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说《幼学琼林》之五十二:人之见小

标签:
育儿教育历史文化 |
分类: 国学 |
乱说《琼林》之五十二:人之见小
整理者:山东-碧水、成都-圆圆妈、迟迟
-----------------------------------------------
以蠡测海,喻人之见小;精卫啣石,比人之徒劳。
蠡,有几种说法:一是用葫芦做的瓢;二是大的贝壳或是海螺,在海边的人用来当瓢用。不管用什么做的,总之是一种装水的器具。就好比我们现在用的瓢,有铁的、不锈钢的、木制的,还有竹制的,都是用来盛水的。用葫芦或是贝壳做成的瓢来测量大海,显然这个器具单位不够大。这句话比喻人的见识太浅太短。
这一句出自于班固《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东方朔是西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性格开朗诙谐,滑稽多智,常常通过搞笑取乐的方式来说服武帝。虽有奇才,但一直没有受到汉武帝的重视。在汉武帝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小品演员或是滑稽演员罢了。
东方朔写过一篇文章叫《答客难》。文中有人嘲笑他:先生您学的是圣贤先王之道,诵的是诗书百家之言,却不过是个侍郎(相当于小秘书)。而战国时代的苏秦、张仪,没什么过人的才华,文凭也不高,却靠着三寸不烂之舌轻而易举就取得卿相之荣,相比之下,先生你这么好的学问有什么用?您觉得好意思不?您哪些地方做的不够?
东方朔回答,你这种言论、嘲笑和刁难,只不过是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罢了。
以管窥天,就是从很小的竹管的孔洞中去看天;以蠡测海,就是用很小的装水的瓢去测量大海;以筳撞钟:莛,就是草的茎,用草茎去敲钟,根本不能发出声响来。三句的意思就是在讲,眼光短浅,见识太小,才单德薄。这样的人,跟他讲什么道理,讨论什么话题,都是没有意义的。
由此,顺便提一下庄子的《逍遥游》。把《逍遥游》放在了《庄子》内篇的第一篇,是有深意的。
我们通常一开始读庄子的文章,总感觉是胡言乱语,一会天上,一会地下。读《庄子》的第一篇――《逍遥游》,也在提醒我们,不能以常人的智量﹑常人的见识来读,而要以更开阔的思想、气度、想象来读。
《逍遥游》中:蜩与学鸠看到大鹏鸟不远万里飞奔到南冥时,嘲笑他说:何必如此长途奔袭呢?看看我们小哥俩,想飞就飞,想吃就吃,想歇就歇,多好啊!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庄子借大鹏的嘴来说,小智量怎么能体会到大智量所能体察到的道理呢!短寿命怎么能明白长寿命所能看到的世界呢!跟你们谈论高深博大的道理,就有如: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语出《庄子·秋水》)。也就是与井底之蛙谈论海,与只能活到夏天的小毛虫来讲冰雪,那是很可笑的事情。
这个道理,在辅导作文上同样适用。有一些人,对于写作不乏真知灼见。但与小朋友去讲那些所谓的立意、取材﹑真情实感﹑文无定法之类的知见,就有些高高在上﹑双脚腾空的感觉。所以,我们在与小朋友交流时,辅导他们的作文时,不妨弯下腰,俯下身,蹲下足,等量齐观,平等同视,说孩子听得懂的话,讲孩子能明白的道理。否则,一个是天兵天将,一个是虾兵蟹将,不是一个级别。因为不是一个级别的比对,所以在虾兵蟹将的眼里,天兵天将,就成了妖魔鬼怪。
精卫啣石,比人之徒劳。
啣,就是用嘴叼含的意思,这个成语也叫精卫填海,来自于《山海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多柘(zhè)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啣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意思是说: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样子像乌鸦,羽毛有花纹,白嘴,红脚,名叫精卫鸟,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就是传说中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在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女娃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石块,想用来填平东海。浊漳河发源于发鸠山,蜿蜒东流,最后注入黄河。这就是精卫填海的传说故事,以此来说明徒劳无益的用功。
在《幼学琼林•天文》中,讲过一联: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与此相同的还有一个故事,叫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追日﹑愚公移山这三个成语及故事,现在多用来比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
看待事情要一分为二。对于胆小怕事,缺乏恒心的人来说,要鼓励他们看到这三个故事中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的一面。而对于鲁莽冲撞的人而言,要讲徒劳无益、不自量力。《易经》中说得很好: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一个人,如果德性不够而位高权重,一个人,智识不够还想着要谋大事当书记当总理,当总裁当总经理,一个人,力量不够还要扛着千斤重担,不仅成功的可能性极小,就连自身都极其危险。
刚才讲到了不要把天兵天将当成妖魔鬼怪。在《作文,多大点事儿》中也反复讲了一个道理:写作的时候,要立一个孩子跳起来能够得着的目标。
一个人目标远大,这不是问题,但如果不能做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就是好高而骛远了。
现在有些妈妈在辅导孩子们作文的时候,恨不得他们就是天才,一说就立马通灵,一教就成了大作家。
再比方我们的教育,这种徒劳无益﹑不自量力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在德育教育方面:一张口就是接班人,一张口就是爱这个爱那个。说实话,这种教育,别说鬼不信,就是施教者自己都不信。学学《三字经》,学学《弟子规》,里面的德育都是待人接物,都是洒扫庭除﹑都是些鸡毛蒜皮﹑不入圣人法眼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才是德育的根基。
除此之外,做人做事,都是如此,不要把自己当圣人,也不要把孩子当成圣种。现在有一句流行语,叫“接地气”。“ 接地气”,就是先脚踏实地,先有落脚点,有站着立着的根基,再来谈别的,没有翅膀还想飘起来,那不摔个鼻青脸肿才叫怪呢。
国外的德育教育,都是实实在在的。比如说怎么过马路?遇到危险怎么办?怎么微笑对人?遇有不同意见怎么处理?等等。讲这么多,其实用意在于,我们要让孩子收,而不是放,要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才能知道如何扬长避短。要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胃口,才不至于被撑着。否则,一上来孩子就是天才,是一个圣人的胚子,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德智体美,无所不精,无一不是。这样的教育是不会成功的。所以要收一收,告诉孩子们精卫填海、夸父追日、愚公移山,不是智者所为。愚公最智慧的办法,不是移山,而是移家。
为什么要出蒙学系列经典读物:为什么要出蒙学系列经典读物
小朋友如何学国学(上):小朋友如何学国学(上)
小朋友如何学国学(中)小朋友如何学国学(中)
小朋友如何学国学(下)
时间:2014年10月27日上午
欢迎朋友们加入免费公益群学习
QQ群(群号:150347011)YY群(群号:5544410,频道号:3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