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路190号(原霖生医院)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杂谈图片 |
分类: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
岳阳路190号
花园住宅建于1920年是以前的霖生医院,属于上海的老房子了,但是保护的还是很好。建筑为三层砖混结构,平面中部凹进,背面入口出挑半圆形雨篷,灰色水泥檐板,下有牛腿支撑。西面一层突出长廊。方形或半圆窗户,坡顶开老虎窗,局部露木构架,黄色粉刷墙面。抗战时期,此医院改为难民医院,后改为徐汇区结核病防治所,现为某公司使用。牛惠霖牛惠生的母亲和宋家母亲倪桂珍乃亲姐妹,其表兄弟宋子文公馆即在霖生医院对面的岳阳路145号。
历史人文:牛惠霖和牛惠生兄弟合办的“霖生医院”即创设于此,牛氏兄弟乃民国时期名噪一时的名医,对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甚多,被誉为中国医界之柱石。抗日战争期间,该建筑先是改建为难民医院,后为徐汇区结核病防治所,现为某公司使用。这里是徐汇区保护比较好的建筑了。
建筑特色:大型花园住宅建筑。建筑物外观突出特点是顶层采用陡峭的双坡屋顶,略呈英国乡村式住宅的屋顶特征,由于平面呈L形和设置多处老虎窗,坡屋顶的形体变化丰富。墙身及开窗形式简洁,装饰集中于各个入口门廊部位,且各处门廊的挑檐形式各异。
1944年2月,邹韬奋先生的病情恶化,日军谍报机关已知道他在上海治病,派出特务四处打探。如果继续住在医院里,很有可能发生意外。因此,生活书店的同事们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把他转移到新闸路沁园村(现新闸路1124弄)22号隐居。挤出一个亭子间让韬奋住。韬奋搬去后曾对毕青说:“这一下我放心了,住在医院里不免提心吊胆。”但韬奋先生只在沁园村住了一个多月,病情更加严重,便转移到了现在岳阳路190号的原上海医院(现在的市二人民医院),并在那里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