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食饮食油茶粉利桂林米粉 |
分类: 籁籁的小生活 |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饮食文化之美也让人回味无穷……
**************************
呵呵,每次回桂林,欠下人情债多多,这次又被桂林资深“好吃佬”们拉去吃风靡桂林城的油茶鱼。
说起桂林油茶,可能不如桂林米粉名头在外,如雷贯耳,但桂林油茶在桂林特色小吃中,绝对称得上是个低调的大腕。
桂林油茶,历史悠长,曾被汉高祖封为宫廷御膳。环绕桂林四周的各县少数民族都盛行“打”油茶,相传桂林人喝油茶的习俗源于高寒山区的苗、瑶同胞。油茶不仅风味独特,而且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配以姜、蒜、花生等,长期饮用可以祛风湿、助消化,顺气舒脾,健胃利尿,所以桂北油茶也曾被乾隆皇帝誉为“爽神汤”。
在桂林,油茶的制法比较类似,但根据不同地域,口味又略有不同,大致分为恭城油茶、全州油茶、灌阳油茶等,其中最有名的是恭城油茶,被誉为各地油茶之冠。我们这次去吃的就是恭城油茶~

↓油茶的绝配:米花、脆果、酥花生、排散、锅粑、葱花、香菜末
↓碗里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配料后,浇上煮滚了的油茶,香气四溢,品一口,便觉顺气舒脾~
↓让偶朝思暮想滴“桂林酸”(泡菜):白萝卜、莴苣、蒜苗。
一碟不够,我们叫了两碟,脆生爽口,好吃~
↓“桂林酸”泡制时间刚刚好,不生,也不酸得让人倒牙~
几碗传统油茶下肚,开始添加油茶了,咱们今天吃的可是油茶鱼,另一个主角要闪亮登场了~
↓这两碗是油茶鱼的醮碟:蒜泥、辣椒酱,根据各人口味自己调配~
“当里个当~~”开始上油茶鱼的另一大主角了:
我们定了一条3.3斤重的斑鱼(武汉这边称为“财鱼”、“黑鱼”),
油茶店将斑鱼片理后,齐刷刷六大盘摆上桌,气势恢宏~
↓其中五大盘是片出的鱼肉肉,刀功很棒,赞一个。
↓另一大盘是熬汤底的材料,是将鱼头及其它不好片肉的部位分离出来的~
先将熬汤底的材料放入油茶锅里,鱼的鲜香融入清涩的茶香中,
正所谓:有矛盾有冲突,才会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新口感~
↓加了鱼材的油茶,至醇至鲜之际,开始涮鱼肉肉了,
奇迹发生,我们桌上有位资深“好吃佬”自愿充当美丽的“田螺姑娘”,尽心尽力服务大众,一勺一勺地涮好肉肉分到大家伙碗里,其余人士大快朵颐之时,都暗自思忖:只要待会“田螺姑娘”不提太出格的要求,就冲这嫩滑鲜甜的鱼片片,咱们就都遂了她~

↓猜得出这盘是什么吗,可不是咱点的菜式,呵呵,油炸酥鱼骨,出处也是咱们点的那条3.3斤重的斑鱼。
这条鱼啊,片了五盘鱼肉,剁了一盘汤底鱼材,外加这盘炸的佐餐的酥鱼骨,
油茶店老板让我们觉得这鱼钱花得太超值了,我们下次还要一来再来,哈哈~
↓清炒菜花。菜花很嫩,很水灵。呵呵,怀想武汉特有的红菜苔~
↓炒粉利,这也是桂林冬季的特色主食。
粉利是用上好大米细磨成浆,搓成小圆柱状,蒸至七、八成熟,取出晾干存放,吃时切成细长条状,配上肉末(或腊肉)、青菜(芹菜或菜花)、青蒜等一同烩。粉利炒得好,每一根粉利丝都劲道鲜美、配上脆生的菜蔬,香滑爽口。(油茶我家小朋友喝不惯,这盘炒粉利他倒是干掉一大碗)
↓另一道具桂林特色的“煎四糕”:船上糕、艾叶糕、甜年糕、狗舌糕,
这些糕很“撑”肚子的,特意交待厨房帮我们分成小块装盘~
左侧一张是狗舌糕,右侧一张是桂林最有名的船上糕(因为它的最早的作法源于桂林漓江船上人家)
下面两张PP是艾叶糕,中间是甜芝麻馅的。(也叫艾叶粑)
↓来张餐桌小全景吧,呵呵,吃了一半,杯盘狼藉~
桂林地区喝“打油茶”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杯苦,二杯夹(方言,意为涩)三杯、四杯好油茶”。
我们吃的这家恭城油茶,叫“小丫油茶”,店面不大,位于桂林市三皇路,据说在桂林“好吃佬”中名头不小,口碑不错,属桂林油茶中的“高端消费”油茶~
↓呵呵,有点犹豫,上不上这两张PP,怕吓着大家,最后想想还是上吧~
籁籁陋习:在哪吃饭都爱钻人家厨房,不过油茶店的厨房真是不敢恭维,难怪古人云“君子远庖厨”
见识一下打油茶的专用工具:小生铁锅,即茶锅,与一般炒锅有很大区别,体积小,特厚实,锅把的一侧还有一个略向外凸出的“小嘴”以方便倒茶;一把呈“7”字型的小木棰~
↓相信吗,上面脆生生超好吃的"桂林酸"就是这两个大缸泡出来的,
哈哈,我不怕我不怕(回去的路上我一路念叨不停~)
恭城油茶
******************************************************************
相关博文链接:
实拍:走进桂林最有名的板鸭村!(上)(2010-02-05
14:09)![]()
实拍:走进桂林最有名的板鸭村!(下)(2010-02-09
15:2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