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中路1857弄绸缪村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图片杂谈 |
分类: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

地址 | 里弄 | 式样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 |
淮海中路1857弄 | 绸缪村 |
花园里弄 |
1933年 |
砖木三层 |
4幢 |
1791平方米 |

淮海中路1857弄63号(上海汇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弄口挂牌的单位。
淮海中路1857弄63号,当时叫1813号徐家花园洋房,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
主楼楼高四层,南立面略呈八字形,南门有石级直通二楼。一楼另有小门,通厨房和储藏室,还有车库。徐士浩、沈玉夫妇与八个孩子,还有徐士浩的母亲徐程蓁,均住在此楼。楼的东部有一“过街楼”,通往东边一栋两层的副楼。徐家花园的南部有宽大的草坪,草坪中间有一棵巨大的雪松,上海滩很多名人均在此雪松下留过影。据徐士浩的侄女、徐旭庄的女儿徐景芝回忆,有一次一个小偷潜进院内行窃,被发现后飞身上树,居然在树上隐身,蒙混过了关。可以想象,这棵雪松有多枝繁叶茂。
徐士浩(1899—1961),是昆山历史上显赫的望族徐氏家族的后代。徐家在明末清初曾出过三个状元、十个进士,故有“一门三鼎甲”“五子登科”之誉。明末大儒顾炎武,就是徐家祖先徐应聘的舅舅,那句回荡几个世纪的历史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出自顾炎武笔下。或许徐家后代正是遵循了这样做人的道理。徐士浩的父亲徐惠乘是圣约翰大学的教授,叔叔徐崇钦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徐士浩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是胡适的学生,后来一直保持来往。他大学毕业后最初当教师,他的姐夫牛惠生岳阳路190号(原霖生医院)(宋庆龄的表哥)对他说:“当教师一辈子受穷,你是家中长子,要养家的,应当去当律师。”于是徐士浩辞了教职,办起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加入了上海律师公会,渐渐成了名律师,与上流社会有着广泛的交往。1948年3月,蒋介石要组阁新一届国民政府,打算提名胡适为总统候选人,胡适反复思衬觉得不行,决定到他在北京大学执教时的学生徐士浩家中暂避。
后来,这些文物被发还给徐家后代。当时住在北京的徐士浩的大女儿徐景淑(刘鸿生的六儿媳、刘公诚先生夫人),商之与远在美国的妹妹徐景奂,以他们父亲徐士浩的名义,将这些文物,全部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现在徐家后人来沪寻根,可以在上海博物馆大厅那金色的名人墙上,看到徐士浩的名字。目前,笔者从上海博物馆提供的清单上看到,其中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有:战国秦商鞅戟一件;新莽天凤二年铜镜一件;宋钧窑碗一件;明景德窑万历五彩人物碗一件……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公示
编号 |
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 |
地址 |
层数 |
XH-J-030-V |
住宅 |
淮海中路1857弄67号 |
2层 |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4805190000430淮海中路1857弄67号花园住宅民国天平街道淮海中路1857弄67号西班牙式花园住宅。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二层砖木结构,造型小巧精致,位于弄底转角处。淡黄色水泥拉毛外墙局部布满爬山虎,墙面色迹斑驳,犹显沧桑。红色素筒瓦屋面较为平缓,山墙檐下以券齿线脚装饰。屋顶两座标准的西班牙式烟囱保存完好。建筑立面多采用圆拱窗或三联窗。
主入口设在北侧,厚实的圆拱形木门,原有铁艺支托的筒瓦雨厦已被改建,其上部铁艺镶嵌的彩色玻璃窗线条优美。楼梯间采用竖条形的圆拱长窗采光,两侧窗内框采用精致的绞绳纹璧柱。二层天花、木质楼梯及铸铁栏杆保存完好,四周线脚纹饰及中部灯座雕饰十分精美。
该建筑曾长期作为航天部633研究所干部住宅,现有两户居民合用。
淮海中路1857弄41号独幢居住。华枝熙等与华宁熙等遗产继承案
淮海中路1857弄47号多家居民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