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荔波旅游婴儿背篓小背篓苗族背篓 |
分类: 荔波:最美山河水,最炫民族风 |
“小小背篓圆溜溜哎,张着一张圆圆的口哎,小小背篓圆溜溜哎,背着背篓山里走哎,阿里嘞,背着背篓山里走哎……”
刚一走进苗家寨子的吊脚楼,就被这稚嫩的童声歌谣吸引了。导游告诉我,这是苗族人的歌谣“背篓谣”,唱的就是苗家人与背篓的情感。站在吊脚楼下,背着小背篓的小姑娘从楼下跑过,正如歌谣里唱到的“背篓好比一幅画,挂在苗家吊脚楼呦哎……”
在大山里的苗族村落,背篓与苗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饮食起居,大到文化习俗,在苗族的文化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背篓的存在:
苗家人的“购物袋”
印有五颜六色LOGO的购物袋,在现代人眼中,不仅能够装购买来的物品,在某些时候,购物袋本身,也是一种品牌的宣传、购物者品位的彰显。然而,在民风淳朴、崇尚自然、脚踏实地生活的苗家寨子,自己动手竹编的小背篓,没有城市购物袋的靓丽、惹眼,甚至略显土气,却是苗家人日常生活最离不开的东西。
小背篓的绝密何止这一点?用天然竹子编制的小背篓,还非常环保。我们知道,竹子本身就有很多防虫及其他功能。其次,是相对现代社会中的婴儿车而言的,现在的婴儿车,小孩长大之后几乎是扔掉了,没多大的作用。而小背篓则不然,它还可以用来背其他的东西。
关于苗家人的“环保婴儿车”,还有一个很大的秘密,那就是,质量好的小背篓,甚至可以背上几代人,也就是说,背篓里的孩子长大了,还可以用当年背自己的小背篓背自己的后代,一代一代的延续,是人类最基本的繁衍表现形态。
苗家人的手工艺品
小背篓还是苗家人一件上乘的民间工艺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苗族人民,特别是苗族姑娘们受时尚的影响,在购物时总会挑一个好看的、能体现自己美的背篓上街购物。因此,在荔波大大小小的市场上,总会看见形形色色、大小不一的精致背篓。
与此同时,现代城市生活中,我们用的很多东西的设计原理,都是从背篓的编制艺术启发而来,如创意书架、塑料的墙上置物架、遥控架、手机架、工艺品陈列架等。
可见,背篓不仅是苗族人民的生活瑰宝,还是我们创意的源泉!
离开苗寨时已是暮色黄昏,山林里又响起了晚归孩子的“背篓谣”,让我不禁感慨,有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东西,其实都是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验中,创造出的,改善人们生活的,具有使用价值的艺术品,它们几乎覆盖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它们一直存在,从来不需要记起,永远也不会遗失。
更多精彩请访问:荔波旅游网
一句话,一张图片,随时随地让你了解最新鲜的我。
点击以下链接注册,和我一起来玩吧!
http://t.sina.com.cn/yunfengjia/profile
在大山里的苗族村落,背篓与苗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饮食起居,大到文化习俗,在苗族的文化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背篓的存在:
苗家人的“购物袋”
印有五颜六色LOGO的购物袋,在现代人眼中,不仅能够装购买来的物品,在某些时候,购物袋本身,也是一种品牌的宣传、购物者品位的彰显。然而,在民风淳朴、崇尚自然、脚踏实地生活的苗家寨子,自己动手竹编的小背篓,没有城市购物袋的靓丽、惹眼,甚至略显土气,却是苗家人日常生活最离不开的东西。
只要是当地的“赶集”日,只要有卖的、有买的,苗族人都会早早背着背篓上街去交易,卖东西的满载而去,买东西的满载而归,一个个的脸上都挂满了收获的笑容。
苗家人的“农用运输车”
一提到“运输车”,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装满泥块的砂石车、载满牛羊和蔬果的大卡车,而苗家人的“运输车”,没有“一骑绝尘”后的尘土漫天、没有尾气带来的环境污染、没有框框朗朗的汽车呼啸声,甚至连轮子都没有,对,苗家人的“农用运输车”,就是苗族人背上的小背篓。
苗族聚居区,大多经济落后,当地的人们多为土生土长的乡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这里人们的生活常态。一只只背篓每天都会随着自己的主人们,也是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春秋两季是背篓们最忙的季节,从锄头到种子,再到农粪,都是它们的运输任务。到了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背篓们又开始兴奋了,整日的忙着将瓜、果、粮食等,全都装运到主人家;夏天主要是供主人们割草、采茶所用;冬天,背篓们大部分时间是休息状态的,这个时候,主人们有空都会修缮一新,或者更显换代了。
苗家人的“环保婴儿车”
走在被绿色包围的吊脚楼外小路上,时不时看到用小背篓背着孩子忙碌的农妇,导游骄傲地说:“‘背篓谣’里的那句‘娃娃在那背篓里长,岁月在那背篓里流哎’,说的就是这场景。”
坐在小背篓里的娃娃,美滋滋地舔着手,时刻都享受着“摇篮”的待遇。而家长们,还能腾出手来劳作。苗家人这种“一举两得”的智慧,让我们一行由衷佩服。
苗家人的“农用运输车”
一提到“运输车”,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装满泥块的砂石车、载满牛羊和蔬果的大卡车,而苗家人的“运输车”,没有“一骑绝尘”后的尘土漫天、没有尾气带来的环境污染、没有框框朗朗的汽车呼啸声,甚至连轮子都没有,对,苗家人的“农用运输车”,就是苗族人背上的小背篓。
苗族聚居区,大多经济落后,当地的人们多为土生土长的乡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这里人们的生活常态。一只只背篓每天都会随着自己的主人们,也是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春秋两季是背篓们最忙的季节,从锄头到种子,再到农粪,都是它们的运输任务。到了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背篓们又开始兴奋了,整日的忙着将瓜、果、粮食等,全都装运到主人家;夏天主要是供主人们割草、采茶所用;冬天,背篓们大部分时间是休息状态的,这个时候,主人们有空都会修缮一新,或者更显换代了。
苗家人的“环保婴儿车”
走在被绿色包围的吊脚楼外小路上,时不时看到用小背篓背着孩子忙碌的农妇,导游骄傲地说:“‘背篓谣’里的那句‘娃娃在那背篓里长,岁月在那背篓里流哎’,说的就是这场景。”
坐在小背篓里的娃娃,美滋滋地舔着手,时刻都享受着“摇篮”的待遇。而家长们,还能腾出手来劳作。苗家人这种“一举两得”的智慧,让我们一行由衷佩服。
小背篓的绝密何止这一点?用天然竹子编制的小背篓,还非常环保。我们知道,竹子本身就有很多防虫及其他功能。其次,是相对现代社会中的婴儿车而言的,现在的婴儿车,小孩长大之后几乎是扔掉了,没多大的作用。而小背篓则不然,它还可以用来背其他的东西。
关于苗家人的“环保婴儿车”,还有一个很大的秘密,那就是,质量好的小背篓,甚至可以背上几代人,也就是说,背篓里的孩子长大了,还可以用当年背自己的小背篓背自己的后代,一代一代的延续,是人类最基本的繁衍表现形态。
苗家人的手工艺品
小背篓还是苗家人一件上乘的民间工艺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苗族人民,特别是苗族姑娘们受时尚的影响,在购物时总会挑一个好看的、能体现自己美的背篓上街购物。因此,在荔波大大小小的市场上,总会看见形形色色、大小不一的精致背篓。
与此同时,现代城市生活中,我们用的很多东西的设计原理,都是从背篓的编制艺术启发而来,如创意书架、塑料的墙上置物架、遥控架、手机架、工艺品陈列架等。
可见,背篓不仅是苗族人民的生活瑰宝,还是我们创意的源泉!
离开苗寨时已是暮色黄昏,山林里又响起了晚归孩子的“背篓谣”,让我不禁感慨,有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东西,其实都是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验中,创造出的,改善人们生活的,具有使用价值的艺术品,它们几乎覆盖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它们一直存在,从来不需要记起,永远也不会遗失。
更多精彩请访问:荔波旅游网
精彩系列:
备注:
1/凡在2013年3月15日至
2/
3/
4/无意义的、敷衍的、纯广告灌水即使抢到座位也无效,依次顺延给下一位留言者;留言中如能指出博文谬误之处的,也将有奖品赠送。
5/
6/本次互动接受博友多次中奖;获得奖品的新浪注册用户,将会收到中奖通知留言,请在每月获奖名单公布后,自行将联系方式发到博主邮箱:info@dnjpr.com;
7/
本博主保留对以上全年互动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特别说明:以上评奖活动适用于所有博文系列。
前一篇:穿梭潼关古城的古与今
后一篇:仙女曾经住过的庙宇