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裴元博先生对契丹公务牛车的“出迎”和“迎归”两幅绘画,考证的细致翔实。以物证史,把《澶渊之盟》之前的宋辽关系以及交往,有了形象的写照。契丹王朝建立于公元907年。
大宋王朝建立于公元960年。
辽代契丹国比北宋建国早53年。
宋辽双方争端的根源,是为了“燕云十六州”的归属问题。
这个事,要追溯的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
后晋石敬瑭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如约割让给契丹国。
此时,还没有北宋呢。
直到22年后的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才建立了宋朝。
草原民族的契丹帝国势力扩展到长城里边来了,宋朝没有了屏障,深感危机。决定从辽契丹国手中,拿回“燕云十六州”。从此,战争不断,北宋一直处于劣势。战争对宋辽双方都是巨大的消耗。意识到这一点,这才有了公元1004年的《澶渊之盟》,双方罢战言和,有了100多年的和平共处时期。在此基础上,辽代契丹国和北宋王朝,都创造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文明。是历史上草原民族政权和中原汉民族王朝,边境稳定,榷市互利,文化提升,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
这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南北朝“,是值得研究和考察的历史现象。
这种历史状况的破坏,应该反省和思考。
起因是中原王朝,即北宋支持和勾结辽契丹国所属的生女真部落造反,协议灭辽后,女真人的金朝答应把“燕云十六州”归还北宋。没想到公元1125年宋金联手灭掉辽契丹国后的1127年,转身就发动《靖康之变》掠走徽钦二帝,灭了北宋。偷鸡不成,反遭灭国。
后来的南宋政权,也是毁于这个背信弃义,投机取巧的套路。
南宋政权勾结并支持蒙古人夹击已经相安共处一百多年的金朝,轻信蒙古人许诺:灭金之后,恢复其北宋土地。
阴谋与天真,又断送了南宋那点江山。
阴谋与天真,北宋和南宋,一模一样。
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丹•社会生活组画》译释考,十七、归来图(音译“承者宫”)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原画中六个契丹装束人(红袍二人、粉袍一人、绿袍二人、褐袍一人;四人骑马,二人驾牛)、六马(四马驮人,二马驮货)、二牛(一驾辕,一拉套)、一车(“毡车”华丽,门帘卷起,且内无人乘坐)。在本画中变为十二个契丹装束人(红袍二人、粉袍二人、绿袍五人、褐袍二人、褚袍一人;四人骑马,一人空手,二人扛货,一人驾车,四人驭牛);六马只见四匹驮人马,两匹不见;二牛(一驾辕,一拉套)来变;“毡车”门帘紧闭,当为有人乘坐,且正在小憩。画上人物最少应是十五人(见图1-7、),除契丹装束的十二人外,还有三个隐身人(宋国俄者)。
从画面分析,来使已经接回,正使(文官)正在“毡车”内休息。副使(武官)正在随从陪同下,骑马在离队伍不远处信马由缰浏览路旁风光。这从队伍未尾粉袍骑马人(契丹接伴官员)不断扭头向后观望可窥破其秘。这种接宋使全画不见一个宋人,仅凭“少两马”、“‘毡车‘门帘紧闭”、“粉袍骑马人(契丹接伴官员)不断扭头向后观望”等细节描绘,把宋使“只能知其影不能见其形,只能闻其味不得显其声”的艺术表现手法发挥得恰到好处,精妙化境。为什么采取这样曲折费解的画去?原因就是辽宋交恶时期画辽宋交好时的故事,自然要有所避讳有所禁忌,不能过于直白。作者可能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他这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表现手法,把此画的艺术性提高了不少等级,把一幅平庸无奇的宣传画变成了一幅令人拍案称奇的艺术珍品。真真是造化弄人。
《契丹帐》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酪浆羶肉夸希品,貂锦羊裘擅物华。种类益繁人自足,天数安逸在幽遐。
《胡人牧》
牧羊山下动成群,啮草眠沙浅水滨。自免触藩羸角困,应无挟策读书人。
毡裘冬猎千皮富,湩酪朝中百品珍。生计不赢衣食足,土风犹似茹毛纯。
本画首尾有辽天辅皇帝亲笔题写的契丹小字26个字,其中“画名”3字;“跋语”15字;“纪年款”8字。经汉译,译文如次:“画名”:“归来图”(音译“承者宫”)(见图1-2、);“跋语”:“小、子、王、弟、敕,申、师、礼、兼、顾,辞、京、赋、名、赢。” (见图4-6、);“纪年款”:“甲、午、年、(统和十二年,994年)六、月、一(日)”第一个“一”写错没去掉。“日”写成“八”(见图6、)。
“跋语”的白话交意思为:“命令我弟弟(隆庆)那小子,不要忘了拜我为师的事,他写的那篇《辞京赋》还可以,算他赢了!”
跋语与画无干。是年青皇帝记录自己与弟弟隆庆开玩笑逗乐的趣事。逼弟弟拜他为师,要同时行君臣礼与弟子礼。打赌写文章,论输赢。短短十五字,把年青皇帝的调皮,仗势欺人的囧行,兄弟间亲密描写得活龙活现。可见耶律隆绪的文笔亦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