是禅宗丛林,充分体现了文殊师利菩萨海纳百川的无量智慧与融会贯通。 五台显通——访五台山大显通寺:无量寿修行,智慧佛成就

五台山大显通寺七处九会无梁殿

第四绝是无梁殿——“七处九会殿”。该殿面宽明七暗三,长28.2米,宽16.2米,高两层20.3米,重檐歇山顶,该殿是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神宗命妙峰祖师用磨砖券成的一处华严道场,因为这里是唐代清凉国师撰述《华严经疏》的圣地,故名“七处九会殿”。大殿正面有七个拱洞,分别嵌有磨砖雕刻的七块匾额“法菩提场”、“普光明殿”、“仞利天宫”、“夜摩天宫”、“兜率天宫”、“他化天宫”与“逝多林园”。“七处九会”是指释迦牟尼佛曾在这七个地方为弟子们说了九次法,从而辑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整座大殿巍峨敦厚,庄重肃穆,内部藻井雕刻精湛,没有一根梁柱,纯系磨砖券成,故俗称为“无梁殿”(也称为“无量殿”)。

第五绝是在大显通寺“千钵文殊殿”后的清凉妙高台上屹立的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由僧人胜洪铸造的五座组合式铜塔。这五座铜塔暗合五方文殊的五台顶,现在只有象征西台的“成所作智塔”与象征北台的“法界体性智塔”为原物,其余东台的“平等性智塔”、南台的“妙观察智塔”和中台的“大圆镜智塔”均是1993年复原的新铜塔。大显通寺的这五座铜塔雕刻精美,雕刻内容超凡脱俗,历代以来一直是五台山的著名景观之一。 五台显通——访五台山大显通寺:无量寿修行,智慧佛成就

五台山大显通寺铜殿与铜塔

第六绝是大显通寺铜殿。铜殿是显通寺中轴线上的第六座殿宇,重檐歇山顶,外观似两层,里面却是一室,室内见方,进深4.2米,宽4.7米,高约5米,在四面的隔扇壁上整整齐齐地雕镂着跏趺而坐的诸佛铜像一万尊,小巧玲珑,各具情态,竟然无一雷同,布满整个内壁。殿中间供奉狮子文殊铜像,金容满月,面目慈祥。这座铜殿由明代妙峰祖师化缘自民间,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监制铸造于西安。由于殿为全铜,所以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疑为金殿。抗战时期,日本人占领五台,用刺刀刮取殿顶的金箔,如今其划痕还清晰可见。据说要不是此殿全铜太重,日本人恨不得将这座无价之宝盗取回日本。 五台显通——访五台山大显通寺:无量寿修行,智慧佛成就

五台山大显通寺大雄宝殿

 

五台山大显通寺是中华佛教胜地,凡是向佛者与出家人都有朝五台,拜文殊的宏愿,我们一家寻访佛教四大名山之旅也始于此处。四大名山以五台文殊为首,我想除了此前的原因外,也与四方菩萨所对应的四种慈悲有关:大智文殊,大悲观音,大愿地藏,大行普贤。凡天下佛教均以智为胜,佛祖释迦牟尼正因具有大觉者的智慧才创立了佛教,藏传的莲花生大师因为其智慧超群,曾在五台参文殊妙法,此后开宗立派,而被传为文殊菩萨转世。中国佛教更有尊智者的教义,只有智慧可以带给人们以解脱法门,也唯有成大智慧者才能在修行佛教中得道。智慧能够树立佛教的各种宗派学说,智慧赋予人无穷力量,也能使人超脱生死。

大显通寺内汇集了中国八大佛教宗派中的三派:七处九会无梁殿是《华严经》以及奉此为经典的华严宗标志,大文殊殿中的十二圆觉菩萨像则又是《圆觉经》以及与此相应的禅宗法门,而五方文殊和五座金刚宝座铜塔则充分显现了密宗的无量功力。这些宗派一起出现在五台山和大显通寺中,充分证明了历代有无数高僧曾来此参访五台,开智慧,树宗派,立学说。

朝圣五台山而得大智慧者中有华严宗祖庭清凉寺的华严三祖法藏大师、华严四祖澄观大师,有大圣竹林寺的净土四祖法照大师,有从普陀山历时数年一路朝拜而来的近代高僧虚云大和尚,还有历朝历代数不胜数的密宗、显宗高僧,大乘、小乘大德。可以说在佛教中但凡成大行者,无不曾有朝圣五台大智者的经历过程。他们都曾将身影留在了这座纪念佛菩萨显现神通的显通寺内,他们也都曾怀着大觉的意志,开启大智,常怀大悲,胸怀大愿,矢志大行。大显通寺,我们可以看到历代高僧们将中华佛教的智慧之源肇始于此,也将中华佛教的无量智慧显通于此。

无量寿修行,智慧佛成就!

 

        善无畏于海上英德堂

        癸巳年五月初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