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营养师原创:营养调控糖尿病的一个误区

(2009-11-19 17:12:10)
标签:

饮食

养生

胰岛素

血糖

主食

健康

分类: 临床营养

    许多人认为,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就是要严格控制主食,不吃淀粉、甜食是控制血糖最有效的好方法。于是,以肉类、蔬菜等食物代替主食,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实际上,用这样的方法控制血糖,似乎达到了目的,但也有值得探讨的问题,故我把其称为误区。


    我们知道,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素代谢紊乱,一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被利用,导致血液中的血糖高;二是由于胰岛素对脂肪细胞不敏感,因体内脂肪细胞增加而使胰岛素作用减弱,于是,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导致胰岛素抵抗。过多的胰岛素就会增加脂肪酸转运,促进脂肪细胞内的中性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在脂肪组织内引起脂肪沉积,从而导致肥胖。肥胖又加重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糖尿病。


    为什么脂肪会导致胰岛素作用减弱呢?胰岛素要把葡萄糖送入细胞内就要通过细胞膜,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而胰岛素的感受器位于细胞膜内,它如同细胞的卫士,控制着各种物质的进出,由于脂肪酸摄入结构问题,造成它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就无法打开细胞的大门,不能将血糖送入细胞内。所以血糖只能留在血液里,造成血糖高。同时,细胞因得不到所需要的血糖发出信号,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以提高血糖的供给量。


    如果提高了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就可以把血液中的葡萄糖送入到细胞内,肥胖、胰岛素抵抗、血糖高等问题均可以得到解决。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关键是细胞膜中缺乏ω-3系脂肪酸,如果增加ω-3系脂肪酸的摄入量,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就会提高,胰岛素的作用得到正常的发挥,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就会下降,解决了胰岛素抵抗问题;敏感性提高后,血液中的血糖可以顺利地进入到细胞内而得到利用,这时血液中的血糖水平也降低了;血液中的胰岛素少了,脂肪的运转和囤积减少了,肥胖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或得到缓解。


    通过以上分析,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素分泌紊乱,表现形式是血糖高。胰岛素分泌紊乱的原因除了遗传因素外,与脂肪的关系大于糖的关系,脂肪因素是导致糖尿病的原因,血糖高是糖尿病造成的结果,用控制主食的摄入来控制血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血糖的问题,而且由于主食摄入量减少,必将加大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反而加剧了胰岛素分泌紊乱。结果必将导致血糖越来越不好控制,病情越来越严重,随之而来的是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过程中有一个难点,控制脂肪摄入往往主食难于控制,控制了主食,脂肪的摄入量又难于掌控;主食控制不好血糖立即升高,直接威胁身体的健康,脂肪控制不好又会加重病情的发展。此外,只有糖才可刺激胰岛素分泌,长期不吃主食或少吃主食,可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甚至衰竭。吃主食血糖又会升高,不好控制。可以说是左右为难。


以本人的观点:

    控制脂肪的摄入量。

    二:调整脂肪酸的摄入比例,加大ω-3系列脂肪酸的摄入量,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和作用。

    三:主食控制在于稳,即一次摄入不可多,总量不可少,可采用中间加餐的方法解决,目的是使血糖尽量保持平稳,不可忽高忽低。

    四:坚持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最初20-30分钟消耗的是肝糖原和肌糖原,之后开始消耗血液中的葡萄糖和脂肪。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消耗会刺激血液中葡萄糖的利用,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恢复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内的脂肪率,对糖尿病患者大有好处。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不吃主食或少吃主食都是不对的,这是一个误区。控制脂肪酸的摄入量和摄入比例才是关键,糖的摄入量控制只是辅助性的,是为了稳定病情,并不能控制病情的发展,也不能使病情得到好转。

 

本博为中国营养联盟营养师原创文章新浪博客展示平台,让更多的人学习营养健康知识,传播饮食文化。转载请注明出处。(营养师匡长祥)

 

---------------------------------------------------------------------

 

营养师原创:营养调控糖尿病的一个误区更多精彩营养师原创文章:

营养师原创:大脑营养的食品选择

营养师原创文章:运动减肥的必要条件

营养师原创文章:通过你拉的便便检验自己的健康问题

营养师文章: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几种方法以及营养治疗

营养师与医生,你我来评价!

营养师温馨原创:甜蜜的“吃醋”

营养师:如何使减肥变得容易?营养师给你出招

营养师原创:冬季养生,你都了解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