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高度与角度

标签:
广大教育怎样做家长情商成长家庭教育教育 |
分类: 亲子、家庭教育 |
作为父母应该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看待家庭教育?或者说我们要站在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与角度来分析孩子各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找到适合的方法来应付解决。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将自己分类:
1.
2.
我们总是在发现问题了,才想到要去解决,这样不行。我们要有治“未病”的觉悟。平时多观察孩子,出现苗头时适时的引导,等到真的“病”了再去治当然可以,但父母要多花时间精力。而这样的过程中如果再伴随家长的郁闷、焦急、发火,甚至动手,孩子真是苦不堪言。设身处地的想下,我们就理解孩子的不容易了。家长在试过一些方法觉得没效果的时候,烦躁之下可能就会口不择言,继而到动粗,事后发现有效果却很短暂,状况却愈演愈烈。这个时候,父母犯的毛病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真的不是好“医生”啊。
如果父母们都能象中医那样。治脚疼不是只贴张膏药,而是有全局观,统观全局,跳出框框,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生理到心理全方位思考,找到原因,再开“药方”,别只盯着孩子的一个行为去思考,相信效果会好的多。
能够“防患于未然”的父母当然最好,可以称之为智慧型的家长了。对于已经有些问题,想改善的父母就要反思了。郑委老师说:智慧=找原因+想办法,说得多好啊,让我们的思路一下子明晰起来。后来我思考,根据孩子本身的心理特点,在这个公式中再加入一个“知规律”是不是让父母能更清晰的去找到方法。那就是:智慧=找原因+知规律+想办法。根据我的学习反思,我发现一个奇妙的规律很适合在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找方法应对时应用。那就是老子说的:相反相成,物极必反。相反相成,是指相互对立的事物有互相依赖,相互促成的一面,这就是说世上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自己的对立面,形成对立的统一。
世上有很多的事是难以预料的,越想这样,偏就是那样的结果。越想让孩子快点写作业,他越是磨蹭。所以别太强化自己想到达到的目标,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就象很多家庭出现的现象,家长重视孩子成绩的,孩子越成绩不好;家长重视德育的,孩子偏偏爱学,不让父母操心。大抵就是这么个规律吧?解决问题不一定要直奔问题而去。孩子都是逆反的,我们大人有时也会有这样的想法,你让我做的我偏不想做,越不让做的越想去做。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而且孩子是很聪明的,他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试探父母的心理底线在哪里。所以,让孩子觉得要受批评时,反而得到了鼓励,这样“反其道而行之”才能“出其制胜”。还是要了解孩子的内心,真心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就象我亲爱的老公说的:对于孩子教育,一句话:勿动气,平常心,合乎规律,顺其自然。是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少生气发火,知晓生长发展的规律,运用“相反相成”的规律,让孩子的成长成为顺其自然的事。
广大教育更多的相关文章:
100%省一级重点学校专职骨干教师任教;
100%金牌外教英语口语;
100%个性化VIP小班设置。
100%教育界资深人士管理。
地址:广州天河北路
电话:020-38802362
QQ:1343466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