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的金角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良港之一,蜿蜒7.5公里,切入伊斯坦布尔的欧洲一侧,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马尔马拉海在此交汇。该河口将伊斯坦布尔最古老的地段一分为二,是阿里贝河和卡伊坦河的河谷在远古时代洪水泛滥时形成的。
我们乘船游览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艾米诺努游轮轮渡码头,就位于“苏丹艾哈迈德旧城区”的“金角湾”,码头附近泊满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船只。加拉达塔始建于6世纪初,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功能,曾作为金角湾的灯塔、新移民的监视塔、牢房、天文台等。现在的塔是大火后于1348年重建的,当时热那亚人正在君士坦丁堡扩建殖民地,它是环绕加拉塔热那亚城堡防御工事的顶点。塔高9层、67米,修建时是该市最高的建筑物。塔内现装有两部载客电梯,在其上层有一个餐厅和咖啡厅,可以360度观看蔚为壮观的伊斯坦布尔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景色。
通过地图看金角湾确实像只动物的角,大体上是东、西走向的。这里曾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港口的主要部分,现在港口设施主要部分已扩展至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这个角形的海湾将伊斯坦布尔的欧洲部分又一分为二:南岸的旧城区和北岸的新城区。现在的金角湾及其两岸,则是伊斯坦布尔著名的观光游览区,尤其是南岸区,大部分景点都分布在这里。
从海上眺望蓝色清真寺更为清晰,六根塔柱历历在目
山下岸边加拉塔大桥旁有一座非常漂亮的清真寺,是著名的耶尼清真寺(又名苏丹皇太后清真寺)于1597年开始动工。耶尼,意为“新”,耶尼清真寺(Yeni
Camii),也被称为新清真寺。这里紧靠着埃及市场,车水马龙,游人如织。
金角湾上横架着三座大桥,从入海口上行分别是加拉达大桥(Galata
bridge)、阿塔图尔克大桥(Ataturk
bridge)和老加拉达大桥。三座大桥横跨金角湾,共同连接伊斯坦布尔欧洲一侧的新城区和旧城区。照片是第二座大桥——阿塔图尔克大桥,图中前面是新桥,后面是老桥。大桥的名字是以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1881年5月19日~1938年11月10日)的名字命名的。凯末尔是土耳其革命家、改革家、作家,土耳其共和国的缔造者,第一任总统、总理及国民议会议长。生于萨洛尼卡(今希腊境内),木商家庭出身。1934年11月24日,土耳其国会向凯末尔赐予“Atatürk”一姓,在土耳其语“Ata”就是父亲,“Atatürk”就是“土耳其人之父”即“国父”之意。
船穿过了加拉加大桥,驶出金角湾后,船头左转弯向北行驶进入博斯普鲁斯海峡,然后沿着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北岸一路向东进发。博斯普鲁斯海峡是土耳其的战略要地和游览胜地,欧、亚两大洲的分界线。海峡全长30.4千米,最宽处2.4千米,最窄处只有708米,最深处为80米,最浅处27.5米,北连黑海,南通马尔马拉海和地中海。
因为海峡比较宽,游船并不在海峡中间行驶,而是首先靠近欧洲大陆一侧(海峡西岸)行驶,以便游客近距离观赏欧洲大陆一侧的风光。
距离较远的海峡东岸,亚洲大陆
经过一个邮轮码头,一艘不算大的邮轮停靠着,船上的欧洲游客都下船去观光了。远处大桥清晰可见。
画面中最高的建筑是伊斯坦布尔“丽思卡尔顿酒店”,位于伊斯坦布尔欧洲新城区,是一家五星级酒店。该酒店是伊斯坦布尔最热门的酒店之一。
“多尔玛巴赫切皇宫”,亦称“新皇宫”,其正门前的“多尔玛巴赫切清真寺”,是于1853年由“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之母苏丹皇太后“贝兹米雅莱姆”下令兴建的,设计者同样是“新皇宫”的建筑师:土耳其著名宫廷建筑师、亚美尼亚裔的
Sarkis Balyan。
多尔玛巴赫切钟楼,位于“新皇宫”门外的广场上,新皇宫的入口处,毗邻多尔玛巴赫切清真寺。它是由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下令于1890年到1895年修建的,具有奥斯曼新巴洛克风格,设计者仍为Sarkis
Balyan。其钟是由法国著名钟表匠Jean-Paul Garnier
制造。钟楼高27米,共四层,每层均铺大理石。在钟楼的四个面上都镶嵌着“法国时钟”和奥斯曼皇室的标志。1979年,原来的机械钟被部分改为电子钟。
贝西克塔斯体操俱乐部
游览博斯普鲁斯海峡,很难不被海峡西岸的“多尔玛巴赫切王宫”那615米长的壮丽大理石建筑所吸引,巴洛克的繁复再加上奥斯曼的东方线条,让多尔玛巴赫切皇宫拥有着宛如是博斯普鲁斯海峡皇后般的尊荣。首先拥入眼帘的是“赛拉姆勒克宫”,又称“议政厅”,顾名思义是皇宫的办公场所。
新皇宫的中央大厅,又称“喜庆厅”,位于皇宫中央,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厅之一,最让人惊艳的是悬挂在大厅中央的“巨型水晶吊灯”,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晶吊灯,是由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赠送的礼物。
游船缓缓行驶,沿途不时可见一家家的酒店,依偎在海峡边上,吸引着来访的游客。
无敌海景房
位于海峡西岸欧亚大陆桥旁边的“奥尔塔柯伊清真寺”,建于1854年,建筑师是亚美尼亚父子garabet Amira balyan和Nigogayos balyan。清真寺内,又宽又高的窗户能折射出其在水中的倒影,它被称为是伊斯坦布尔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中最美丽的典范,也是整座城市上镜率最高、最漂亮的清真寺之一。
华丽的住所和别墅比比皆是
漂亮的游船也是一道风景
快到欧亚大桥了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启航金角湾,感受不一样的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的金角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良港之一,蜿蜒7.5公里,切入伊斯坦布尔的欧洲一侧,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马尔马拉海在此交汇。该河口将伊斯坦布尔最古老的地段一分为二,是阿里贝河和卡伊坦河的河谷在远古时代洪水泛滥时形成的。
我们乘船游览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艾米诺努游轮轮渡码头,就位于“苏丹艾哈迈德旧城区”的“金角湾”,码头附近泊满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船只。加拉达塔始建于6世纪初,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功能,曾作为金角湾的灯塔、新移民的监视塔、牢房、天文台等。现在的塔是大火后于1348年重建的,当时热那亚人正在君士坦丁堡扩建殖民地,它是环绕加拉塔热那亚城堡防御工事的顶点。塔高9层、67米,修建时是该市最高的建筑物。塔内现装有两部载客电梯,在其上层有一个餐厅和咖啡厅,可以360度观看蔚为壮观的伊斯坦布尔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景色。
通过地图看金角湾确实像只动物的角,大体上是东、西走向的。这里曾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港口的主要部分,现在港口设施主要部分已扩展至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这个角形的海湾将伊斯坦布尔的欧洲部分又一分为二:南岸的旧城区和北岸的新城区。现在的金角湾及其两岸,则是伊斯坦布尔著名的观光游览区,尤其是南岸区,大部分景点都分布在这里。
从海上眺望蓝色清真寺更为清晰,六根塔柱历历在目
山下岸边加拉塔大桥旁有一座非常漂亮的清真寺,是著名的耶尼清真寺(又名苏丹皇太后清真寺)于1597年开始动工。耶尼,意为“新”,耶尼清真寺(Yeni Camii),也被称为新清真寺。这里紧靠着埃及市场,车水马龙,游人如织。
金角湾上横架着三座大桥,从入海口上行分别是加拉达大桥(Galata bridge)、阿塔图尔克大桥(Ataturk bridge)和老加拉达大桥。三座大桥横跨金角湾,共同连接伊斯坦布尔欧洲一侧的新城区和旧城区。照片是第二座大桥——阿塔图尔克大桥,图中前面是新桥,后面是老桥。大桥的名字是以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1881年5月19日~1938年11月10日)的名字命名的。凯末尔是土耳其革命家、改革家、作家,土耳其共和国的缔造者,第一任总统、总理及国民议会议长。生于萨洛尼卡(今希腊境内),木商家庭出身。1934年11月24日,土耳其国会向凯末尔赐予“Atatürk”一姓,在土耳其语“Ata”就是父亲,“Atatürk”就是“土耳其人之父”即“国父”之意。
船穿过了加拉加大桥,驶出金角湾后,船头左转弯向北行驶进入博斯普鲁斯海峡,然后沿着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北岸一路向东进发。博斯普鲁斯海峡是土耳其的战略要地和游览胜地,欧、亚两大洲的分界线。海峡全长30.4千米,最宽处2.4千米,最窄处只有708米,最深处为80米,最浅处27.5米,北连黑海,南通马尔马拉海和地中海。
因为海峡比较宽,游船并不在海峡中间行驶,而是首先靠近欧洲大陆一侧(海峡西岸)行驶,以便游客近距离观赏欧洲大陆一侧的风光。
距离较远的海峡东岸,亚洲大陆
经过一个邮轮码头,一艘不算大的邮轮停靠着,船上的欧洲游客都下船去观光了。远处大桥清晰可见。
画面中最高的建筑是伊斯坦布尔“丽思卡尔顿酒店”,位于伊斯坦布尔欧洲新城区,是一家五星级酒店。该酒店是伊斯坦布尔最热门的酒店之一。
“多尔玛巴赫切皇宫”,亦称“新皇宫”,其正门前的“多尔玛巴赫切清真寺”,是于1853年由“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之母苏丹皇太后“贝兹米雅莱姆”下令兴建的,设计者同样是“新皇宫”的建筑师:土耳其著名宫廷建筑师、亚美尼亚裔的 Sarkis Balyan。
多尔玛巴赫切钟楼,位于“新皇宫”门外的广场上,新皇宫的入口处,毗邻多尔玛巴赫切清真寺。它是由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下令于1890年到1895年修建的,具有奥斯曼新巴洛克风格,设计者仍为Sarkis Balyan。其钟是由法国著名钟表匠Jean-Paul Garnier 制造。钟楼高27米,共四层,每层均铺大理石。在钟楼的四个面上都镶嵌着“法国时钟”和奥斯曼皇室的标志。1979年,原来的机械钟被部分改为电子钟。
贝西克塔斯体操俱乐部
游览博斯普鲁斯海峡,很难不被海峡西岸的“多尔玛巴赫切王宫”那615米长的壮丽大理石建筑所吸引,巴洛克的繁复再加上奥斯曼的东方线条,让多尔玛巴赫切皇宫拥有着宛如是博斯普鲁斯海峡皇后般的尊荣。首先拥入眼帘的是“赛拉姆勒克宫”,又称“议政厅”,顾名思义是皇宫的办公场所。
新皇宫的中央大厅,又称“喜庆厅”,位于皇宫中央,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厅之一,最让人惊艳的是悬挂在大厅中央的“巨型水晶吊灯”,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晶吊灯,是由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赠送的礼物。
游船缓缓行驶,沿途不时可见一家家的酒店,依偎在海峡边上,吸引着来访的游客。
无敌海景房
位于海峡西岸欧亚大陆桥旁边的“奥尔塔柯伊清真寺”,建于1854年,建筑师是亚美尼亚父子garabet Amira balyan和Nigogayos balyan。清真寺内,又宽又高的窗户能折射出其在水中的倒影,它被称为是伊斯坦布尔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中最美丽的典范,也是整座城市上镜率最高、最漂亮的清真寺之一。
华丽的住所和别墅比比皆是
漂亮的游船也是一道风景
快到欧亚大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