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苏斯图书馆旁的奥古斯都门,建于公元40年,为奥古斯都(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屋大维的尊称)的奴隶马泽乌斯和米特拉达特所建,为了感谢给予他们自由的奥古斯都皇帝。
入口的壁龛上镶嵌着青铜拉丁铭文仍很清晰。
穿过奥古斯都门,是下层露天集市,是以弗所重要的贸易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贸易市场之一。
露天集市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时期,但遗址始于罗马帝国卡拉卡拉统治时期(公元211~217年)。
市场呈长方形,长154米,宽112米。北侧是敞开的,其它三侧围着廊柱,廊柱后有成排的商店,如今遗址上只留下了廊柱,和四处堆放的建筑残件。除了商品买卖,还有奴隶交易。据考证是世界第二大奴隶市场。
出了奥古斯都门,就是一条大理石铺就,通往以弗所古剧场的大理石大街(The Marble
Street),又名圣道,大街的修建可以追溯至公元1世纪,并于公元5世纪进行了重建。
在大理石大道的大门不远处的大理石路面上刻下了至今可见的最古老的妓院的路标兼广告。大理石面上刻一只朝向妓院的人脚印,脚印一边是女人头像,另一面是一颗心,心旁还刻有一个代表钱币的圆形浅坑,言简意赅地告诉那些在海上漂泊多日、寂寞难耐的水手船客们:带上你的钱财,顺着脚指的方向,就可找到温柔乡。这只大脚印还有个作用,凡脚不够这只脚印大的,谢绝入场—少儿不宜!
大剧场门口石墙角上有一个穿孔石块引起大家注意
据说是栓奴隶用的,将奴隶的手臂穿过石孔绑住。充分说明了奴隶社会的残酷性
以弗所大剧场 最早建于希腊时期,位于一座山的斜坡上,从南进入以弗所的游客一眼就能被它的壮观景象惊呆。之所以建在半山腰上,是因为聪明的希腊人在这里发现了天然的立体音效。即使在今天,舞台上有人大声讲话,坐在观众席最后一排的人也能听清。
这座宏大的剧院是古希腊文明的重要遗产,也代表了当时戏剧艺术的繁荣。在罗马时期,大剧场在原址上经历了多次改建,最终可容纳两万五千人,成为小亚细亚上最大的剧院。而罗马人除了喜爱戏剧,还热衷于观看角斗表演。因此,在罗马时期,以弗所大剧院还会上演角斗士与猛兽激烈的搏斗表演。当你走进这宏大的露天剧场,站立在舞台的中央,闭上眼仿佛伫立在天地间,跨过时间的海洋,聆听来自古罗马的奏乐声。
我们原路返回,来到哈德良神庙对面的斜坡上的露台屋,这里是曾经的罗马豪华别墅,通过这里的建筑和装饰,可以一窥古代以弗所富庶人家的生活。如今这两栋房子作为博物馆开放,地板上的马赛克和壁画十分精美,值得仔细欣赏。
库瑞忒斯之路是以弗所的三条主要街道之一,也是最为宽阔的一条街道,介于赫拉克勒斯门和塞尔苏斯图书馆之间。街道两旁有喷泉、纪念碑、雕像和商店,漫步在这条大街上,你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古以弗所人的日常生活。
在哈德良神庙后面,穿过几个废墟院落,来到以弗所又一个吸引游人眼球的地方。
古希腊、古罗马人留下的财富太多了,除了文化和艺术上的,还有一样大家每天都在用,却不知其来历的物品也是他们留下的——坐便器。据说,法国宫廷里,皇帝上厕所会叫大臣过来,能够被邀请,皇帝在上厕所的时候跟你讨论问题是一种荣誉。
从哈德良神庙旁的一条小巷走进去,我们来到一座罗马公共浴室的遗址。遗址保存尚好,有数间相连的房屋,部分地上铺着大理石,一侧墙边立着三根科林斯式石柱,顶上有横梁,这座浴室规模很大且装饰豪华。
这座公共浴室是斯科拉斯蒂卡浴室,是以弗所最大的浴室之一。修建于公元1世纪,公元4世纪时毁于一场地震,之后一位名叫斯科拉斯蒂卡的女子将其重建,重建后的浴室是三层拜占廷式的。浴室内有斯科拉斯蒂卡的雕像,不过头部已遗失。
图密善广场右侧岔出一条小路,路口处有一处房屋遗址,房屋保存尚好,但屋顶已坍塌,房屋前没有标识,不知是做何用的。
房屋右侧是波里奥喷泉,它由富有的以弗所人波里奥及其家人于公元97年建成。喷泉有一个很高的拱门,上有精美的雕刻,喷泉内放置了多座雕像,其中的宙斯雕像现在以弗所博物馆展出。
现存的遗迹,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但绝不是支离破碎的废墟堆,而是建筑物栉比鳞次的完整古城。
数千年之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只剩下遍布以弗所的残垣断壁,那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城市,无论多么富庶美丽、辉煌强盛,都早已被无情的历史浪潮蚕食。
看着这些残缺的遗址,总让人会觉得几千年的时光在眼前呼啸而过,繁华的荣光被时间的车轮碾碎,只留下后人扼腕叹息。
【土耳其·伊兹密尔】以弗所——失落的古城池(下)
塞尔苏斯图书馆旁的奥古斯都门,建于公元40年,为奥古斯都(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屋大维的尊称)的奴隶马泽乌斯和米特拉达特所建,为了感谢给予他们自由的奥古斯都皇帝。
入口的壁龛上镶嵌着青铜拉丁铭文仍很清晰。
穿过奥古斯都门,是下层露天集市,是以弗所重要的贸易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贸易市场之一。
露天集市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时期,但遗址始于罗马帝国卡拉卡拉统治时期(公元211~217年)。
市场呈长方形,长154米,宽112米。北侧是敞开的,其它三侧围着廊柱,廊柱后有成排的商店,如今遗址上只留下了廊柱,和四处堆放的建筑残件。除了商品买卖,还有奴隶交易。据考证是世界第二大奴隶市场。
出了奥古斯都门,就是一条大理石铺就,通往以弗所古剧场的大理石大街(The Marble Street),又名圣道,大街的修建可以追溯至公元1世纪,并于公元5世纪进行了重建。
在大理石大道的大门不远处的大理石路面上刻下了至今可见的最古老的妓院的路标兼广告。大理石面上刻一只朝向妓院的人脚印,脚印一边是女人头像,另一面是一颗心,心旁还刻有一个代表钱币的圆形浅坑,言简意赅地告诉那些在海上漂泊多日、寂寞难耐的水手船客们:带上你的钱财,顺着脚指的方向,就可找到温柔乡。这只大脚印还有个作用,凡脚不够这只脚印大的,谢绝入场—少儿不宜!
大剧场门口石墙角上有一个穿孔石块引起大家注意
据说是栓奴隶用的,将奴隶的手臂穿过石孔绑住。充分说明了奴隶社会的残酷性
以弗所大剧场 最早建于希腊时期,位于一座山的斜坡上,从南进入以弗所的游客一眼就能被它的壮观景象惊呆。之所以建在半山腰上,是因为聪明的希腊人在这里发现了天然的立体音效。即使在今天,舞台上有人大声讲话,坐在观众席最后一排的人也能听清。
这座宏大的剧院是古希腊文明的重要遗产,也代表了当时戏剧艺术的繁荣。在罗马时期,大剧场在原址上经历了多次改建,最终可容纳两万五千人,成为小亚细亚上最大的剧院。而罗马人除了喜爱戏剧,还热衷于观看角斗表演。因此,在罗马时期,以弗所大剧院还会上演角斗士与猛兽激烈的搏斗表演。当你走进这宏大的露天剧场,站立在舞台的中央,闭上眼仿佛伫立在天地间,跨过时间的海洋,聆听来自古罗马的奏乐声。
我们原路返回,来到哈德良神庙对面的斜坡上的露台屋,这里是曾经的罗马豪华别墅,通过这里的建筑和装饰,可以一窥古代以弗所富庶人家的生活。如今这两栋房子作为博物馆开放,地板上的马赛克和壁画十分精美,值得仔细欣赏。
库瑞忒斯之路是以弗所的三条主要街道之一,也是最为宽阔的一条街道,介于赫拉克勒斯门和塞尔苏斯图书馆之间。街道两旁有喷泉、纪念碑、雕像和商店,漫步在这条大街上,你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古以弗所人的日常生活。
在哈德良神庙后面,穿过几个废墟院落,来到以弗所又一个吸引游人眼球的地方。
古希腊、古罗马人留下的财富太多了,除了文化和艺术上的,还有一样大家每天都在用,却不知其来历的物品也是他们留下的——坐便器。据说,法国宫廷里,皇帝上厕所会叫大臣过来,能够被邀请,皇帝在上厕所的时候跟你讨论问题是一种荣誉。
从哈德良神庙旁的一条小巷走进去,我们来到一座罗马公共浴室的遗址。遗址保存尚好,有数间相连的房屋,部分地上铺着大理石,一侧墙边立着三根科林斯式石柱,顶上有横梁,这座浴室规模很大且装饰豪华。
这座公共浴室是斯科拉斯蒂卡浴室,是以弗所最大的浴室之一。修建于公元1世纪,公元4世纪时毁于一场地震,之后一位名叫斯科拉斯蒂卡的女子将其重建,重建后的浴室是三层拜占廷式的。浴室内有斯科拉斯蒂卡的雕像,不过头部已遗失。
图密善广场右侧岔出一条小路,路口处有一处房屋遗址,房屋保存尚好,但屋顶已坍塌,房屋前没有标识,不知是做何用的。
房屋右侧是波里奥喷泉,它由富有的以弗所人波里奥及其家人于公元97年建成。喷泉有一个很高的拱门,上有精美的雕刻,喷泉内放置了多座雕像,其中的宙斯雕像现在以弗所博物馆展出。
现存的遗迹,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但绝不是支离破碎的废墟堆,而是建筑物栉比鳞次的完整古城。
数千年之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只剩下遍布以弗所的残垣断壁,那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城市,无论多么富庶美丽、辉煌强盛,都早已被无情的历史浪潮蚕食。
看着这些残缺的遗址,总让人会觉得几千年的时光在眼前呼啸而过,繁华的荣光被时间的车轮碾碎,只留下后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