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心灵咖啡网
www.psycofe.com
心理引言:“父亲所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母亲,”有学者说,孩子会观察父亲在婚姻、家庭中,如何面对冲突、处理关系,在他日后的生活中,会谨记于心。正因为父亲的角色如此独一无二,他应该做孩子的表率,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妻子。
——心灵咖啡网
我读小学的时候,家庭作业是个沉重的负担,最讨厌的就是“把课文抄写3遍”,写到夜间11点是常有的事儿。写着写着,“不想上学”的念头就冒出来了,父母亲为了安抚我,就在一旁陪着。
母亲多半是自顾自地纳鞋底,有时也会找些破了的衣服出来缝补,时不时地会抬抬头看看我,也会有一搭没一搭地跟父亲说说话。如果时间太晚了,父亲会让母亲先去睡,自己留下来陪我。父亲没上过几天学,他在一旁安静地翻着我的课本,挑着自己认识的字一个一个地小声地念着,遇到影响阅读的生字,他也会打断我,问问是什么意思、怎么读。看到折角的书页,顺便给整理平顺...
那时候的父亲,与今日的我一般年纪——三十出头,不同的是,他早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我还在眼巴巴地渴望着做一个父亲,像他一样的父亲。

换上戏服突然间出现在舞台上
为人父母,在时间上,是同时的。但在心理上真正进入角色,男人可永远比不上女人。每个母亲都怀胎十月,与孩子血脉相连,她们只要有意识地完成发生在身上的革命,就可以成为伟大的母亲,对女人来说,为人母是如此自然的行为。对男人来说,为人父则是未知的艰巨任务,焦虑的男人甚至嫉妒腹部日渐隆起的女人。
母亲的肚子里装着孩子,哺育他、温暖他、保护他。接着,孩子出世了,什么都没有改变:母亲把他抱在怀里,哺育他、温暖他、保护他。法国哲学家丹尼·马尔盖写了一本《父亲》,以自己的经历证明,男人成为父亲绝非顺理成章。“女士们,小姐们,你们是不是从来没有梦到过自己换上戏服突然间出现在剧院舞台上,面对专注的观众,却不知道要扮演什么角色?这就是父系制度灭亡以后一个父亲面临的境况。”
为了当父亲,男人开始像母亲一样照顾孩子。父亲看起来只是母亲的模仿者,一个声音粗一些、动作笨一点儿的“助理母亲”。父亲只是这样一个角色吗?在《动物行为字典》里,找不到“父亲”这个词。没什么好惊讶的:动物没有父亲。但父亲是什么?“父亲是个什么概念,只有一个人最有发言权,那就是孩子。”

“父亲”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父亲”角色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孩子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父亲则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布森指出:“让一个孩子和一个合适的男人在一起,这个孩子永远不会走上邪路”。同样作为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一句肯定的话父亲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大于母亲。心理专家张宜宏进一步分析,“如果父性维度不介入母子关系,那么孩子对父亲认同不足,一直处于未分化状态,将是一个具有精神分裂倾向的人。”
那么,“父亲”这个角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以何种方式对孩子的心理、人格发育产生影响的呢?这就要追溯到“俄狄浦斯”期了。“俄狄浦斯”是一段关系,一段历程,一段发展,它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远远超出“恋母情结”这个词带给大家的印象。进入了俄狄浦斯期的标志,就是“父亲”的介入。父亲的介入,是指父亲的在场,即使人不在,角色也要在,位置也要在。“父亲”角色的介入,能够带领孩子进入现实,让孩子看到了一个新的客体,这人与母亲是不同的,而此时的世界也与之前不同了,多了一些规则、界限,感觉到抗衡的力量与否定的可能。
就我而言,如果说在跟母亲的关系里,我感受到的是温暖、理解、包容,那么在跟父亲的关系里,我体会到更多的是规则、秩序、抗衡、边界、力量、否定。这父性的功能,对任何人的成长都不可或缺。
有些“父亲”可能会说了,“父亲”这个角色他扮演的很好,那很不错,但问题是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影响孩子的,除了“父亲”角色这个层面,还有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层面——“丈夫”角色。

在孩子眼里,父亲和母亲最好是一伙的
母爱是孩子所接触到的头一份全心全意的爱,这份紧密的关系对孩子的一生影响重大。如果母亲对孩子的需求非常敏锐,并给孩子足以信赖的回应,孩子与母亲之间会建立起一种内在的联系,也就是心理学家说的“安全的依附”。这种安全感很重要,它提供一个不被批评、受保护的环境,让孩子自由表达他的内心世界,顺畅地表露情感,让他更了解自己,也更有效地与人沟通。而在这份安全感的建立过程中,如果“丈夫”角色缺失,那会怎样呢?这样的话,孩子就可能无法独立了。
当丈夫不能有所分担时,必然引发母亲的过度焦虑,母亲自然会将自己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成了母亲的全部希望。所以,孩子就会一直承担着让母亲满意的功能,不管是学习成绩、自理能力、待人接物、作息习惯,还是什么别的方面,孩子一定会主动承担起让母亲开心的责任,他会无法放下母亲,他的关系模式,只能停留在自我界限不清的与母亲的二元“自体-客体”关系阶段,而无法继续发展成熟,这样的关系模式,也将伴随孩子一生。
结果呢,有可能,这个孩子有很大的情绪负担,无法专注于自己的学业,总是忧伤地发呆;有可能,这个孩子形成极端的“假我”,在取得了许多许多成功之后,仍然觉得空虚;还有可能,在遭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时,因为内在没有力量,所以无法处理而导致崩溃……
而当孩子发现,母亲的“重要他人”不是自己而是父亲时,孩子会感到受挫,而这非创伤性的挫折,带来的不是伤害,而是促使孩子走向独立的动力。孩子会知道,自己并不能给母亲带来满足和快乐,父亲才能,或者说,父亲和母亲,他们俩才是一伙儿的。而父亲这人,据母亲说,他很棒,母亲很爱他,而他也很爱母亲。

“父亲所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母亲”
“父亲所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母亲,”台湾东海大学社工系教授彭怀真说。当孩子看到父亲和母亲之间存在差异性,并且可以互补、合作、协商、和平共处时,孩子就会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是可以存在差异的,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可以得到尊重和欣赏的。这会促使孩子达到“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境界。
爱母亲也是一个父亲和孩子友好相处的开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儿子见到我就哭,好象我是一个大狗熊,要抢走他的母亲。我越投入的想得到他的注意,他就离我越远。有一天,我故意不在意他,只对我的太太表现出亲昵和关怀,我那儿子冲我咯咯的笑了。”一个摸出点门道的父亲说。
孩子,尤其是男孩,会观察父亲在婚姻、家庭中,如何面对冲突、处理关系,在他日后的生活中,会谨记于心。正因为父亲的角色如此独一无二,他应该做孩子的表率,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妻子。在这父亲节,愿天下所有的父亲都能够真正地珍爱天下所有的母亲,成为孩子的榜样,也成为支撑母亲的一个臂膀。
广大教育更多的相关文章:
父亲节专题:天才儿童常由父亲一手造就
父亲节,走近精英爸爸
老爸带孩子,易出优质儿!
一个成功家长的苦涩
父亲的榜样力量
父亲的教育就是‘点石成金’
好父亲应陪伴孩子成长
好父亲一定是孩子的精神之父
父亲不到位,教育有缺失
好爸爸胜过100个教师
严母慈父成主流 7成小学生希望妈妈是“慈母”
[转载]怎样才算好爸爸
[转载]父亲的智慧:孩子教不好,别总怨社会
[转载]做父母的涵养
该教孩子什么?——中国家庭教育现状实录
好学校 比不上好父母
父亲的教育就是‘点石成金’
孩子不良行为的背后原因:家族的黑洞
方新:做快乐高效的父母
儿童的耐心需要成人的爱心
摆脱情绪困扰,开开心心教孩子!
你不是天才但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我们的角色:孩子成长的守望者!
“头排教育学”能铸成几个“铁娘子”?
换一个态度,孩子的未来天壤之别
耐心,孩子的世界就是两重天!
悟出家庭教育的最佳状态
亲子关系比教育重要一万倍(李雪)
说孩子坏等于自我催眠 (李子勋)
[转载]能给孩子的三样东西
赞美孩子是个聪明活
责备孩子是个技术活
【广大教育——广州一对一精英式中小学学科辅导中心】
100%省一级重点学校专职骨干教师任教;
100%金牌外教英语口语;
100%个性化VIP小班设置。
100%教育界资深人士管理。
地址:广州天河北路
电话:020-38802362
QQ:134346631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