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发止血墨旱莲
(2022-11-01 07:03:14)墨旱莲是生活中常见的中药,为菊科鳢肠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它别名众多,包括鳢肠、莲子草、墨旱莲、白旱莲、鸡肠草、墨头草、墨菜、黑头草、水旱莲、乌心草、墨点水草等。墨旱莲一名,得之于其形,《本草纲目》记载:“鳢,乌鱼也,其肠亦乌。此草柔茎,断之有墨汁出,故名,俗称墨菜是也。”“细实颇如莲房状,故得莲名”。“旱”字则是相对水生莲花而言。《本草纲目》里还记载:“旱莲有二种:一种苗似旋覆而花白细者,是鳢肠;一种花黄紫而结房如莲房者,乃是小连翘也。”小连翘是一种叶子形态与墨旱莲相似的植物。
相传唐代有个叫刘简的人,他平生爱慕仙道,如果听到哪里有名山仙迹的话,他一定要去游览拜访。开元初年,他遇到一位自称“虚无子”的采药人,虚无子被刘简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打动,于是便带他到自己的草药园里,指着一种墨绿的植物说:“不要以为只有高山上的灵芝是仙草,我经常吃的这种水边长的草也是仙草,正是因为吃了这种草才得以活到百岁而发黑且耳聪目明。”两人分别之时,虚无子送给刘简一包药种,嘱咐刘简将种子种在水边,春季的嫩叶可以当菜食用,夏秋时的鲜茎叶可以用来煎水喝,冬季可以用晒干的茎叶煮水代茶饮用。刘简遵照虚无子的嘱托,果然也活到一百多岁而头发不白、耳聪目明。
墨旱莲入药首载于《唐本草》,其性寒,味甘、酸,归肝、肾经,具有滋阴益肾、凉血止血之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腰膝酸软、须发早白、阴虚血热、眩晕耳鸣、外伤出血、尿血、崩漏下血等疾病。墨旱莲的汁液有很好的止血作用,因此又有止血草、退血草之名。
明朝倪朱谟对墨旱莲十分推崇,在《本草汇言》中记载:“此药纯阴凉血,则须发变白为黑,而齿亦因之而固矣……若前人之治血痢,止针灸疮中发洪血,解一切疮疹痛痒,除头风头痛,去目疾翳障,治肠风下血,定风热牙疼之数者,何非凉血止血之功也。”需要注意的是,墨旱莲虽有凉血滋阴之功,但因其性寒,不能过用,否则易伤及脾胃。
墨旱莲另一个被人称道的作用就是“乌须发,益肾阴”,正是由于其独特的功效,缪希雍在《本草经疏》中记载:“古今变白之草,当以兹为胜。”意思是说能让白发变黑的中药中,墨旱莲的效果最佳。
著名的中成药“二至丸”,由墨旱莲、女贞子两味药组成,有补益肝肾、滋阴止血之功。女贞甘平,益少阴之精,其隆冬不凋,且色青黑,故有补益肝肾之功;旱莲甘寒,其汁黑入肾补精,故能益下而荣上,强阴而黑发也。因女贞子在冬至日采,墨旱莲在夏至日采,故称为“二至丸”。(邓海祥 河南中医药大学)
简说药典十六参
摘自2025-6-20中国中医药报
邓 力 四川省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
药典收载的“参”有16种,即人参、丹参、玄参、红参、苦参、党参、拳参、太子参、北沙参、西洋参、竹节参、华山参、苦玄参、明党参、南沙参、珠子参。其中五加科的有人参、红参(人参的加工炮制品)、西洋参、竹节参、珠子参5种;桔梗科有南沙参、党参2种;玄参科有玄参、苦玄参2种;伞形科有北沙参、明党参2种;唇形科有丹参1种;豆科有苦参1种;蓼科有拳参1种;石竹科有太子参1种;茄科有华山参1种。其中药典明确表明不宜与藜芦同用的有人参、红参、西洋参、南沙参、北沙参、玄参、丹参、苦参、党参9种。除苦玄参全草入药外,其他参皆以根入药。诸参中性平的有2种,即党参和太子参。五加科、桔梗科、伞形科、石竹科的10种参皆味甘,有补益之效。如人参、党参、太子参补气,南沙参、北沙参、西洋参养阴。苦味参多与“清热、燥湿、泄降”相关,如苦参清热燥湿,拳参、玄参、苦玄参清热解毒,丹参活血祛瘀。诸参中仅华山参有毒。药食同源的参有2种,即党参和西洋参。以下简说药典十六“参”。
五加科
人参和红参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和根茎。其中栽培品经蒸制后称“红参”。药材香气特异。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等。红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临床多用于治疗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等。
西洋参
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均系栽培品。药材气微而特异。其味微苦、甘,性凉,归心、肺、肾经,药食两用,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虚热烦倦、咳喘痰血、内热消渴、口燥咽干。
竹节参
竹节参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的根茎。药材气微,味苦、后微甜。其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脾、肺经,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祛痰止咳、补虚强壮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痨嗽咯血、跌扑损伤、咳嗽痰多、病后虚弱等。
珠子参
珠子参为五加科植物珠子参或羽叶三七的根茎。生者气微,味苦、微甘,嚼之刺喉;蒸(煮)者味微苦、微甘,嚼之不刺喉。其味苦甘,性微寒,归肝、肺、胃经,有补肺养阴、祛瘀止痛、止血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烦热口渴、虚劳咳嗽、跌扑损伤、关节痹痛、咳血、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等。
桔梗科
南沙参
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根。药材气微,味微甘。性味甘,微寒,归肺、胃经,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等症。
党参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根。药材有特殊香气,味微甜。其味甘,性平,归脾、肺经,药食两用,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等。
玄参科
玄参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根。药材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其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热入营血、温毒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白喉、瘰疬、痈肿疮毒等。
苦玄参
苦玄参为玄参科植物苦玄参的全草。药材气微,味苦。其味苦,性寒,归肺、胃、肝经,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喉痹、痄腮、脘腹疼痛、痢疾、跌打损伤、疖肿、毒蛇咬伤等。
伞形科
北沙参
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药材气特异,味微甘。其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肺热燥咳、劳嗽痰血、胃阴不足、热病津伤、咽干口渴等。
明党参
明党参为伞形科植物明党参的根。药材气微,味淡。其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脾、肝经,有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解毒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呕吐反胃、食少口干、目赤眩晕、疔毒疮疡等。
唇形科
丹参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和根茎。药材气微,味微苦涩。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等。
豆科
苦参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根。药材气微,味极苦。其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蓼科
拳参
拳参为蓼科植物拳参的根茎。药材气微,味苦、涩。其味苦、涩,性微寒,归肺、肝、大肠经,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赤痢热泻、肺热咳嗽、痈肿瘰疬、口舌生疮、血热吐衄、痔疮出血、蛇虫咬伤等。
石竹科
太子参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块根。药材气微,味微甘。其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等。
茄科
华山参
华山参为茄科植物漏斗泡囊草的根。药材具烟草气,味微苦,稍麻舌。其味甘、微苦,性温,有毒,归肺、心经,有温肺祛痰、平喘止咳、安神镇惊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寒痰喘咳、惊悸失眠等。
乌梅丸化裁治脱发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吕仕超平素精研经典,临床擅用经方,疗效显著。笔者跟师学习,现分享其运用乌梅丸化裁治疗脱发验案一则如下。
袁某,女,59岁,2025年2月20日初诊。主诉:头发脱落1月余。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发大量脱落,未予诊治,脱发呈渐进性加重,严重困扰其生活。今为求中医药治疗,遂就诊于门诊。刻下:神清,精神尚可,脱发量多,每次梳头发时脱发明显,头发稀疏、干枯无光泽,伴口干、眼干,自觉上半身蒸腾感、双下肢恶寒畏风,大便溏薄不畅,小便调,纳可,寐安。舌淡暗,苔薄黄,脉沉。
诊断:脱发(上热下寒证)。
治则:燮理阴阳,清上温下。
方用乌梅丸加减:乌梅30g,细辛3g,干姜6g,黄连10g,当归10g,黑顺片5g(先煎),花椒5g,桂枝10g,黄柏10g,人参5g,鸡血藤15g,防风10g,茯苓15g,炒白术15g。7剂,水煎服,日1剂。
2月27日二诊:诸症好转,尤其脱发较前减少,仍觉大便不畅,排便无力,伴腹胀,纳可,寐安。舌淡暗,苔薄黄,脉沉。守上方加炒鸡内金15g、炒枳壳10g。7剂,煎服法同上。
3月电话随访:脱发显著减少,大便尚可,疾病转愈。
按
本案基于六经辨证厥阴病入手,突破治疗脱发的常规思维,予乌梅丸平调寒热,彰显中医“异病同治”的优势,突出“古方新用”的特点,临床治疗需紧扣枢机而立法选方,凡病机属于阴阳失调、寒热并见者皆可考虑该方。(魏苗苗 吕仕超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