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想·无题(2023.2.4)
(2023-02-12 11:26:35)分类: 我的踪迹 |
阅读刘仲藜的“日记研究”,诱发我重启二十年前的研究,由此,想到北大某位大师曾说过的:学术文章,写完后,不妨放它二十年,再拿出来,或许就有其价值。
从1986年开始涉足“教育科研”迄今,也有30多年了。这30多年,曾关注过的课题大致有这么几类:
教育经济学以及与此有关的企业教育培训,包括职工教育和职业教育;
教育管理给与此相关的研究,包括教育规划、教育机制、教育评价等;
教师专业发展及指导,包括方法指导、写作培训、课题设计等;
关于“班级”等研究;
关于“语文”等研究;
……
现在看来,前两类都已经“时过境迁”,现在,尽管邀约很多,但离开“一线”越久,意义越差,只要维持即可;第三类,更多但属于“经验类”,特别是在“博士”“硕士”满天飞的今天,留给我的空间也不多。
至于最后两类,还是有点可以再拾起来的。
“日记与语文教学”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口”,毕竟,可以利用机遇,进行实验和优化。至于“终身语言发展”的研究,只能走着瞧……
后一篇:读书偶得(关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