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比赛让所有孩子获金奖忽悠谁?
据11月9日《江淮晨报》消息 孩子要参加“全国少儿文艺总决赛”,虽然每名比赛选手需要交纳比赛费用3560元,往返交通费用还得自理,但想到孩子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还是让家长们很高兴,于是爷爷、奶奶等一家人全部出动,带着孩子到北京参加比赛。可是到了北京,200多名孩子的家长们都傻眼了:怎么参加决赛的孩子都是安徽人?为何许诺的央视主持人没现身?每个孩子在分赛中都获金奖……一些孩子家长反映,“结果比赛还没结束,我们就发现这所谓的决赛原来就是一场闹剧。”11月7日,记者从一位认为上当受骗的家长田老师处获悉,目前他和另外一名孩子的家长汪女士,已经将各自孩子的舞蹈老师告上了法院。
http://pic.dbw.cn/0/04/27/52/4275226_591515.jpg
近年来,民间艺术评奖乱象丛生,收钱发奖、花钱买奖现象可谓比比皆是:
笔者身边有几位喜欢舞文弄墨的老人家,说实在话,无论是书法,还是古诗词,都只是一般般,但每个人几乎都得过冠以“中华”、“全国”等大赛的等级奖项,而且一、二等奖,金奖、银奖的居多。
老人家的钱好诓,家长们更愿意为孩子掏腰包,从幼儿园到中学,很多校园的黑板报上都张帖有获奖的冠以“全国性”的什么作文大赛作品、美术书法大赛作品,说实在话,无论作文的遣词造句,还是美术书法作品的线条描摹,作品放在“全国性”相应年龄段更是一般般。
也就是说,地球人都知道,这奖那奖的,都是怎么来的!
目前中小学生中的类似情况普遍存在。一些学校大赛之多、评奖之滥、钱味之足,触目惊心!孩子们的荣誉感都是很强的,花钱买奖的做法,令那些囊中羞涩的学生家长愤愤不平。
按规定,各类学生比赛都应经教育部门批准,但事实并非如此。业內人士指出,目前针对学生举办的各类活动实在太多,很多单位和个人把学生看成一块“肥肉”,亲近它只是为咬它一口。就拿这次所谓的全国少儿文艺大赛来说,被告方任老师就向法庭提供了文化部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中国青少年音乐舞蹈协会等五部门的批准文书,以证实活动是经相关部门批准。
荣誉只能通过老老实实的努力得来,一旦与钱权相结合,根植于一代幼小的心灵之中,这将是中华民族的灾难。
如果启蒙教育阶段都在言传身教学生如何花钱买荣誉,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值得肃然起敬的地方?
>>>袁莉痛陈“7宗罪”的女明星姓甚名谁?
>>>宋丹丹发飙炮轰张伟平是在“演双簧”吗?
>>>谜一样的三毛
>>>第83届奥斯卡十大“另类”镜头
>>>一封信暴露90后十大恶习
>>>8位80后作家,18句经典语录
>>>张柏芝最好别出《自传》的三大原因
>>>历数惨遭疯狂粉丝“下毒手”十大明星
推荐阅读:
>>>姜文两封“情书”,妙用十大典故 >>>“师生斗智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
>>>娱乐圈二十位明星书画真迹大曝光 >>>高中女生寝室那些“私密事儿”
>>>盘点从清华大学走出来的十大明星 >>>娱乐圈最知名最成功的十大“肄业生”
>>>双语:百句美到窒息的中外爱情诗
>>>十副英语对联,新颖工整给力
>>>敢挑战“新加坡华文挑战题”吗?
>>>央视兔年春晚六位主持人学历揭秘
>>>三十而栗,四十而不获
>>>五位影星当年艺考上演“惊魂一幕”

2011/11/1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