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偶得(关于信仰)
(2023-02-12 11:28:17)| 分类: 生活的启示 |
《碌碌有为》的第七章,谈中国人的“信仰”。
读这一章,感到很有趣的是: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与我们所了解的世界各国相比,我们国家似乎更强调“信仰”的重要,至少,我们都认为:有信仰,就会激发出“无穷的力量”(本章的标题就是这个意思),但同样有趣的是: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却没有形成中国自己的、为全国百姓共同接受的“宗教信仰”。
换一个角度: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其实“国人”还是有自己的“信仰”的,你看:在各种宗教场合、每到特定的节日,“虔诚”者不在少数……
那么,如何理解中国人这种“信仰”的特点呢?
我总结为16个字:“大体则有,具体则乱,信者即是,虔诚则灵”。
“大体则有”说的是:“人不可无信仰”,这是规律,我们所理解的“信仰”,指的是那种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灵魂深处的价值判断、选择和追求,也就是“德性”,人们尽管不那么“明明白白说出来”,但“听其言观其行”,还是不难发现的,不过习惯于用“善心”有否来描述;
“具体则乱”指的是在具体讨论“行为标准”和选择时,“功利”往往占上风,怎么符合我的想法就这么做,很少从是否符合“我的信仰”的站位去考虑——只要看到“善男信女”们见到寺庙就拜、逢塑像就烧香等行为就可以看出;
“信者即是,虔诚则灵”不难理解,善男信女们的“信仰”,其实是是很实用的。
问题在于:这样的现象的究竟是好是坏?值得研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